当期目录

        
    2018年 第5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20
    游客微博主题情感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刘思叶, 田原, 冯雨宁, 庄育龙
    2018, 54(4):  687-69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11
    摘要 ( )   HTML   PDF (5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饮食、娱乐、购物、景观、交通和住宿6个旅游主题,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 开展游客微博主题情感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以人工标注的53140条赴日游客微博为数据基础, 应用两种机器学习模型开展建模实验, 并分析不同特征对建模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两种模型的建模效果良好, 适用于游客微博主题情感分析, 其中最大熵模型效果略优于支持向量机。研究还表明, 在词特征的基础上引入表情符号和主题词进行特征扩展, 可以提高模型的建模效果。

    赋值Banach代数的锥度量空间中c-距离下的不动点定理
    黄华平, 邓冠铁
    2018, 54(4):  693-69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84
    摘要 ( )   HTML   PDF (3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不考虑映射的连续性和锥的正规性条件下, 得到赋值Banach代数的锥度量空间中c-距离意义下压缩型映射不动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定理, 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和补充了前人的结果, 并举例验证了得到的结论。另外, 通过解决一个初等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 说明了所得结果的一个重要应用。

    云凝结核数浓度观测影响因子的实验室研究
    陶江川, 赵春生, 马楠, 黄梦宇
    2018, 54(4):  699-70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04
    摘要 ( )   HTML   PDF (4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溶胶的云滴活化能力影响云的微物理特性, 还表征气溶胶吸湿性的强弱。活化气溶胶(即云凝结核,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CCN)的观测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是CCN计数器(CCN Counter, CCNC)的应用。针对CCNC观测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CCNC所处的气压和设置的流量会对过饱和比产生等比例的影响, 而进气温度可能导致非线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当气压差超过300 hPa时, CCNC气压调节装置会导致气溶胶的损失, 且损失的比例随着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在气溶胶浓度超过10000个/cm3、过饱和比低于0.2%时, 会出现对CCN数浓度的低估, 可能是由于水汽消耗导致CCN无法全部活化而不能被CCNC观测。研究结果及给出的建议对CCN的观测有指导意义, 同时有利于CCN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分析工作。

    2015年北京、上海和拉萨PM2.5浓度日变化和日际变化分析
    张冬健, 薛惠文
    2018, 54(4):  705-71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21
    摘要 ( )   HTML   PDF (9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2015年北京、上海和拉萨3个城市PM2.5浓度的时间序列, 讨论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以及各城市PM2.5浓度日际变化与日变化的相对重要性。从长期来看, 3个城市冬季PM2.5浓度普遍大于夏季; 从短期来看, 北京和上海 PM2.5浓度主要呈现日际变化, 天气系统的影响远大于日变化。北京冬季 PM2.5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日变化, 但在夏季不明显; 上海在冬季和夏季都不呈现日变化; 拉萨的情况则相反, 当地的天气系统比较稳定, 日际变化不明显, PM2.5浓度主要受日变化影响, PM2.5浓度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现象。

    西北太平洋2001—2014年热带气旋结构变化的环境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统计
    冯乾, 张庆红
    2018, 54(4):  713-72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41
    摘要 ( )   HTML   PDF (68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Best Track资料、TRMM卫星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中2001—2014年西北太平洋海域385个热带气旋(TC)的4967个观测记录, 将TC结构变化分成9类, 并分析 TC结构变化对垂直风切变和水汽场的响应。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强度增大的TC主要伴随东风切变, 强度减小的TC主要伴随西风切变。在较强的垂直风切变(v > 5 m/s)作用下, TC的结构变化没有明显的水汽异常; 而在较弱的垂直风切变(v ≤ 5 m/s)作用下, “增强增大” (“缩小减弱”)的TC伴随着正(负)水汽异常。

    利用基于全球三维模型的反投影方法研究2016年Mw7.8级新西兰地震
    刘志鹏, 宋超, 盖增喜
    2018, 54(4):  721-729.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05
    摘要 ( )   HTML   PDF (6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三维地球模型, 分别使用南美洲和亚洲的远场P波数据资料, 对2016年11月13日Mw7.8级新西兰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反投影成像分析。结果显示, 该地震是破裂方向为东北的单边破裂, 破裂长度约为140 km, 延伸至海中, 破裂速度约为1.65 km/s。该地震的高频能量释放有两个阶段, 分别为20~40 s和60~80 s, 其中第二阶段为能量释放的主要阶段, 该阶段的低频能量聚束分布与该地震的矩心位置较为一致。从南美洲数据得到的高频破裂分布与地面峰值加速度的结果较为一致。通过对比分析南美洲和亚洲数据的结果, 指出在反投影分析中, 为了获取更精确的高频破裂细节, 应尽量选取位于三维不均匀性较弱区域的台阵数据, 以增强高频信号的相关性。

    基于模板识别方法探测断层结构
    吴梦羽, 毛淑娟, 宁杰远, 唐启家, 蒋一然
    2018, 54(4):  730-73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99
    摘要 ( )   HTML   PDF (14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模板识别和地震相对定位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探测断层结构的地震学方法。借用为了发现更多相似地震而在模板识别方法基础上提出的弱模板识别方法, 探测与模板地震有空间位置差异的地震, 然后根据波形互相关得到的到时差确定新识别出的地震相对于模板地震的空间分布。由于该方法对相似度要求较低, 且因计算量小而可以扫描更长时间的地震记录, 所以可以探测到更多能够比较精准地刻画断层细结构的微地震。利用渤海湾地区40天的地震波数据, 初步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早−中奥陶世华南古海洋氧化还原变化及其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意义
    董轶婷, 刘建波, 陈宇轩, 钟思, 詹仁斌
    2018, 54(4):  739-75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33
    摘要 ( )   HTML   PDF (16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 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 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34Spy在弗洛期表现出显著的负偏移, 在中奥陶世表现出相对幅度更大的波动。结合前人对全球碳酸盐岩晶格中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CAS)和δ34Spy数据的分析结果, 显示特马豆克期末期至弗洛期中期黄铁矿埋藏分数下降, 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增大, 说明当时海水发生氧化, 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弗洛期晚期至达瑞威尔期, 不同地区δ34SCAS相继出现负偏移, δ34Spy发生大幅振荡, 可能是由于海洋中硫酸根浓度较低以及硫化物再氧化所致。

    贵州拉也剖面下Kellwasser事件生物地层及化学地层特征研究
    常洁琼, 白志强, 李玉坤, 郭建祥, 彭永波, 沈冰
    2018, 54(4):  752-76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13
    摘要 ( )   HTML   PDF (366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下Kellwasser事件的生物地层及化学地层特征, 对贵州拉也剖面进行细致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化学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 剖面底部无机碳同位素及有机碳同位素有显著正向偏移, 样品LY-8代表的层位为下Kellwasser事件的界线。Kellwasser事件碳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碳埋藏量的增加, 可能是由初级生产力增加和缺氧环境共同造成的。

    内蒙古大苏计斑岩型钼矿赋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廖曼琪, 赖勇, 周弋涛, 舒启海
    2018, 54(4):  763-78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07
    摘要 ( )   HTML   PDF (258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内蒙古大苏计斑岩型钼矿床赋矿岩体的形成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对3种岩体(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和正长花岗岩)的样品进行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 石英斑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形成于231, 227和225 Ma, 为印支期产物。3种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 为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岩石组合特征与区域地质背景揭示, 大苏计地区在印支期处于伸展环境, 软流圈上涌导致不同深度的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 产生与大苏计斑岩型钼矿成矿相关的母岩浆。这些母岩浆向上运移过程中萃取前中生代形成的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 并在结晶分异过程中不断地富集钼元素, 当岩浆挥发分达到过饱和时发生流体相与熔体相的分离, 钼进入流体相。岩浆热液沿裂隙充填, 在演化过程中发生沸腾作用, 导致大量钼和石英沉淀, 形成大苏计钼矿床。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通古孜布隆剖面下奥陶统蓬莱坝组白云石化流体来源及白云岩成因分析
    何勇, 刘波, 刘红光, 石开波, 王远翀, 姜伟民
    2018, 54(4):  781-79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06
    摘要 ( )   HTML   PDF (343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剖面观测、岩石学特征对比和地球化学分析, 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通古孜布隆剖面蓬莱坝组白云岩的白云石化流体来源和白云岩成因进行探讨。观测结果表明: 白云岩的主要类型有粉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细晶自形?半自形白云岩、中晶半自形?它形白云岩和粗晶半自形?它形白云岩; 粉?细晶白云岩主要分布于蓬莱坝组下段, 粉晶白云岩质地均一, 细晶白云岩普遍发育雾心亮边; 中?粗晶白云岩主要分布于蓬莱坝组上段, 并与砂屑灰岩高频次互层, 发育残余颗粒结构和少量晶间孔、残余粒间孔。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各类白云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同期灰岩相似, 具有LREE富集、HREE亏损、Ce异常不明显、Eu负异常的特征, 碳、氧同位素值位于同期海相白云石范围内, 指示白云石化流体为同期正常或偏咸海水; 粉?细晶白云岩具有低Fe, Mn和高Sr, Ba的特征, 为近地表中等盐度海水渗透回流作用的产物, 多期次流体作用使细晶白云岩发生过度白云石化, 形成雾心亮边或环带; 中?粗晶白云岩在近地表浅埋藏阶段就被半局限台地环境下蒸发作用产生的偏咸海水交代, 高频海平面变化导致周期性的白云石化作用, 从而导致砂屑灰岩与残余颗粒白云岩周期性叠置, 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可见次生加大边, 与粉?细晶白云岩相比, 具有Fe, Mn含量增高而Sr, Ba含量降低的特征, 表明在后期受埋藏作用的影响发生重结晶, 具有早期渗透回流形成、中期埋藏重结晶加强的成因特征。

    基于MODIS影像和随机森林算法的河北坝上林地动态监测
    周佳宁, 张洁, 李天宏
    2018, 54(4):  792-80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10
    摘要 ( )   HTML   PDF (84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揭示河北省坝上地区林地的动态变化特征, 采用250 m空间分辨率的MODIS反射率和NDVI数据, 利用TM遥感影像辅助选择训练样本, 基于随机森林分类算法, 提取2000—2015年8个时相的林地信息, 并分析其空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与常用的最大似然法和神经网络法相比, 随机森林法分类的精度更高, 总体精度和 Kappa系数分别为91.89%和0.88。通过二进制编码方法, 快捷地揭示了8个时相的林地信息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 识别出变化幅度较大的年份和空间分布。结果显示, 林地退化严重的地区集中在丰宁、围场、张北和沽源四县, 时间集中在2002, 2010 和2013年。

    公众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健康防护行为研究
    夏田, 徐建华
    2018, 54(4):  801-80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90
    摘要 ( )   HTML   PDF (4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研究公众对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防护行为。在北京市开展问卷调查, 对海淀、朝阳、西城、丰台4个区进行配额抽样, 共获得有效样本993份。基于健康信念模型, 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防护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感知到的风险、感知到的行为障碍和感知到的行为有效性对大气污染健康防护行为的强度有显著影响, 该结论符合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解释健康防护行为的基本框架。研究结果可为借鉴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知识进行环境领域的政策设计、解决环境风险问题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呼出气VOCs在上呼吸道感染病患与健康人间的异同
    王珏, 郑云昊, 刘兆荣, 要茂盛, 李晓光, 庄嘉, 彭望远
    2018, 54(4):  807-8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91
    摘要 ( )   HTML   PDF (7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健康人与病患呼出气VOCs成分的异同, 为上呼吸道感染分型的无创快速诊断提供信息。采集6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0例健康人呼出气, 利用GC-MS定量检测97种VOCs, 分析健康人及病患呼出气中烷烃、烯烃、卤代烃、含氧烃、芳香烃等物质的分布特点, 并利用ANOVA-PCA, 分析室内空气以及健康人和病患呼出气中VOCs的异同。结果表明, 异戊二烯浓度在病患、健康人呼出气及室内空气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 且呈现病人>健康人>室内空气的特点; 正戊烷浓度在病患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 丙醛浓度在细菌性上感组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9)。PCA分析结果显示, 健康人与上呼吸道感染病患呼出气差异明显, 不同类型病患呼出气VOCs没有明显差异。

    载钛羟基磷灰石对水中EE2光催化降解规律及途径研究
    鞠传伦, 张健伟, 孙卫玲, 若村正人, 塚田峰春, 佐佐正名
    2018, 54(4):  815-827.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88
    摘要 ( )   HTML   PDF (1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 17α-乙炔雌二醇(EE2)为目标污染物, 以载钛羟基磷灰石(TiHAP)为催化剂, 对比研究TiHAP和TiO2对EE2的光催化规律、影响因素及机理, 分析光催化降解的中间产物及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 TiHAP薄膜对EE2的降解速率高于TiO2薄膜; 随着Fe3+浓度增加, TiHAP降解EE2的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TiO2降解EE2的速率则先增加后减小; 随着富里酸(FA) 浓度的增加, TiHAP降解EE2的速率减小, 而TiO2降解EE2的速率升高。用LC-MSn对TiHAP光催化降解EE2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进行分析, 在中性pH条件下共确定9种降解产物, 比同样pH值下以TiO2为催化剂检出的产物种类多, 推断其降解的主要途径是苯环羟基化、开环羧基化以及脱羧等一系列反应。

    樟子松人工林细根生产、周转和碳归还对施氮的响应
    张江勇, 王娓, 曾辉
    2018, 54(4):  828-83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02
    摘要 ( )   HTML   PDF (8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河北塞罕坝樟子松林, 设置对照样方、低氮(20 kgN/(hm2·a))、中氮(50 kgN/(hm2·a))和高氮(100 kgN/(hm2·a))添加4种处理, 分0~10, 10~20和20~30 cm共3个土层, 系统地研究细根生产、周转、碳归还以及细根生产力(NPPfr)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比例对不同程度氮可获得性的响应, 结论如下: 1) 细根生产力在低氮下增大, 高氮下降低; 细根生产力占NPP的比例则相反, 在低氮下降低, 中氮下升高; 2) 随氮浓度增大, 细根生物量逐渐降低, 细根周转率增大, 细根碳归还先升(低、中氮)后降(高氮); 3) 施氮对细根生产力的影响随土壤深度的加深无显著变化, 施氮对细根周转率的影响在不同深度间则差异显著; 4) 结构方程模型表明, 氮添加通过对土壤碳氮含量、pH的影响而改变细根生产力, 通过对细根碳氮含量的影响改变细根周转率。

    我国东部典型森林木本植物的气孔特征及其对氮添加的响应
    姜星星, 邹安龙, 王媛媛, 周序力, 吉成均
    2018, 54(4):  839-847.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03
    摘要 ( )   HTML   PDF (9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我国东部森林养分添加实验平台, 测定18种优势木本植物叶片的气孔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气孔特征有显著的差异(P<0.05), 我国东部优势木本植物的气孔特征具有明显的纬度格局, MAT, MAP和PET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各优势树种气孔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显著负相关, 气孔导度则随着气孔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气孔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氮添加对不同物种气孔特征的影响不同, 不同温度带和生活型木本植物的气孔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也存在差异。

    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清香, 王婷, 许旭明, 倪晋仁
    2018, 54(4):  848-85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05
    摘要 ( )   HTML   PDF (14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汉江中下游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于2014年春、秋两季对汉江中下游5个监测断面的硅藻群落进行监测。基于18S rRNA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鉴定结果, 共得到硅藻3纲28目49科111属160种, 其中沉积物硅藻占98.6%。物种丰度显著多于已有研究的结果, 体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硅藻物种鉴定上的优势。水体和沉积物硅藻群落组成和优势种有显著差异, 水体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CyclotellaNitzschia, 沉积物中硅藻优势种为Pinnularia, NitzschiaNavicula。汉江中下游硅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差异明显, 硅藻多样性存在空间异质性, 且沉积物硅藻比水体硅藻多样性丰富; 在季节影响方面, 表现为秋季硅藻物种多样性比春季丰富。总氮、氨氮、硝态氮和总磷等环境因素对硅藻群落组成影响较大, 因此氮磷控制对避免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事故风险分析
    赵岩, 徐建华
    2018, 54(4):  857-86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08
    摘要 ( )   HTML   PDF (6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针对石油化工行业事故风险制定管理政策, 需要了解事故的发生状况和地区差异。通过多个来源, 收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2006—2015年发生的1479起事故数据, 用分层贝叶斯模型估算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故后果的统计分布函数的参数。结果表明,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事故频率服从均值参数为156.00的泊松分布, 事故的死亡人数服从尺度参数为1.40、形状参数为0.36的广义帕累托分布, 我国不同地区间石油化工行业的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分布有较大差异。

    微生物燃料电池修复钒污染地下水的响应曲面优化研究
    杨盟, 张宝刚, 李家欣, 程铭, 杨情诗
    2018, 54(4):  865-87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39
    摘要 ( )   HTML   PDF (77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响应曲面法, 对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去除五价钒的运行条件进行分析和优化。采用乙酸钠作为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碳源, 探讨钒初始浓度、COD初始浓度和电解液电导率对五价钒去除率的影响, 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 五价钒初始浓度对五价钒去除率的影响最显著, 其次为 COD 初始浓度, 最后是电解液电导率。利用响应曲面法得到最优实验条件: 五价钒初始浓度为75.44 mg/L, COD初始浓度为1007.48 mg/L, 电导率为11.98 mS/cm, 此时可获得五价钒的最大理论去除率80.31%。验证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该优化方法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以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在治理钒污染地下水领域的实际应用。

    岭南乡村“海绵”措施的宏观归纳分析
    蒋丹凝, 王志芳, 陈宇枫, 张子骄, 杨少栋
    2018, 54(4):  873-88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23
    摘要 ( )   HTML   PDF (74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及传统村落为着眼点, 分析并归纳岭南乡村传统海绵措施的类型及特征。首先提取各个村落与海绵措施相关的五大特征信息: 基于Google Earth航拍图, 记录各个村落的聚落形态和水系分布; 基于广东省30 m精度的DEM, 在ArcGIS中提取广东省的地形与河网、各个村落的高程并进行淹没分析; 基于地区降雨水平, 判断村落所在区位的降雨强度。然后, 对特征信息赋予特征编码, 将5个特征编码输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 对174个村子进行分层分类, 归纳每一类的特点和防洪优势, 总结得到岭南乡村常见的借势、缓蓄、利导、强排4种海绵措施。根据研究结果, 对未来岭南地区的防洪建设和设计提出建议。

    利用差分光谱和TD-DFT计算揭示山奈酚的解离及金属络合机理
    韩旭泽, 晏明全
    2018, 54(4):  883-889.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17
    摘要 ( )   HTML   PDF (2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揭示山奈酚的解离及金属络合过程机理, 测定山奈酚在解离(pH=2.01~13.00)和与铜离子络合(0.1~2710.9 μmol/L)过程的紫外–可见光光谱, 经过差分处理得到各反应阶段的特征光谱。结合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以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计算可能的各种去质子化、络合结构及对应的电子吸收光谱。通过对比实验值与计算值发现: 解离过程按7, 4′, 3, 5号酚基的顺序依次去质子化; 在低浓度Cu2+(<67.9 μmol/L)时, 4号和5号酚基与Cu2+络合; 在高浓度Cu2+(67.9~2710.9 μmol/L)时, 3号和4号酚基与Cu2+络合。在山奈酚的解离、与Cu2+络合过程中, 计算光谱与差分光谱能够很好地吻合, 特征峰的出现是由于解离、络合前后活性基团电子分布的变化、光子照射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到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量吸收的变化导致, 揭示了山奈酚解离及金属络合过程的机理。

    不同温度下环渤海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二苯并噻吩降解率与功能基因响应关系研究
    黄斯乔, 籍国东
    2018, 54(4):  890-89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85
    摘要 ( )   HTML   PDF (25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揭示不同温度下环渤海典型湿地沉积物中二苯并噻吩(DBTs)的降解途径, 选择辽河口芦苇湿地、天津北大港滩涂湿地和黄河河口湿地的3种不同湿地沉积物, 在模拟季节性温度条件下, 培养56天, 测定DBT的降解率, 分析DBT降解功能基因的丰度, 建立DBT降解率与功能基因群组定量响应关系模型, 解析不同温度下3种湿地沉积物中DBT的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 3种湿地沉积物中DBT的降解率均随培养温度升高而升高, 4ºC培养时, DBT的降解率排序为黄河河口湿地>天津北大港滩涂湿地>辽河口芦苇湿地; 30ºC培养时, DBT的降解率排序为北大港滩涂湿地>黄河河口湿地>辽河口芦苇湿地; catAdszB基因影响DBT的降解速率。低温条件和中温条件下, 在3种湿地中, 代表Kodama途径的nagAc/nahAcnidA基因分别起主要作用, 代表4S途径的dszB基因在黄河河口湿地及北大港滩涂湿地中有重要作用。

    一种新型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陶虎春, 李硕, 张丽娟, 李金波, 阳赛
    2018, 54(4):  899-90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86
    摘要 ( )   HTML   PDF (17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海藻酸钠水凝胶为骨架, 结合壳聚糖和磁性Fe3O4, 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MCSB)制备方法, 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 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复合凝胶球制备效果的影响, 确定最优制备条件: CaCl2浓度为2.5 g/L, 海藻酸钠浓度为24 g/L, 壳聚糖添加量为5 g/L, 磁流体添加量为4.64 g/L。制备出的凝胶球表面光滑, 大小均匀, 纯黑色, 呈球形, 直径在2 mm左右, 具有顺磁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TGA)等手段对凝胶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MCSB的热稳定性良好, 凝胶球表面的活性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羧基等。吸附性能实验表明, 当MCSB用量为20 mg时, 对40 mL 25 mg/L Cu2+溶液的吸附去除率为78.13%, 表明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是一种制备简单、效果良好的新型复合吸附剂。

    一种钯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优化研究
    陶虎春, 刘威, 黄帅斌, 程玲
    2018, 54(4):  907-9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8.015
    摘要 ( )   HTML   PDF (5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沉淀聚合法, 以PdCl42−为模板, 以4-乙烯基吡啶(4-VP)、2-烯丙巯基烟酸(ANA)、2-乙酸胺基丙烯酸(AAA)为功能单体, 加入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致孔剂甲醇, 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用量的功能单体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 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效果的影响。优化结果表明, 与ANA和AAA功能单体对比, 4-VP和PdCl42–能形成4:1的稳定配合物, 结合常数最大, 印迹效果最好, 是 3 种功能单体中用于制备钯离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选择。吸附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 按照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用量比例为1:4:40制备的钯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d(II)的吸附量最大, 为5.042 m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