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5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1-20
    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比较分析
    马九鹏,倪晋仁,刘唐
    2014, 50(6):  1077-1086. 
    摘要 ( )   PDF (6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我国沿海12个典型潮间带湿地, 结合其生境特征, 系统地比较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 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潮间带湿地生境特征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环境条件下潮间带湿地的底栖动物分布表现出典型的空间分异特征, 其分界线与潮间带湿地所处位置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一致; 在科和属的水平上潮间带湿地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密切。作为潮间带湿地区别于其他类型湿地的主要特点之一, 潮差对潮间带湿地特性有重要影响, 潮差与潮间带湿地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对于类似环境条件下的潮间带湿地, 二者的相关关系尤其显著。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丛丽,吴必虎
    2014, 50(6):  1087-1094. 
    摘要 ( )   PDF (9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 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中文文本, 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 和NVivo 8 软件, 使用内容分析和质性主题分析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分析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研究结果表明: 大熊猫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旅游者、目的地和大熊猫; 旅游者动机主要为熊猫迷、教育和目的地品牌; 旅游者的行为主要体现在3个环节“参观”、“拍照”和“接触”; 旅游者的满意度与熊猫接触的程度密切相关, 影响因素包括大熊猫的行为状态、参观游览的时间季节、游客的秩序、价格等。
    地壳热导率: 测量技术、测量结果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韩建刚,宁杰远,周彤
    2014, 50(6):  1107-1013. 
    摘要 ( )   PDF (9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青藏高原下部地壳物质如何产生部分熔融的问题, 对测量地壳岩石热扩散率的激光闪光法的测量方法进行分析, 认为该方法的测量结果只能给出岩石的晶格热导率。计算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 仅由热传导因素不能导致该地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大范围的岩浆活动应该是耗散热、水的参与、放射性物质的富集及下地壳相对低的热导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研究
    何丹,周?,高伟,郭怀成,于书霞,刘永
    2014, 50(6):  1095-1105. 
    摘要 ( )   PDF (43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滇池流域为例, 基于1990和1999年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 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 并基于马尔可夫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转化的方向。采用GIS中多标准评价(MCE)方法, 结合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CA-Markov)模型, 对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 预测结果与实际解译结果的Kappa系数达 0.7338, 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在此基础上, 运用CA-Markov 模型对2017和2026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 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快, 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压力很大。2008?2026年, 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将有所减少, 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将迅速增加; 与1990?2008年相比, 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变化趋势相反, 而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趋势相同。建设用地在原有基础上往外扩展, 水域变化则较小。林地资源虽然有所减少, 但仍然是流域主要的用地类型。建设用地扩张明显增加了滇池非点源污染的负荷。土地利用不合理是造成目前滇池水质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将加剧未来流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压力。因此, 保有足够的人均耕地, 降低施肥强度, 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保留足够量的生态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是降低该区域非点源污染潜力的重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管理、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持。
    1980?2012年河南省县域粮食单产时空分异及增产潜力研究
    刘玉,郜允兵,高秉博,任艳敏
    2014, 50(6):  1106-1114. 
    摘要 ( )   PDF (25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126个县域数据, 采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 揭示1980?2012年河南省县域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并结合全国耕作制度分区测算粮食增产潜力。结果表明: 1) 县域粮食单产波动性增加, 绝对差异扩大, 相对差异先增大后缩小, 县域粮食单产分布由正偏态转为负偏态, 集聚程度先增强后减弱; 2) 县域粮食单产空间自相关显著, 粮食单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 粮食单产增加量自东向西阶梯性递减, 东部平原县域的粮食单产增加显著; 3) 1980?2012年县域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 局部分异显著, 显著高高集聚(HH)类型区集中在黄淮平原东部和冀鲁豫低洼平原东北部, 显著低低集聚(LL)类型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地丘陵区和黄海平原区西部; 4) 将河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11个二级增产类型区, 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粮食单产增产潜力大; 河南省总增产潜力约为1.27×107t, 黄淮平原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豫西山地丘陵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
    社交焦虑高、低分者事后反复回想的信息加工差异
    王文余,钱铭怡,戴广南
    2014, 50(6):  1115-1123. 
    摘要 ( )   PDF (4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察社交焦虑高分者和低分者在社交紧张事件后的事后反复回想过程中, 在一般和特殊这两个信息加工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由于一般和特殊的事后反复回想的编码没有标准, 故设计研究一, 为研究二的编码工作做准备。研究一以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 进行半结构性访谈, 了解在校大学生在社交紧张事件之后的事后反复回想内容, 并对此进行分类, 形成开放式问卷。研究二以45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 用开放性问卷收集被试在近期的一个社交紧张/焦虑事件后的想法, 根据研究一设定编码规则, 然后对这些想法进行编码, 考察高、低社交焦虑水平者的想法在一般和特殊的信息加工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 在校大学生在日常的社交紧张/焦虑事件后, 事后反复回想可以分为回忆当时的情境、反事实假设、猜测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制订计划等几类, 并得到两个主要结果: 1) 高社交焦虑者一般的事后反复回想占总想法的比例比低社交焦虑者的高, 差异边缘显著; 2) 一般的事后反复回想占总想法的比例与社交焦虑量表得分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解释水平导致的自己-他人决策差异
    张慧,陆静怡,谢晓非
    2014, 50(6):  1124-1132.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自己-他人决策差异的现象进行综述, 并从认知差异的角度整合自己-他人决策差异的原因, 提出为自己和为他人决策时, 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解释水平存在差异, 前者采用低解释水平表征决策问题, 后者则采用高解释水平。这一认知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相异的决策结果。意识到自己-他人决策差异及其原因既能加深对有限理性的理解, 又有助于在实际决策中避免或利用这些差异, 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王晓东,蒙吉军
    2014, 50(6):  1133-1140. 
    摘要 ( )   PDF (5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介绍土地利用变化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等环境单要素影响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然后从景观生态格局、物质能量流动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方面综述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综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 提出加强学科综合交叉研究、注重多尺度的集成、完善“3S”技术与模拟模型的融合及加强生态环境效应反馈机制研究等建议。
    中国PM2.5来源解析方法综述
    郑玫,张延君,闫才青,朱先磊,James J. Schauer,张远航
    2014, 50(6):  1141-1154. 
    摘要 ( )   PDF (5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对中国目前开展的PM2.5源解析方法学和技术思路进行总结, 从PM2.5采样前的准备、采样器的选择、化学物种分析方法、源解析手段等方面综述我国PM2.5来源解析的方法和进展, 提出未来颗粒物源解析研究的发展方向, 对今后在全国各地即将大范围开展的PM2.5源解析工作和法律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科学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
    董连耕,朱文博,高阳,李双成
    2014, 50(6):  1155-1162. 
    摘要 ( )   PDF (4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整理国内外已发表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e ecosystem services, CES)研究文献, 评述在研究尺度、评价指标、研究方法和管理与决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 预测CES研究的发展趋势, 认为完善研究框架、推动参与式制图方法和加强服务间相互作用分析是未来研究的3个重要方面。
    立体视频镜头误差检测和质量分析
    董全武,周同,郭宗明,肖建国
    2014, 50(6):  998-1006. 
    摘要 ( )   PDF (53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立体视频在拍摄过程中由于镜头配置和调整导致的立体效果的失真, 如左右眼图像的高度误差、旋转误差、尺寸误差、亮度色度误差等, 提出一种立体镜头误差检测的方法。在对左右眼图像进行立体匹配的基础上, 根据图像的几何关系计算每对匹配特征点的各种误差值, 然后计算所有误差值的统计特征, 得到图像的总体误差值。在收录的实际拍摄的3DTV电视节目视频库中进行的实验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存在立体镜头误差的视频片段。进一步的主观视频质量实验分析了立体镜头误差与主观质量的关系。
    逆数据域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
    李琳,刘韬,胡天跃
    2014, 50(6):  1014-1020. 
    摘要 ( )   PDF (8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反馈迭代法(SRME)和逆数据域理论为基础, 利用互相关理论构建层间多次波, 将地震数据转换到逆数据域中, 对层间多次波进行压制。叠后及叠前地震数据的应用实例表明逆数据域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简单易行, 在有效衰减层间多次波的同时, 能够较好地保留一次波信息。
    华北北缘大青山小井沟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莫南,郭磊,童英,王涛,刘江,李建波
    2014, 50(6):  1021-1034. 
    摘要 ( )   PDF (2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加深对华北北缘晚古生代构造背景以及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认识, 对华北北缘大青山地区小井沟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分别利用LA-MC-ICP-MS, ICP-AES和ICP-MS等方法进行锆石U-Pb测年, 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以及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 小井沟岩体侵位于二叠纪, 侵位年龄为275±1 Ma (MSWD=0.93)。该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70.72%~72.64%)、高钾(K2O=4.19%~4.23%)的特点, A/CNK均约为1.1, 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 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87.67~101.51 μg/g, 配分曲线呈右倾型, 具有微弱的Eu负异常,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如Rb, Ba, K, Sr等),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 如Nb, Ta, Y, Yb, Lu等), 应该是由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该花岗岩的锆石具有负的εHf(t)值(-9.56~-5.00), 模式年龄(TDM2)在1.91~1.61 Ga之间, 表明华北陆块古元古代的地壳岩石应该是其主要物源, 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参与。结合整个华北北缘二叠纪花岗岩的岩浆演变特征, 小井沟岩体应形成于由俯冲向碰撞-后碰撞转变的过渡时期, 古亚洲洋可能在晚二叠世之前已闭合。
    断陷盆地“不对称”火山岩喷发特征与有利储层主控因素探讨
    赵泽辉,肖建新,邓守伟,罗霞,徐淑娟,姜晓华,程宏岗,陈俊安
    2014, 50(6):  1035-1043. 
    摘要 ( )   PDF (4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大量钻井资料及地震资料的对比研究, 建立松辽盆地不对称火山岩喷发模式, 指出火山岩在断层高部位向低洼区流动, 高部位一翼延伸规模小, 低洼区延伸规模大。在对全区257口钻遇火山岩探井统计的基础上, 明确了火石岭组和营城组火山岩的分布规律, 认为酸性火山岩是优势储层岩类; 火山岩岩相控制优质储层的分布, 近火山口不对称的酸性爆发相为火山岩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裂缝是深部流体运移的重要通道, 能改善渗透条件, 促使次生孔隙发育, 是高产气藏形成的关键, 高角度裂缝和溶蚀孔隙组合带是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此外, 建设性的成岩表生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GPS蒙特卡罗三维水汽层析算法敏感性试验和研究
    王久珂,刘晓阳,毛节泰,赵春生
    2014, 50(6):  1044-1052. 
    摘要 ( )   PDF (9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布设在天津的由13部地基GPS组成的高密度小尺度探测网为基础, 对蒙特卡罗层析算法中GPS平均站距、层析时间间隔以及蒙特卡罗随机次数3个影响层析算法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实验和分析。实验表明, 层析解算精度随着平均站距的降低和蒙特卡罗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增加层析时间间隔对提高层析算法结果的精度作用不明显。同时提出采用“最优+次优”的两组残差最小水汽场的平均作为最终层析场的方法, 使得水汽场绝对偏差较前人所采用的只取残差最小水汽场的方法减少约30%。
    一次暴雨过程中GPS三维层析水汽场的变化特征
    王久珂,韩素芹,边海,刘晓阳,孙大力,赵春生
    2014, 50(6):  1053-1064. 
    摘要 ( )   PDF (58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小尺度GPS网络, 使用蒙特卡罗GPS水汽层析算法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汽场, 并通过与探空资料对比验证层析水汽场具有理想的精度。结合GPS三维层析水汽场与天津气象雷达资料, 分析2011年7月29日大暴雨过程, 首次给出小尺度水汽场在强对流过程中连续的变化过程以及精细结构。对于局地的对流过程, 三维层析水汽场能够在降水发生前约20分钟捕捉水汽在空中的富集现象并给出相应位置, 对降水预报具有指示作用。对于大范围强降水过程, 水汽场能够明确地给出水汽输送来源的位置和强度, 与天气形势分析和雷达气象分析的结论一致。
    基于长期验潮数据的海平面预测方法与案例应用
    段晓峰,许学工,陈满春,李响
    2014, 50(6):  1065-1070. 
    摘要 ( )   PDF (5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充分考虑长时间序列潮位具有周期性、趋势性和随机性特征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基于随机动态预测模型的海平面变化分析方法。模型中的周期项模拟首次采用小波分析与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趋势项采用逐步回归法拟合; 残差序列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进行拟合; 三项叠加建立随机动态预测模型, 参数的确定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迭代法。应用塘沽验潮站57年的月平均海平面高度数据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和预测精度统计学检验, 表明此方法对海平面变化的模拟与预测具有较高精度, 可为海平面上升预测研究提供有效可行的借鉴与范例。
    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及其影响因素
    段晓峰,许学工,王若柏
    2014, 50(6):  1071-1076. 
    摘要 ( )   PDF (6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 以1980?2005年大地水准点测量数据为基础, 对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整体沉降速率逐渐降低, 并由海向陆递增。影响天津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因素是地下水超采, 主要自然因素是软土层次固结。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仍是未来一段时期控制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
    光纤与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互联研究
    冯维
    2014, 50(6):  985-990. 
    摘要 ( )   PDF (43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在金膜上设计的4个直线排列的弧形二维光栅结构, 在实验上实现光纤与表面等离激元的四路光互联。当光纤照射到不同的弧形光栅上时, 将产生表面等离激元, 并被聚焦耦合到不同的波导中, 从而实现具有恒等、蝶形和全混洗3种方式的四路光纤与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光互联。在理论上, 利用惠更斯?菲涅尔原理进行数值模拟, 计算聚焦点附近的场强分布, 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工程岩石类材料的不稳定性
    殷有泉,邸元
    2014, 50(6):  991-997. 
    摘要 ( )   PDF (5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非关联流动理论和弹塑性耦合理论, 研究工程岩石类材料的不稳定性。由于工程岩石类材料具有刚度劣化特性, 岩石类材料在软化塑性、理想塑性和低强化塑性情况下均可能呈现不稳定。对于弹塑性耦合理论, 可通过本构矩阵正定性的讨论, 得到工程岩石类材料的不稳定条件; 对于塑性势理论, 可通过本构矩阵对称部分的正定性来研究材料的稳定性, 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