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7-20
    二值证据权(Wofe)模型岩溶塌陷区划研究
    赵增玉,潘懋,梁河
    2010, 46(4):  594-6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证据权模型及 GIS 应用原理, 并引入到岩溶塌陷危险性区划中。在杭州西湖周边岩溶塌陷危险性分析中, 将研究区划分为 10 m ×10 m 的网格单元, 并提取地层、构造等证据图层, 分析各证据与岩溶塌陷发生的空间相关性, 计算各证据对塌陷发生的对比值, 剔除显著性水平不满足要求的证据, 并且确定了对具有分级特征的证据进行二值化时的切值, 进而选取了地层单元、孤峰组-栖霞组地层界线、黄龙组-老虎洞组地层界线、距 EW-NW 向构造线的距离、距 NE 向构造线的距离等5个证据, 求得每个单元网格的后验概率, 并计算塌陷点已知与预测的个数之比为 0. 864, 认为符合条件独立性检验, 最后的应用表明, 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岩溶塌陷区划问题的研究。
    基于GIS的辽宁省岫岩县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潘?,丛威青,潘懋
    2010, 46(4):  601-60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GIS技术, 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为例, 针对泥石流灾害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应用确定因子法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区划进行研究。基于岫岩县地质灾害调查资料, 借助 GIS 的数字化、空间分析等功能, 获得泥石流灾害点分布图及其影响因子图, 进而利用叠置分析获得按均一条件单元划分的研究区图。根据确定因子法计算每一数据类对应的 CF 值, 然后采用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建立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 利用该模型进行危险性分析, 得到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图。经过灾害点数据 的效果检验, 证明本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泥石流灾害区域危险性特征。
    南秦岭岚皋基性火山岩的地质学 、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陈友章,刘树文,李秋根,代军治,张帆,杨朋涛,郭丽爽
    2010, 46(4):  607-61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南秦岭岚皋地区基性火山岩的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背景, 选择岚皋县境内的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进行岩相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 它们同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 轻重稀土分异明显, Rb, K 相对Th, Hf 亏损, 不具 Nb, Ta, Zr, Ti 负异常, 整体表现出与 OIB( 洋岛玄武岩) 高度一致的稀土图谱和微量元素特征。岩石成因分析表明, 它们为同源岩浆演化序列, 其原始岩浆起源于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的低度部分熔融, 在上升过程中基本未受地壳混染的影响。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单斜辉石、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综合区域地质学和微量元素特征, 该组火山岩最有可能形成于洋盆台地或大洋岛构造环境。
    水热法制备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二氧化钛
    朱地,刘冉冉,李海龙,陈涛,田文宇,孙茂,黎春,刘春立
    2010, 46(4):  525-53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Ti(SO4)2为前驱体, HSO或NaOH为pH调节剂,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不同晶粒尺寸的锐钛矿相纳米TiO2, 并研究了反应体系的pH值、反应时间和Ti(SO4)2浓度对TiO2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 纳米TiO2的晶粒尺寸与反应时间近似成对数关系, Ti(SO4)2浓度与反应体系的 pH 值对纳米TiO2晶粒尺寸的影响有近似线性叠加关系。通过对pH值、反应温度和Ti(SO4)2浓度的调节, 可实现纳米TiO2 的可控合成。
    1850?2008 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
    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
    2010, 46(4):  497-50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活动排放CO2包括3个重要时期, 即185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 1950 年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期至今, 以及以1990 年签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标志的人类关注碳排放时期至今。作者利用 1850?2008 年世界化石燃料CO2排放量和人口数据, 得到 3 个时期全球主要国家及我国的累计碳排放量与人均累计碳排放量。结果表明:过去近160 年全球历史累计碳排放量为345 PgC( 1 PgC = 10 亿 tC); 发达国家历史累计排放量与人均累计排放量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1850?2008 年, 前者是后者的2.9倍( 250 和 87 PgC) 和 11. 2 倍( 257 和 23 tC); 1950?2008 年, 分别是2.3倍( 193 和 85 PgC) 和 7.7 倍( 169 和 22 tC) ; 1990?2008 年, 分别为 1.9倍( 75 和54 PgC) 和 5.3 倍( 58 和 11 tC)。尽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历史排放量的差距有缩小趋势, 但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一直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是大气 CO2浓度升高的主要贡献者。对 1850 年以来中国的碳排放分析表明, 3 个时期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分别为31 PgC与 29 tC,31 PgC 与 28 tC,21 PgC 与 16 tC。1980?2008 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呈快速增加趋势, 平均年增量分别为0.05 PgC 和 0.04 tC。这表明, 我国正在失去历史碳排放量较低的优势, 节能减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东亚高空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及沙尘输送特征研究
    钱胜利,李成才,张庆红
    2010, 46(4):  547-55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长达20 年的SAGEⅡ(stratospheric aerosol and gas experimentⅡ) 资料, 研究了东亚地区5.0 ~15.0 km 高空气溶胶多年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并研究了东亚沙尘活动对高空及下游的气溶胶输送。发现东亚高空气溶胶水平分布呈现上中下3 层不同的分布特征, 下层 5. 0 ~8. 5 km 高值区对应气溶胶源区青藏高原和西北沙漠地区;中层 9. 0 ~10. 0 km 高值区对应温带气旋高发的中纬度地区;上层 10. 5 ~15. 0 km 表现为低纬气溶胶含量显著高于高纬地区。高空各层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受天气系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近10 年来东亚高空气溶胶呈减少趋势, 平均光学厚度约下降了0. 016。另外还发现沙尘活动与 5. 0 ~11. 5 km 范围内的气溶胶显著相关, 反映沙尘活动影响的高度范围可以达到整个对流层。定义沙尘暴高空影响指数, 用来分析东亚沙尘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沙尘逐渐向东移动, 在约 12 天之后可以到达大西洋。
    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Ⅱ
    王少鹏,朱江玲,岳超,方精云
    2010, 46(4):  505-50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全球及主要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化石燃料人均碳排放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均 GDP历史数据, 考察了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以及社会财富的积累, 必然伴随大量碳排放, 因此减排势必会限制社会经济发展。初步分析表明, 工业化程度达到峰值时对应的人均累计碳排放量因国家不同而异, 但这一转折阈值至少为 40 tC。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居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的时期, 未来发展需要一定的碳排放空间, 因此在气候谈判中应努力争取自身排放权以及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
    2010, 46(4):  510-51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 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区域碳排放和人均排放排序为: 东部 >中部 > 西部, 但中西部地区碳强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 这种特征与中西部地区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比重较高有密切关系。1995?2007 年我国省际碳强度差异变化不大;从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差异的角度对省际差异进行的分解表明, 我 国省际碳强度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导致的, 而区域之间差异贡献较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省区碳强度的决因素, 说明我国未来碳强度控制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能源政策、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着手, 以确保我国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分辨率化学-生物地层学数值旋回模拟???以广西中-上泥盆统为例
    刘楚雄,郝维城
    2010, 46(4):  563-57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数学分析方法并结合化学-生物地层学手段, 对广西巴漆、谷闭、堵金等 3 个中-上泥盆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元素分析测试数据的数值旋回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能反映一定区域环境意义的相关元素的组合是客观稳定的;数值分析可在地层剖面上揭示出稳定、清晰的波动旋回; 这些旋回可以将牙形石谱系带进行更精细的带内划分, 并且可在不同的剖面间进行牙形石谱系带内旋回与旋回之间的对比, 提高了牙形石谱系带内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和分辨率。
    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
    岳超,王少鹏,朱江玲,方精云
    2010, 46(4):  517-52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简要评价碳排放预测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 对我国2050 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我国2050年碳排放量最佳可能范围为2.4 ~3.3 PgC/a; 人均碳排放量为 1.7 ~2. 3 tC。最佳可能上限预测的碳排放量峰值年为2035 年, 碳排放量峰值为4. 4 PgC/ a, 人均碳排放量峰值为3. 0 tC。2006?2050 年我国累计碳排放总量的最佳可能范围为 102 ~156 PgC, 人均累计碳排放量为 71 ~109 tC。人均累计排放最佳预测上限低于美国同期累计人均排放, 与发达国家同期累计人均排放相差不大, 但在1850?2005 年, 我国累计人均排放分别是发达国家和美国的约1/10 和1/20。这些表明就人均累计排放而言, 我国与发达国家间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一种基于聚类技术的图书目录识别方法
    高良才,汤帜,林晓帆,俞银燕,房婧
    2010, 46(4):  531-53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目录识别研究的现状, 在总结当前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适应性和效率兼顾的目录识别方法。根据图书目录具有风格一致性的特点, 利用聚类技术发现目录装饰性内容, 生成具有自适应性的目录布局模型, 然后利用该模型生成目录条目及其层次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在准确度和效率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尤其是有效地处理了存在装饰性内容、折行和多种层次布局的复杂目录。该方法已应用于电子图书生产线, 显著提高了原电子目录制作系统的生产效率。
    基于XML的上下文约束访问控制策略管理
    张治坤,肖建国,孔祥宁
    2010, 46(4):  539-54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当前研究成果和自身实践中应用系统访问控制需求的特点, 从灵活、通用、易实现的角度和标准参考模型的高度提出了一种带上下文约束的访问控制理论模型, 阐述了该模型的理论以及基于模型的应用系统访问控制体系架构; 进而在理论模型和访问控制架构的基础上, 用一种基于 XML 的策略描述语法规范X-Grammar 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描述和建模, 给出了模型中各实体和关系的形式定义。最后讨论访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并给出了整体的功能描述和结构设计。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二 、三段物源分析
    彭国亮,吴朝东,张顺,陈阳
    2010, 46(4):  555-56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 从岩石矿物成分、砂体平面展布、重矿物组合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 指数) 、泥岩颜色区域分布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随时间变化有所变化, 但变化不大。嫩江组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东方; 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除东部来的物源外, 东北部物源对盆地北部物源体系也参与贡献, 物源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嫩二段晚期盆地北部地层隆起。松辽盆地北部在嫩江组二、三段时期主要存在着 3 个方向的物源: 东北、东部以及西部物源。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 东部物源为主要物源, 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后期, 东北向物源出现并与东部物源共同起主导作用。西部物源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晚期出现, 影响范围小。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新太古代的陆-陆碰撞事件: 来自合教S型花岗岩的证据
    贺元凯,吴泰然,罗红玲,张文
    2010, 46(4):  571-58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内蒙古达茂旗合教地区具有明显构造意义的新太古代S型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 为揭示华北板块北缘新太古代末的构造环境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合教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它是高分异的强过铝 S 型花岗岩; 其里特曼指数 σ为0. 54 ~0. 57, 属于低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 243. 8 ~427. 1 μg/ g。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显示 LREE 相对富集, HREE 相对亏损; ( La/ Yb)N为 14. 88~18. 18, Eu 具有较大的负异常( Eu*/ Eu = 0. 31 ~0. 65); 模式图总体呈一右倾的海鸥型。微量元素显示Nb, Ta, Zr, Hf, Ti 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合教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组成表明其来源于正常厚度的大陆地壳, 形成于低压高温的后碰撞环境, 相当于澳大利亚拉克伦造山带的S型花岗岩。合教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556±8Ma, 属于新太古代晚期。合教强过铝 S型花岗岩反映在新太古代晚期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可能发生了一次陆-陆碰撞事件, 也表明固阳地区同时期的赞岐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环境而非板片消减带。
    内蒙古银都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年代学研究
    常勇,赖勇
    2010, 46(4):  581-59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银都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属于特大型银矿床, 经研究, 确定成矿过程经历了早、中、晚 3 个阶段, 分别形成以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萤石- 白云母-碳酸盐为代表的矿物组合。其中, 早阶段为锌、铜的主成矿阶段, 中阶段则是银铅锌的成矿阶段, 晚阶段矿化较弱。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 H2O-CO2-CH4-NaCl 体系。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 2%~5% ) 、低密度( 0. 72 ~0. 88 g/ cm3 ) 的特点, 成矿温度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变, 逐渐降低, 早、中、晚阶段分别为 340. 5℃, 282. 4℃及260. 3℃, 成矿压力为37 ~74 MPa, 成矿深度为 3. 7 ~7. 0 km。经对萤石- 白云母-碳酸盐阶段白云母的激光探针 40Ar-39Ar年代学测定, 确定成矿年代为 135±3 Ma, 为白垩纪早期。
    1765年沈阳51/2级地震发震构造判定
    万波,赵晓辉,侯建军
    2010, 46(4):  620-62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1765年沈阳51/2 级地震的深、浅部地质构造条件、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 对震中附近的长白乡-观音阁断裂( F6) 及依兰-伊通断裂、浑河断裂的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并与辽宁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进行了构造类比。认为 F6 的现代构造变形特征与构造应力条件一致, 浅层地震探测、断裂破碎带发育特征和测年数据、断错地貌特征等均显示 F6 在第四纪晚期仍有活动, 现代微小地震活动沿 F6 呈条带状分布。F6 在 5~6 km 或更大的深度上与浑河断裂等具有复合交叉结构, 在平面展布上具有斜列状结构, 断裂段的长度约 20 ~25 km 左右,具备孕育和发生51/ 2 级左右地震的条件。判定 F6 断裂是比依兰-伊通断裂和浑河断裂等区域性断裂具有更强的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的断裂构造, 是 1765 年沈阳51/ 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一种改进的遥感图像配准方法
    陈超,秦其明,江涛,蒋洪波,张宁
    2010, 46(4):  629-63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当前主要的图像配准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点特征的遥感图像配准方法: 首先对参考图像进行分块, 每块提取一定数量的特征点, 以确保各块图像特征点分布均匀; 根据已知的同名点对, 拟合变换方程, 将待配准点代入变换方程得到粗匹配点坐标, 再以粗匹配点为中心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搜索, 根据相似性测进行精配准, 确定正确的同名点位置, 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遥感图像配准。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变大和传感器位移较大的光学遥感图像设计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光学遥感图像之间的配准问题, 降低特征点提取和同名点匹配的时间复杂度。
    深圳河健康状况诊断及分析
    高晓薇,刘元元, 戴纪翠,毛小苓
    2010, 46(4):  636-64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深圳河系统为例, 通过分析河流健康及其功能间的关系, 建立基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的河流健康诊断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种表征河流系统功能的具体指标对上一层元素的权重, 最后计算出健康综合指数, 并据此对河流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诊断。研究表明: 深圳河2006年及1996年健康状况均处于中度受损状态; 其中生态功能和自净功能受损严重, 2006 年较 1996 年健康状况有所下降。结合深圳河流域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可知: 深圳河现阶段水质污染严重和河道水量不足是导致深圳河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 因此必须优先考虑截污和河道补水问题, 在此基础上方能通过生态修复进一步改善深圳河的健康状况。
    基于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的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短期预测
    窦浩洋,邓航,孙小明,赵昕奕
    2010, 46(4):  643-64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青藏高原78个站点50年的逐年降水和温度数据为基础, 使用 SOFM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高原的降水和温度变化进行了分区, 并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 MGF-OSR) 预测模型对青藏高原的降水和温度进行了5年情景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总体而言, 今后 5 年青藏高原的降水年际波动较大, 并没有显著的趋势;但青海东南和西藏东部部分地区有明显的减少。青藏高原的总体温度变化增加趋势显著, 仅高原东南部明显降温。
    河北坝上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风蚀研究
    孙艳荣,刘鸿雁,范涛,马利国,张铭杰
    2010, 46(4):  649-65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Cs示踪和土壤粒度分析, 着重探讨了河北坝上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关系, 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强度为沙质丘陵草原 > 耕地 > 退耕还草地 > 人工林 > 石质丘陵草原, 提出了对研究区保持石质丘陵草原现状、保护原有人工林等植被恢复的建议。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全国地级市城市地价区域分类研究
    高阳,赵瑞娜,阿杉,李双成
    2010, 46(4):  655-66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级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迅速的区域, 也是土地供应重组、交易活跃的重点区域。以2005年我国土地出让面积、土地平均价格、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和 固定资产投资等 5 个变量作为聚类指标, 构建自组织特征映射( SOFM)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将我国282 个地级市分为高地价发达区、低地价发达区、高地价欠发达区和低地价欠发达区共4 个类型区域, 并对每个类型区的土地价格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讨论。SOFM 模型聚类结果与客观实际较为吻合, 效果良好。结果表明, 自组织特征映射 网络对于地级市土地地价的区域差异具有良好的表征能力。
    利用里氏木霉生物转化制备黄姜薯蓣皂甙元的清洁新工艺
    朱余玲,黄文,刘葳,倪晋仁
    2010, 46(4):  661-66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 提出一种从盾叶薯蓣根茎中提取薯蓣皂甙元的新工艺。该工艺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利用淀粉酶和糖化酶分离黄姜根茎中的淀粉, 第二部分利用里氏木霉转化糖渣 中的皂苷制备薯蓣皂甙元。研究表明, 与直接酸水解相比, 新工艺可以提取约 98.7%薯蓣皂甙元, 并以还原糖 的形式回收98. 0% 淀粉, 降低生产废水中 99. 4%COD, 100% SO2-4 和100% 酸。在酸水解废水中检测到24 种有机物,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属于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污染物。而新工艺废水中仅检测到两种有机物(17β-羟基雄甾-5-烯-3-酮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本研究为皂素清洁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反对民族品牌沦陷? 自我建构和自我状态的影响
    黄韫慧,施俊琦
    2010, 46(4):  681-68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个体互依自我的水平和自我激活的状态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个体对于并购事件的态度。结果发现强调并购事件会导致人们对民族品牌的态度变得消极, 但是这种现象出现在拥有高互依 自我同时又受到自我威胁, 或者拥有低互依自我同时又得到自我肯定的个体中。那些拥有高互依自我同时得到自我肯定的被试, 以及那些拥有低互依自我同时受到自我威胁的被试, 并不因为并购事件而降低对于民族品牌的评价。
    十堰市非点源污染状况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徐文佳,李天宏,贾振邦,毛小苓
    2010, 46(4):  667-67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已有研究进展和实地调查资料, 研究了十堰市所辖县市区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流失量、污染源构成及区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2004 年因各种非点源污染流入水体的污染物总氮(TN) 、总磷( TP) 分别为 1. 79 万t和 0. 38 万 t。TN 主要污染源是化肥施用和畜禽粪尿, 分别占39% 和 25% ; TP 主要污染源是水土流失、化肥污染 和水产养殖, 三者之和占到 TP 流失量的 60% 以上。十堰市所辖县市区中, 郧西县和丹江 口市非点源污染最为严重, 市辖区污染最小; 丹江口市为水产养殖污染型, 郧西县为化肥污染型, 郧县和竹山县为化肥-水土流失污染型,市辖区、竹溪县和房县为综合污染型。该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库区非点源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垃圾焚烧厂周围优势植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以深圳市清水河垃圾焚烧厂为例
    钟秀萍,王俊坚,赵宏伟,刘阳生,曾辉
    2010, 46(4):  674-68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深圳市清水河垃圾焚烧厂为例, 研究城市垃圾焚烧厂周围不同植物类别(乔木、灌木和草本)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探讨工作区重金属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物种选择方案及群落构建模式。采集了垃圾焚烧厂周围22 个科34 个物种的叶片样品, 分析重金属 Hg, Cr, Cd, Pb 的含量和富集系数。结果表明: 该垃圾焚烧厂周围优势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 不同植物类别受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不同。乔木主要受 Cr 的污染, 灌木和草本的Hg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乔-灌、乔-草之间的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系数均存在差异(Pt ≤ 0. 028) 。不同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可供选择的潜在物种分别是:1) Hg: 乔木植物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fi ormis)和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 2) Cr: 草本五节芒( Miscanthusf loridulus) 和灌木叶子花( 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 3) Cd: 灌木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和乔木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4) Pb:草本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构建乔-灌-草多层次的群落结构, 对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区域的修复具有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