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5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5-07-20
    西藏高原盐湖植物──杜氏藻的香气成分研究
    陈家华,林祖铭,金声,邢其毅
    1995, 31(4):  383-38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扎布耶盐湖是世界上已知的海拔最高的丰富的嗜盐菌藻产地。本文用吸附法收集扎布耶湖中杜氏藻的香气,经色质联用定性鉴定了38个香气成分,其中大部分是藻类植物未被检出的化合物。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虾体内土霉素残留量
    卜一工,赵彤,侯艳文,朱涛,刘虎威,孙亦梁
    1995, 31(4):  415-42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绞碎机破碎对虾样品,加入0.1mol/L EDTA-Mcllvaine缓冲液匀浆,匀浆液离心后,上层清液加入NaCl脱蛋白,再次离心,过滤,滤液经Sep-pak 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钪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配合物Sc(PMBP)3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张毅,李标国,金天柱,黄春辉,徐光宪,韩玉真,李根培
    1995, 31(4):  387-39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所合成标题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1空间群。晶胞参数:a=3.090(2)nm, b=1.2034(6)nm, c=1.2025(6)nm;α=86.64(4),β=81.13(5), γ=81.11(5)°;Z=4。配合物中钪(Ⅲ)配位多面体为八面体。
    硫氰酸合钪酸四丁基铵配合物[(C4H9)4N]3[Sc(NCS)6]·3.5H2O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李标国,张毅,金天柱,黄春辉,徐光宪,韩玉真,施倪承
    1995, 31(4):  394-39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所合成标题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正交晶系,Pcab空间群。晶胞参数:a=2.464(2),b=2.462(2),c=2.465(1)nm;Z=8。配合物中,中心离子Sc3+与6个来自nCS-的氮原子配位,这6个氮位于八面体的6个顶角上,构成配阴离子Sc(Ncs)3-6,它以1:3的比例与3个[(C49)N]+组成离子型晶体。
    八氯二丙醚的合成和二维核磁谱研究
    高秋风,周晴中
    1995, 31(4):  400-40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八氯二丙醚由三氯乙烯和氯甲醚或甲醛制备。产物的结构由1H NMR,13C NMR,DEPT谱、二维核磁13C-1H相关谱,COSY谱、质谱、红外谱和元素分析确定。用二维核磁谱对1HNMR谱图解析表明,氢谱为2个三旋AMX系统,与分子中存在2个不对称碳原子和体积较大的三氯甲基有关。该谱图在二级图谱中有一定代表性。
    1H-NMR方法研究丙烯酸酯类与N-芳基取代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合
    齐大荃,丁有骏
    1995, 31(4):  405-41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测定了一系列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酯等)与N -芳基取代甲基丙烯酰胺,(包括:N-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φMA),N-对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TMA),N-邻甲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o-TMA),N-对澳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BrPhMA),N-对氯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ClPhMA),N-对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p-NPhMA),N-邻硝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N-o-NNPhMA),N-萘基甲基丙烯酰胺(N-α-HMA))的共聚物1H-NMR谱。用1H-NMR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组成,估算了共聚体系中各单体的竞聚率,比较了各种单体的反应活性。
    罂粟花粉中一种寡糖成分的研究
    缪平,毛望,贺峰,黄薇薇,金声
    1995, 31(4):  422-42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罂粟花粉中提取纯化得到一种寡糖成分,经纸层析,气相色谱,快原子轰击质谱,核磁共振和 甲基化分析证明该寡糖为(1→3,1→6)-α-D-葡萄四糖。
    微量碳酸钙中13C和18O的质谱分析
    金德秋,周锡煌,陈青川,顾镇南
    1995, 31(4):  426-43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工作研制了一套用于有孔虫等微量碳酸钙样品(50~100µg)中碳、氧同位素质谱分析 的磷酸法转化装置。采用磁力进样法,可连续进行25个样品的转化。在VGSIRA-24气体同位素质谱计上测量,分析的标准偏差对δ13C和δ18O分别在±0.2%和±0.3%以内。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时定量分析C60和C70
    骆初平,甘良兵,周永芬,谭海松,黄春辉,曾伟,武永庆,孙亦梁,周锡煌,顾镇南
    1995, 31(4):  432-43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过卡尔曼滤波定量分析C60和C70法混合物中的C60和C70浓度,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
    YbCl3-CaCl2-LiCl三元体系相图的研究
    宋秀芹,郑朝贵
    1995, 31(4):  439-44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DTA研究了YbCl3-CaCl2-LiCL三元体系相图。发现该相图有对应于YbCL3、CaCL2、LiCL和Li3YbCL6的四个液相面,五条二次结晶线,一个三元低共熔点E(64.0%YbCL3,15.2%CaCL2, 20.8%LiCL,408℃),一个三元转熔点P(55.2%YbCL3,20.2%CaCL2,24.6%LiCL,448℃)。相应的四相平衡反应为:
    L=YbCL3+YbCL6+CaCL2
    L+LiCL=Li3YbCL6+CaCL2
    中国东部花岗岩的钾-铀-钍元素地球化学
    许保良,阎国翰,赵晖,张智龙
    1995, 31(4):  444-45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和广东等地为代表的中国东部花岗质岩石的钾-钍-铀元素资料为基础,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它们的基本变化规律,讨论了地球化学类型、区域分布特点和岩石成因学意义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东部花岗岩可被划分为正常、高铀和低铀三种类型,存在南方以正常和高铀型为主、华北以正常和低铀型为主的分布规律,前两类花岗岩的源岩分别为变火成岩和变沉积岩,低铀类型可能衍生于曾经历过表生风化作用的变火成岩、或低成分成熟度的变火成硬砂岩物质。
    应用回归过量分析法评价太子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贾振邦,于澎涛
    1995, 31(4):  451-45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归过量分析法(ERA)是Hilton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分为3部分,即背景浓度(Cb)、加速侵蚀浓度(Ca)和污染浓度(Cp)。其中Ca、Cb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Cp是由于人为活动直接造成的。同时,该方法还根据迁移方式将重金属分为2类,即A类金属(Zn和Cd)以溶解态迁移,与粘土矿物含量无关;B类金属(Fe,Ni,Cu和Pb)主要吸附在颗粒物上迁移,与粘土矿物元素(Mg)有极好的相关性。因此,应用Mg与B类金属的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可推算出B类金属的Cb)和Ca)两部分浓度。ERA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它仅仅指出了重金属污染的相对程度,而不能确定污染级别。本论文结合国际水质标准提出了以ERA为标准的污染级别指数。改进后的ERA方法既可用于地区间重金属污染绝对量的横向比较,又可指出污染的级别。
    广西及邻区泥盆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意义
    王大锐,白志强
    1995, 31(4):  460-46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及邻区下泥盆统至下石炭统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逐渐增大,由埃姆斯阶(D)一1‰~一4‰增至法门阶,杜内阶的+0.5‰~+2.5‰。同时期δ18O呈“W”型分布,在艾菲尔阶(D12)和弗拉斯阶(D13)两个负向波动;在埃姆斯阶(D312223113C和δ18O的变化特征可与同时期、同纬度的北美大陆保存完好的低镁方解石质腕足动物壳中碳、氧同位素组成良好的对比。因此,华南碳酸盐中碳、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保存了泥盆纪古海洋中同位素的特征,是很有潜力的地层对比工具。
    应用网络理论研究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
    朱永峰
    1995, 31(4):  468-47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地幔的不均一性尤其表现在挥发性组分(CO2,H2O,H2,CO,S,Cl,F,CH4等)和碱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上。地幔中存在过富含碱金属和其它轻元素的独立流体,它是以挥发性组分为主的富含Si的碱质流体。我们应用网络理论通过对地幔熔体结构的分析来讨论地幔流体的形成机制。熔体是由以[SiO4]为核心的聚合体构成的。挥发性组分填充在聚合体空隙中,或者挥发性组分以及它们的离子、K、Na等元素通过离子键或范德华力与[SiO4],Mg,Fe等聚合而形成聚合体。这种聚合体通过主价键形成一种立体网状排列的结构——网络结构。在原始地幔中网络是各向等强的,即结构中的离子或分子团的分布呈随机无序状态,当有剪切力作用时,网络中最弱的键会遭到破坏,从而使网络结构发生调整并在新的环境下寻求新的结构上的平衡状态。地幔熔体网络中最弱的键是范德华键和Na,K与[SiO4]之间的离子键,这些键首先被破坏。网络结构的调整导致熔体粘度的变化,使网络中杂乱分布的各种离子和挥发性组分重新分配。这个过程是散布于网络中的挥发性组分和K,Na,以及不能进入[SiO4]或与之形成主价键的不相容元素、成矿元素从网络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流体相。
    中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隆升证据: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杨庚,钱祥麟
    1995, 31(4):  473-47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取自天山南侧库车盆地北缘欧西达坂花岗岩体的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给出了初步结果:中 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在早白垩世(134Ma~109Ma)发生了明显快速隆升,平均隆升速率为0.13mm/a(130m/Ma);而从晚白垩世到现在,天山板内造山带的平均隆升速率为0.03mm/a(31.9m/Ma)。在晚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再次发生了快速隆升。现有的同位素研究成果表明中新生代天山造山带至少发生了两次幕式快速隆升。
    引种到我国的蓝桉与原产澳洲的蓝桉木材生态解剖学研究
    王昌命,张新英,姜天云,周朝鼎
    1995, 31(4):  479-48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不同生境下的蓝桉(Eucalyptusglobulus Labill.)木材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比较了原产地及引种到我国后不同生境下蓝桉木材结构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是木材组成分子数量特征的差异。引种到我国的蓝桉,导管分子长度,管胞的长度、直径,纤维管胞的长度及纤维长度均相对地增加;其它数量特征值减少;单孔率、射线高度变化不明显。生长在不同生境下的蓝桉扫描结构表明:引种到我国的蓝桉导管壁上的附物纹孔与原产澳洲蓝桉的导管壁上的附物纹孔有明显区别。本研究还从野外调查和木材生态解剖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扭曲纹理的成因、走向及纹理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扭曲纹理均为右旋(RH)走向,其形成主要是受风、温度和年降水量等为主的多种生态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扭曲纹理角度随海拔的升高又增大的趋势;随纬度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同时对影响木材结构的多种生态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东亚马氏钳蝎部分纯化的神经毒素对GH3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周培爱,程会文,罗林儿,陈群,Bauer C K,Krylov B,Schwarz J R
    1995, 31(4):  490-49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氏钳蝎粗毒经Sephadex G-50柱层析分离后可得到几个组分。其中峰Ⅱ毒素对蜚蠊毒性较大,而峰Ⅲ毒素对小白鼠毒性较大,可以认为它们是部分纯化的昆虫类毒素和哺乳类毒素。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方式研究了峰Ⅱ、峰Ⅲ毒素对大鼠垂体前叶克隆化细胞GH3细胞钠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峰Ⅲ毒素使钠电流失活变慢,是典型的α型哺乳类毒素;而峰Ⅱ毒素使电压依赖性钠激活曲线显著地向负的方向移动。这种部分纯化的昆虫类毒素对一种哺乳动物细胞钠电流的影响表现出典型的β型哺乳类毒素的性质。
    百合鳞片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几种同工酶的变化
    周一兵,冯云,尤瑞麟
    1995, 31(4):  499-50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在附加1mg/L IBA和0.5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建立起兰州百会鳞片外植体体外器官发生实验系统。培养10天左右,外植体上就可以诱导出小鳞茎,发生率为100%。从接种之日起每天取材固定作细胞学观察和提取水溶性蛋白质作聚丙稀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IEF-PAGE)分析,结果表明离体培养过程中,前2天外植体内蛋白质含量基本稳定,2天后含量降低,第5天降至最低点后,含量又上升,第7天后又开始降低。蛋白质变化主要发生在pI6.2~8.2间,既有蛋白质组成成分的变化,又有各组成成分含量的变化。在百合鳞片离体培养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增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数量增多,在阴极端出现四条区别明显的条带。酯酶同工酶数量增多,变化发生在pI4.6-5.9 及 pI6.6-8.2间,淀粉酶同工酶数量逐渐增多和活力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