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5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5-03-20
    中国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的一枚保存有遗传信息的恐龙蛋:结构、矿物-化学组成及埋葬学分析
    张昀,方晓思
    1995, 31(2):  129-13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河南省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的一枚恐龙蛋化石的蛋腔内含物中获得了含基因片段的DNA序列。这枚蛋化石的蛋壳断面的显微结构与前人描述的恐龙蛋蛋壳显微结构的基本模式相同。完整的蛋壳及其下的次生方解石内壁封闭了蛋腔,蛋腔中含有DNA的絮状内含物主要由纤维状坡缕石和无定形有机残余物组成。封闭的蛋腔内的缺氧状态可能阻止了生物分子降解,坡缕石因其复杂的矿物结构可能吸附并保存了DNA分子。本文还报道和讨论了这枚蛋化石的产出地层,矿物及元素组成以及埋葬条件。
    中国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中18SrDNA部分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安成才,李毅,朱玉贤,沈兴,张昀,由凌涛,梁晓文,李小华,吴思,伍鹏,顾红雅,周曾铨,陈章良
    1995, 31(2):  140-14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河南省西峡晚白垩世的一枚保存方式特殊的恐龙蛋化石中提取DNA,经过32P同位素标记和电泳分析,发现在蛋内腔的絮状物样品中确有DNA片段存在。它们的大小约在1000bp至几十b[之间,大多数片段在400bp以下。用18SrDNA特异引物,以上述DNA为模板进行了PCR扩增,经电泳分析得到约200bp的PCR产物。经过连接、转化到大肠杆菌,最终筛选出6个阳性克隆。测序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发现这6个克隆的序列与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人类等的18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是与原核生物没有发现同源性,而且没有检索出与该基因完全相同的已知序列。
    中国河南西峡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基因分离及序列分析
    李毅,安成才,朱玉贤,张昀,刘一飞,曲林,由凌涛,梁晓文,李小华,瞿礼嘉,周曾铨,陈章良
    1995, 31(2):  148-15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河南省西峡晚白垩世一枚恐龙蛋化石内腔絮状内含物及外壳提取DNA样品,并用一段特异引物与6碱基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用这对引物从蛋腔絮状内含物样品中扩增到一段150bp的DNA片段,推测氨基酸序列与EMBL库中已知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到的这段基因与非洲爪蟾表皮钙粘着蛋白(cad-herin)前体及脑细胞粘着蛋白、牛及人胎盘胞钙粘着蛋白在氨基酸水平有显著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40.6%,37.5%,34.4%和36.4%。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微小乳状液形成温度的影响
    李外郎,侯溪燕,戴乐蓉
    1995, 31(2):  153-15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混合表面活性剂中碳链长度差别和双键对微小乳状液形成温度影响。发现碳链长度差别和双键均可使微小乳状液自发形成温度下降,二者同时存在可使乳化温度降得更低。提出了不太紧密的混合膜可能有利于微小乳状液自发形成的观点。
    荔枝香气化学成分的研究
    邢其毅,金声,林祖铭,王显仑,陈庆之,罗心玲
    1995, 31(2):  159-16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冷冻捕集法收集到荔枝头香水溶液,通过AmberiteXAD系列的吸附树脂富集到有一定浓度的头香样品,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定出34种化学组分,其中80%以上是含氧化合物。
    铕(Ⅲ)-8-羟基喹啉体系在Nafion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叶宪曾,陈鼎峰
    1995, 31(2):  166-17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铕(Ⅲ)-8-羟基喹啉体系在Nafion薄膜化学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确定了测定铕(Ⅲ)的最佳测试条件,并用该法测定了发光材料中Eu2O3的含量。用计时库仑法测定铕(Ⅲ)在Nafion/GC修饰电极上的有效电荷迁越扩散系数,其值为(2.0±0.4)×10-11cm2/s。通过对照实验,提出了电极反应的可能机理。
    核反应堆循环冷却水中14C含量的测定
    谢景林,刘新起,王树轩,屈传星,朱爱军,刘元方
    1995, 31(2):  173-18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探索了“Ca14CO3法”和“有机碱法”两种测定水中痕量14C的方法,并进行了核反应堆循环冷却水的实际测量。“Ca14CO3法”是先把水样(约300ml)用5mol/LH2SO4酸化并加热蒸馏出14CO2气体,再用NaOH和CaCL2浓集吸收14CO2并生成Ca14CO3沉淀;最后把此沉淀悬浮于胶状闪烁液(Toluene:Triton×100:Water=2:1:1.5)中,在FJ-353液体闪烁计数仪上检测14C的量,此法的14C检测限为3.3×10-10g/L.“有机碱法”是用含有乙醇胺的闪烁液浓集吸收蒸流产生的痕量14CO2 气体,该吸收液可直接用于FJ-353液体闪烁计数仪测量14C 。此方法不仅有较高的14CO2气体吸收效率(>90%),而且有较低的14C 检测限(3.3×10-11g/L)。用“有机碱法”对两种核反应堆的循环冷冻水进行14C测量,其中测量一个样品的14C含量为 5.0×10-11g/L,并用γ能谱测出另外6种痕量放射性核素(58Co, 46Sc, 54Mn, 110mAg, 60Co and 51Cr);而在另一样品中未检测出包括14C在内的放射性核素。
    ZnCl2/分子筛型固体电解质的导电性能研究
    杨华铨,张静芳,吴群,杨文治
    1995, 31(2):  183-19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交流阻抗方法研究ZnCl2/分子筛固体电解质(MSE)的导电性能。发现含水量与MSE的导电率密切相关。可以认为10%的含水量是MSE吸水饱和点。对MSE导电率随含水量变化及导电机理进行了讨论。
    锑(Ⅲ)-芦丁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
    张成志,李南强
    1995, 31(2):  192-19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pH4.5的HAc-NaAc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可得到Sb(Ⅲ)-芦丁灵敏的络合吸附波。csb在4.0×10-9~5.0×10-6mol/L范围内与其二阶导数波峰高有正比关系,检测限达2.0×10-9mol/L。对络合物的吸附机理和组成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有关电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通过二(半胱氨酰)赖氨酸用99mTc标记生物素
    董燕兵,吴永慧,刘斌,刘元方
    1995, 31(2):  198-20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素(biotin)和亲和素(avidin)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一特性可以被用于改进放免显像的预定位技术。本文阐述了利用一种新的含硫含氮配体L-N-N′-二(半胱氨酰)赖氨酸(BCL)作为联接剂,用99mTc标记生物素的方法。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标记物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稳定性,可以进一步用于抗肿瘤单抗预定位,再注射能与亲和素结合的放标生物素进行肿瘤显像。
    叶绿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Ⅱ去镁叶绿素和铜-叶绿素的伏安行为研究
    乔庆东,高小霞
    1995, 31(2):  205-21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文Ⅰ中报道了叶绿素(Ch1)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并讨论了叶绿素a、b的电还原机理。本篇报道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s)和它的一种金属叶绿素(CuCh1)的电化学行为。在水溶液(含0.3%丙酮)中,Pheo有与卟啉(TPPS, TMPyP)相似的一步还原波,而铜-叶绿素又有与CuTPPS相似的络合物还原波。金属叶绿素环Ⅴ上的羰基仍是活性还原部位。
    叶绿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Ⅲ锌-去镁叶绿素的伏安行为
    乔庆东,高小霞
    1995, 31(2):  212-21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文Ⅰ、Ⅱ中报道了叶绿素(Ch1)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叶绿素a,b电还原的机理以及去镁叶绿素(pheophytin)和它的一种金属叶绿素(MCh1)CuCh1的伏安特性。本文报道锌-去镁叶绿素(ZnCh1或ZnPheo)的伏安行为,并与CuCh1的行为相比较,用以观察植物生长必需的另一重要微量元素锌在置换叶绿素中镁离子后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能,并指出它们的异同。
    铒丝氨酸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金庆日,王晓青,金天柱,徐光宪,施倪承,马吉吉生
    1995, 31(2):  218-22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Er2(Ser)3(HO)4(CLO4)6,并测定了红外光谱和单晶结构。晶体属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44(7)nm,b=1.1399(6)nm,c=1.0716(6)nm,α=97.99(4)°,β=105.48(4)°,γ=118.51(5)°,Z=1。该配合物为双核分子,诸丝氨酸均以桥式配位与两个Er3+离子相连,每个铒离子周围各有4个配位水分子,配位数为7,形成单帽三棱柱的配位多面体。
    内蒙古白音诺铅锌矿床富锰单斜辉石与矿化的关系
    王琦,艾永富
    1995, 31(2):  224-22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白音诺铅锌矿床是我国北方一个典型的矽卡岩矿床,具有大而富的特点。矿区矽卡岩广泛发育,富锰单斜辉石矽卡岩与矿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单斜辉石主要为两期形成。早期富Mg、贫Fe、Mn的透辉石形成于较高的温度、fO2和pH条件下;晚期富Fe、Mn的锰钙铁辉石形成于较低的温度、fO2和pH条件下,后者与铅锌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成矿流体自矿区南西向北东方向流动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是造成矽卡岩矿物及矿化分带的主要原因。锰钙铁辉石可以作为铅锌矿化的重要标志。
    浙江象山爵溪镇下沙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热带贝类初步研究
    江大勇,杨守仁
    1995, 31(2):  229-23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浙江省象山县爵溪镇下沙中全新世海滩岩中的部分热带贝类,计有8属9种。这一动物群的现生种均生活于热带海域的潮间带及潮下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海滩岩是迄今发现的拥有大量热带生物的最北面的海滩岩,进一步证实了海滩岩是热带海洋的产物,以及浙江沿海地区中全新世时的气候与现代气候有很大差别,这对古气候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钙对花粉萌发的启动产效应和对花粉管生长的调节作用
    龚明,杨中汉,曹宗巽
    1995, 31(2):  238-24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云南松和烟草为材料,研究了钙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花粉萌发介质中高浓度的钙(10-1~10-2mol/L)显著抑制了云南松和烟草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较低浓度的钙或缺钙(10-3~0mol/L)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无明显影响。测定萌发过程中花粉钙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花粉水合阶段和萌发早期有一急剧的钙释放高峰。在培养介质中加入钙螫合剂EGTA抑制了花粉的萌发,但这种抑制可被随后加入的钙所逆转。钙通道阻塞剂Vera-pamil和Co2+也能抑制或阻止花粉萌发,但这种抑制主要发生在花粉萌发的早期。此外,在同浓度的钙载离子体A23187的处理下,花粉管生长比花粉萌发过程更为敏感。上述结果暗示着钙可能作为花粉萌发的启动者(Initiator)和花粉管生长的调解者(Regulator)来启动花粉萌发和调节花粉管生长。
    桑野蚕雄蛾的性信息素感受细胞
    吴才宏, 邹文云
    1995, 31(2):  250-25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用单细胞记录方法发现反-10,顺-12-十六碳二烯醇(E10,Z12-16:OH)和反-10,顺-12-十六碳二烯醛(E10,Z12-16:A1)均能引发桑野蚕(Bombyxmandarina)雄蛾触角中毛形感器的电反应,前者发放振幅较大的神经脉冲,后者发放小脉冲。选择性适应试验表明,毛形感器中存在对上述两个组分敏感的不同类型的嗅觉感受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