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6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6-03-20
    利用三维细胞自动机模拟地震活动性
    朱守彪,蔡永恩,刘杰,石耀霖
    2006, 42(2):  206-21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由弹簧—滑块—阻尼器组成的平面网络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细胞自动机模型的演化规则进行了修改,并将其由二维拓广到三维。设计了100×100×40 网格的三维大型地震细胞自动机模型, 生成了 13540 个“地震”事件。结果表明, 三维空间“地震”事件的时空分布与天然地震有许多类似的特征,满足震级与频度的G-R关系,且有分形分布规律。由此可见,三维地震细胞自动机比二维模型更符合实际。
    单断湖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及数学证明
    汪涌,董永财
    2006, 42(2):  211-21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断断陷湖盆发育过程中,由主断层控制的幕式差异沉降活动将导致可容空间重新分配。水体发生重新分配过程中,湖盆中各点的相对湖平面变化并不统一,由此产生的准层序组也不一致。本文提出了断陷湖盆中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概念,建立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数学计算模型,讨论了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分布位置,以及对其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位于缓坡带可容空间转化枢纽下部,相对水体深度变深,形成退积型准层序组;反之,则变浅,形成进积型准层序组;稳定期形成加积型准层序组。可容空间转化枢纽的提出,对于定量认识单断湖盆相对湖平面不均一变化,以及对于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南半球夏季长生命期斜压波包的观测研究
    张备,谭本馗
    2006, 42(2):  215-21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Hillbert变换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南半球夏季长生命期的斜压波包的结构和传播特征。结果表明,波包位相速度平均为11.2°/d,波包的包络传播速度(群速度)平均约为25.4°/d,群速约为相速的2.3倍。波包的位相垂直分布在波包发展阶段、成熟时期和衰减阶段是不同的。在发展阶段,波包位相在对流层低层西倾;对流层低层至高层波包位相随高度是近于垂直的;在对流层高层,其位相又开始西倾。在波包成熟阶段,在对流层低层仍然是西倾,对流层中低层以上其位相近于垂直。在波包衰减阶段,其位相在整个对流层都是近于垂直的。波包传播过程中其能量随时间变化比较复杂。有时波包呈现出一次“增长-成熟-衰减”过程,但有时却呈现出多次“增长-成熟-衰减”过程。
    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方法研究
    马晓明,王东海,易志斌,尹衍鹏
    2006, 42(2):  271-27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主要管理手段。作者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的技术路线和模型。通过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和管理小区,构造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当量及分布,并以此作为区域控制指标分配至污染源,充分体现环境功能区差异和容量分配的公平性。对济南市的应用表明,作者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细胞凋亡与NF-κB激活的信号传导研究
    陈丹英,舒红兵,翟中和
    2006, 42(2):  141-14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凋亡是细胞受基因调控的主动死亡方式,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及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NF-κB是一类在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的转录因子,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通过诱导凋亡抑制基因的转录,拮抗细胞凋亡的发生。NF-κB的活化调控是细胞生死抉择过程的关键机制之一。现已证明细胞凋亡及NF-κB活化的异常会导致多种人类疾病。本项目从凋亡的执行机制和调控机制两方面入手,对细胞凋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爪蟾卵细胞提取物的非细胞凋亡诱导体系,并利用这一体系,发现爪蟾细胞凋亡特异核酸酶XAD及其特异性的抑制因子IXAD;首次证明磷酸肌酸和核质素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3个新的凋亡诱导基因。在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方面,克隆了7个分别作用于NF-κB活化信号通路不同步骤的新的调节基因,发现5个已知蛋白调节不同NF-κB活化途径的新功能。此外,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植物细胞凋亡的研究,首次报道体外培养植物细胞凋亡过程中有细胞色素C的释放。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K-Ar地质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杨默函,侯贵廷,史謌
    2006, 42(2):  184-19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辽河盆地是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裂谷盆地,东部凹陷是辽河盆地新生代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发育大量火山岩。通过对东部凹陷测得的28个火山岩样品K-Ar年龄数据,结合区域火山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对比前人曾发表的K-Ar年龄数据,将本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分为房身泡、沙三、沙一和东营4个时期,始于65Ma,并在42~38Ma和32~25Ma经历2个活动高峰期。这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乃至中国东部新生代裂谷活动研究,增加了同位素年代学方面的有力证据。
    鹦鹉嘴龙的研究进展及CT应用
    周长付,高克勤,杜湘珂,綦维维,张森
    2006, 42(2):  146-15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鹦鹉嘴龙作为亚洲东部地区早白垩世时期中所特有的原始角龙类群,对研究角龙类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现大量鹦鹉嘴龙化石,大大推进了该类恐龙的骨骼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鹦鹉嘴龙科内的属种分异度进行了剖析,并对该科的地史地理分布特征和演化历史进行了讨论。此外,本项研究应用医学CT扫描和计算机辅助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对辽西新发现的一件完整的鹦鹉嘴龙头骨进行了CT扫描和三维图像的复原。这一手段的应用揭示了该头骨腭面的形态结构,为鹦鹉嘴龙类的解剖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特征信息。
    GAP分析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肖海燕,赵军,蒋峰,曾辉
    2006, 42(2):  153-15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为活动对区域生境干扰导致濒危物种数量不断增加,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扭转传统保护思路难以适应现代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这一被动现状,人们开始采用一种基于景观和区域尺度的整体保护策略,GAP分析就是实现这种保护策略的主要支撑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区域性的土地覆盖、物种分布和土地权属叠图综合分析,鉴别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保护空白”,进而为合理的区域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设计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美国的GAP分析计划为例,详细介绍GAP分析的基本技术过程,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及相关技术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并针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我国开展类似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必要性、重点研究内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地质遗产的功能及其关系研究
    张成渝
    2006, 42(2):  226-23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世界遗产角度出发,论述了以地质遗产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为基础,地质遗产所具有的科研、科普教育、观光游览、审美、启智等功能。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地质遗产、世界遗产的形态美和自然山水的科学成因,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意义上的观光游览逐渐向着科普旅游、教育的方向转变。地质遗产的不同功能以促进地质学研究的发展,普及大众的地质学知识为归结。
    文化框架的神话:对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独立/互依自我构念的思考
    王茜,苏彦捷
    2006, 42(2):  159-16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解释美国人和亚洲人心理活动的差异时,心理学家们最常使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框架,以及近年来颇受关注的独立/互依自我构念。综述了这两个文化框架各自的概念体系及测量方法,探讨了两者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已有跨文化研究中关于这两个文化框架在解释美国人和亚洲人心理活动之异同时,有效性与实用性正反两方面的证据,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文化心理学研究在沿用这两个文化框架时可能做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改进。
    固体互扩散生长的唯象理论
    陈永翀,其鲁,张永刚,陈昌麒
    2006, 42(2):  168-17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子互扩散过程中可以产生复杂的应力应变现象,但目前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传统固体化学扩散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扩散的原子或原子流,并不关心互扩散区域内微观体积单元的变化,因此无法描述原子扩散流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借鉴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建立固体互扩散区域中“流点”的概念,推导了描述固体互扩散生长的普适方程,严格区别了相的体积生长与界面生长方式,并给出多元扩散偶中相生长的一般动力学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分别与两种不同生长方式相联系的扩散应力和扩散应变问题,并以此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固态反应周期层片型结构的形成机理。
    水稻愈伤组织根分化过程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
    郭蕾,程英豪,王紫袆,何斌,张军军,柳世庆,刘美华,陈章良,瞿礼嘉,顾红雅
    2006, 42(2):  175-17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愈伤组织在N6培养基上可以保持稳定的增殖而不分化,而培养在含有ABA的N6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就可以被诱导分化,进而形成根。根据这种生理学特征,分别提取了生长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的RNA,与水稻cDNA芯片杂交。通过分析两种愈伤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共找到271个与水稻愈伤组织根分化过程相关的cDNA克隆,其中107个基因表达被诱导,164个基因表达被抑制。这些初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愈伤组织分化生根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研究线索。
    人16型乳头瘤病毒“假病毒”的制备
    秦焱,崔红莲,胡美浩
    2006, 42(2):  180-18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在 sf9 细胞中表达人16型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HPV16)的晚期表达蛋白L1,通过超速离心的方法得到HPV16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 VLPs)。VLPs经过DTT和EDTA处理解聚成L1蛋白,将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E6E7-pcDNA3.1+与解聚的L1蛋白混合,透析除去DTT和EDTA并逐渐升高Ca2+的浓度,解聚的L1能够重新聚集成VLPs,其中一部分VLPs包裹了真核表达载体,和天然的人乳头瘤病毒的构成很相似,作者称之为“假病毒”。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与沉积响应
    杨圣彬,郭庆银,侯贵廷,孙晔
    2006, 42(2):  192-19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的分析可知,晚三叠世—白垩纪,由于中三叠世巴颜喀拉地体、晚三叠世羌塘地体、中—晚侏罗世拉萨地块、白垩纪冈底斯地体连续向北增生、碰撞以及燕山期伊佐奈岐板块的俯冲,盆地西缘北段的响应显示为陆内前陆盆地的特征。受地体碰撞的影响,盆地西缘造山带发生幕式构造运动,从而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造山带每次挤压逆冲均导致相应的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物充填,并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
    阿克塞盆地和肃北盆地中新世沉积特征及其与阿尔金断裂关系的研究
    卢鹏,张志诚,郭召杰
    2006, 42(2):  199-20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克塞盆地和肃北盆地分列于阿尔金断裂两侧,形成于中新世,有人认为它们曾是统一的盆地,在中新世末期由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而被分割。然而砂岩成分分析表明,这两个盆地具有不同的物源特征:阿克塞盆地主要以石英和岩屑为主,含有大量的变质岩岩屑;肃北盆地主要以石英和长石为主,含有大量的岩浆岩岩屑。这两个盆地也具有不同的重矿物组合,与阿克塞盆地相比,肃北盆地含有较多的不稳定矿物(绿帘石和角闪石)。两个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均受控于阿尔金断裂,但它们最初并非为统一的盆地。推断阿尔金断裂在渐新世开始走滑,并造成阿尔金山隆升,控制阿克塞盆地的沉积;阿尔金断裂的走滑运动造成党河南山抬升,形成了肃北盆地。
    北京市秋季大气边界层结构与特征分析
    张鑫,蔡旭晖,柴发合
    2006, 42(2):  220-22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2000年9—10月北京市西部城、郊3个站点的探空资料,分析该地区秋季边界层高度的平均变化规律,探讨边界层内温度、风向、风速的廓线性质和结构特征,了解其时空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市秋季白天边界层最大高度平均约1km,夜间稳定层高度在200~400m之间。晴朗天气里,白天城区边界层温度高于郊区,反映出城市热岛的作用,夜间热岛现象不明显。较低的边界层高度和其顶部经常维持的强稳定层(强逆位温层)阻断上下层流动的关联,有利于近地面大气维持静稳状态和该季节雾、霾天气的出现。夜间约400m以下气层的流动大体分为3种形态,即整层小风型、低空急流型和贴地风速极大型。温度层结与夜间流动结构有密切对应关系。
    世界遗产入选标准的对比分析及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对策
    丁超
    2006, 42(2):  231-23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比较可知,2005年版《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中的入选标准是对2002年暂时修订版中的确认和完善。应根据2005年版《操作指南》中入选标准的最新规定相应调整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对2004年世界遗产名单中的788项世界遗产的入选标准进行量化统计,总结出各项世界遗产入选标准被采用的频率和入选标准的组合类别状况。采用比较方法,分析出全球和中国的世界遗产在入选标准的采用频率和组合类别上的异同。研究表明,大多数中国的世界遗产必须符合多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遗产标准才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而众多符合1~2项入选标准的遗产资源则无法按照国际一般情况适时入选。但2005年版《操作指南》对每年入选遗产数目和每国申报数目的限制却将使中国众多的遗产资源无法与国外同类资源同期入选世界遗产名单,这是一项有悖公平合理的规定,不利于中国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的健康发展。针对2005年版《操作指南》的实施,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应调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策略,申报新的世界遗产类别;加大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力度;树立世界遗产大国形象和地位,通过合适途径促成对现行《操作指南》中不合理规定的更改,维护自身利益。
    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管理者工作态度和绩效的关系
    陆昌勤,凌文辁,方俐洛
    2006, 42(2):  276-28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效能感是控制与激发人类的动机与行为的核心变量。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管理者工作态度和绩效的关系。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的是结构方程模型。结果发现,管理自我效能感高的管理者,不但对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卷入度,而且好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和较多的管理创新,同时表现出较低的职业紧张水平。
    影响锆酸锂吸收CO2循环性能的一些因素
    王银杰,其鲁,江卫军
    2006, 42(2):  281-28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纳米级单斜相ZrO2为反应物,按照n(Li2CO3) : n(ZrO2) : n(K2CO3) = 1 : 1 : 0.03的比例制备了可在高温460~650℃下直接吸收CO2的锆酸锂材料。使用热重分析仪(TG)进行了循环吸收CO2性能的研究,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再次合成的材料分别进行了形貌、结构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CO2后材料的再次合成过程中合成温度及空气流量影响材料吸收CO2的循环性能,在再次合成温度为750℃,空气流量为100mL/min的条件下,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吸收CO2的性能。
    河南孟津地区中全新世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董广辉,夏正楷,刘德成,吴庆龙
    2006, 42(2):  238-24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河南孟津地区发现全新世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和湖沼相沉积剖面。作者对这2个剖面之间进行了野外调查,绘制了其间的地层图,并在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采样,对样品做了粒度、磁化率以及CaCO3含量分析。通过古土壤-黄土沉积剖面与湖沼相沉积剖面的对比,研究了中全新世孟津地区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孟津地区在7020~5660aBP和4610~3755aBP是古湖泊形成和古土壤发育的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在5660~4610aBP孟津地区经历了一次气候波动,湖泊缩小为零星湖沼, 古土壤发育中断;3755~3055aBP湖泊萎缩干涸,黄土开始沉积,气候转向冷干。河南龙山文化时代晚期,湖面水位较高,人类在古土壤上活动;二里头文化时期湖泊萎缩,人类活动向低处转移,湖泊完全干涸时人类开始在干涸的湖相沉积层上活动。
    重庆东部40~46kaBP气候事件的石笋记录
    董明星,雒昆利,陈桥,李树文,叶成礼,刘强
    2006, 42(2):  244-24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笋的 w(Mg)/w(Sr) 值与Mg的固液分配系数 DMg/Ca 直接相关,可作为估算古温度变化的地球化学温度计。用武隆县芙蓉洞的石笋中的Ca、Mg、Sr地球化学值重建了重庆东部40~46kaBP的古气候变化。古气候重建结果显示:46~44.6kaBP为温凉期;44.6~40.6kaBP为持续稳定的冷湿期;40.6~40kaBP为干热期。分辨率达51~135a的古温度曲线清晰地显示了41~42kaBP时期的Heinrich事件H4和在40、45和45.7kaBP的3个暖事件(IS8,9,10),该结果与前人资料在误差范围内有很好的吻合。
    新型活性碳涂层固相微萃取进样器的研制
    王永华
    2006, 42(2):  249-25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制了活性炭涂层固相微萃取进样器。推导了萃取量与样品体积和组分浓度间的数学关系式。建立了活性炭涂层固相微萃取/热脱附法测定气体中苯的方法。提出了改变样品体积测定组分浓度和吸附常数的方法。当采样体积≤100mL时,萃取量与样品体积存在线性关系。样品浓度≤52ng·mL-1 时,萃取量与浓度的线性关系为 A=140.09C+16.24,相关系数0.996。实验测定萃取量倒数与样品体积倒数的线性方程为:1/A=0.11805/Vg+0.00011,相关系数R2=0.999,活性炭涂层对苯的吸附常数为2.15×106。实测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6.98% (n=6),相对误差7.50%,检出限是5.86×10-6ng·mL-1,线性范围104,对苯的最大吸附量2636ng,灵敏度比商品固相微萃取(PDMS)高近50倍。
    好氧堆肥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性状研究
    王志超,陆文静,王洪涛
    2006, 42(2):  259-26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规模化好氧堆肥的高温阶段筛选获得6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高温菌。这些菌株的生长速率、温度稳定性以及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它们能在45~65℃的温度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0~60℃;在普通细菌培养基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唯一碳源的限制性培养基上均能够快速启动并旺盛生长,分别在培养14h和36h左右达到最大活菌数。纤维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菌株均具有较高的 Cx 酶活和滤纸崩解能力,能够在2~3d内快速启动滤纸条崩解,并显著降低滤纸条中纤维素含量。
    壳聚糖固定化云芝漆酶的制备及特性
    陈辉,张剑波,王维敬,杨宇翔
    2006, 42(2):  254-25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漆酶,测定了不同戊二醛浓度、交联时间、给酶量以及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浓度5%,交联时间8h,给酶量20mg/g载体,固定化时间6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漆酶酶活性保持率为52.2%。此固定化漆酶具有最大活性时的溶液pH值在4.5,相比于自由漆酶的最佳pH值5.0,其向酸性偏移;与自由漆酶相比,固定化酶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北京市冬季PM2.5中碳组分的测量与分析
    郇宁,曾立民,邵敏,崔良,毛节泰,周楠,董华斌,俞仲英,罗志明
    2006, 42(2):  265-27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两台较先进的仪器,Aethalometer和Sunset碳分析仪(TOT),同时同地检测北京大气PM2.5的碳组分。实验发现:两台仪器的监测结果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和一致性(R2=0.80);EC(Elemental Carbon)和OC(Organic Carbon)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2=0.82);OC/EC的比值白天较夜间高、正常天气较逆温天气较高、逆温天气下白天与夜间差别不大,OC/EC平均值约4.76;并分析了用OC/EC的比值大于2判断是否存在二次污染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