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5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6-09-20
    基于北京大学4.5 MV静电加速器的氘分布多能点NRA方法
    肖璇, 颜莎, 朱吉鹏, 高原, 薛建明, 王宇钢
    2016, 52(5):  767-775.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29
    摘要 ( )   HTML   PDF (1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满足核材料研究中对氘(D)滞留研究的需要, 基于北京大学4.5 MV 静电加速器, 搭建三路探测系统的NRA 分析装置, 并建立氘含量及深度分布的多能点NRA 方法。该方法利用D (3He, p) 4He 反应, 采用多个能量(0.8~3.6 MeV) 3He+入射, 同时探测出射的p 和4He, 在较大的深度范围内有较好的深度分辨和较高的灵敏度。还在该系统上完成3He-D 反应135° 微分截面的测量, 微分截面误差好于±3.9%。采用该方法进行初次样品氘含量的深度分布分析, 靶为氘注入的PC-W 样品以及TOKAMAK AUG 偏滤器外打击点附近的CMSII-W 样品。在钨样中获得的探测深度约6 μm, 在钨整个探测深度内的深度分辨小于1.5 μm, 表面可达约20 nm, 其探测灵敏度约5×1019 D/m2。该方法的分析误差除统计及拟合误差外, 还包含±7.5%的实验参数测量误差。

    加拿大一枝黄花天敌——白条银纹夜蛾的寄主专性研究
    陈谦, 王强, 何家庆
    2016, 52(5):  776-78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59
    摘要 ( )   HTML   PDF (6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室条件下, 以白条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lbostriata)二代4 龄幼虫为实验对象, 选择52 科104种植物对其进行寄主专性测定, 观察幼虫的取食选择和存活时间。结果显示, 该虫幼虫仅取食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5 种植物的叶片, 其他植物叶片均无咬痕, 直至饥饿死亡。分别用以上5 种植物的新鲜叶片饲喂白条银纹夜蛾幼虫, 观察其生活史, 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 饲喂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昆虫幼虫期存活率较高, 大量死亡发生在成虫期; 饲喂一年蓬的幼虫在幼虫期存活率较低, 仅极少量能存活到成虫期。2) 饲喂不同植物对该虫幼虫各龄期长度影响不同。3) 饲喂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昆虫化蛹率、羽化率、平均寿命和蛹重均显著高于取食一年蓬的幼虫。由此得出, 白条银纹夜蛾为寡食性昆虫, 其食料植物多为菊科外来杂草, 可在小飞蓬、钻叶紫菀、马兰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上正常完成生活史, 饲喂一年蓬抑制该虫生长。

    离子色谱保留模型同时检验果汁中7种有机酸
    吕洪凤, 崔梅蕾
    2016, 52(5):  785-79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36
    摘要 ( )   HTML   PDF (4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离子色谱是检测果汁内有机酸的重要辨别法, 但需要反复试验以确定最优色谱条件。为缩短时间、降低成本, 首次将离子色谱保留模型应用于果汁有机酸的分析中, 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情况下提出优化模型, 随后确立该模型分析果汁内7 种有机酸的最优色谱条件。在该条件下, 对苹果汁中常见的7 种有机酸进行检测, 对 3 种不同的苹果汁进行分析, 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准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果汁内有机酸的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微博社区成员参与的心理机制: 实证研究与管理启示
    胡磊, 孙茂华
    2016, 52(5):  793-80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34
    摘要 ( )   HTML   PDF (5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多元回归和路径分析法, 探讨成员参与微博社区的心理机制。研究发现, 成员对微博信息的可信性感知和自我呈现是微博社区参与的两个重要心理过程。并且, 可信性感知和自我呈现对自我表达、信息价值、娱乐价值和社会强化动机影响参与行为都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微博服务商以及政府部门管理微博和引导微博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基于FPU的高速卡尔曼滤波器公式推导法硬件设计
    刘超, 严伟
    2016, 52(5):  803-80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35
    摘要 ( )   HTML   PDF (40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传统硬件实现方式, 根据滤波模型和矩阵运算, 将滤波公式进行推导和化简, 然后利用“自底向上”的设计思路, 设计滤波公式需要的底层FPU (float point unit), 从而实现整个卡尔曼滤波系统。以这种方法设计的卡尔曼滤波器, 不仅摆脱了传统实现方式对于平台的依赖性, 增加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应用范围, 并且滤波速度比传统矩阵运算法有明显提升。对于匀加速滤波模型, 给出公式推导法和矩阵运算法的详细数据对比, 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卡尔曼滤波器, 滤波精度保持原来的水平, 滤波速度提升为传统矩阵运算法的2.1 倍。

    天津地区雾天不同高度湍流输送特征的实验研究
    叶鑫欣, 魏伟, 李航, 张宏升
    2016, 52(5):  809-81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41
    摘要 ( )   HTML   PDF (9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天津 255 米气象塔层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 分析雾日各气象要素的特征, 研究湍流输送规律。结果表明: 雾前, 大气湿度较大, 逆温层高度约为 100 m, 辐射雾发生前的逆温强于平流雾; 雾中, 逆温层持续变强、增厚; 雾后, 逆温层出现抬升, 大气呈近中性偏不稳定的层结特征。辐射雾过程的逆温现象比平流雾明显; 辐射雾雾顶较低, 平流雾较高; 辐射雾的消散主要受温度影响, 平流雾主要受风速影响。雾天气过程改变了大气层结结构, 夜间可能呈现不稳定层结状态; 雾前和雾中不同高度的湍流垂直输送微弱, 雾过程后期的水平输送突然增强。辐射雾雾前不同高度的平均动能数值较小, 雾中呈增大趋势, 雾消散阶段逐渐增大, 湍流动能的增大是影响辐射雾消散的重要因素。雾前不同高度平均动能与湍流动能比值的突然增大可能是雾发生的湍流信号之一, 比值剧增之后降至雾前水平则为雾消散的信号。

    大涡模拟在华北地区一次冬季辐射雾过程中的应用
    左全, 张庆红
    2016, 52(5):  819-829.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43
    摘要 ( )   HTML   PDF (13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WRF V3.5.1, 对2013 年1 月21 日18:00 华北地区突发的大范围辐射雾过程进行模拟, 对不同水平分辨率的 WRF 边界层方案以及大涡模拟(LES)进行对比, 讨论中尺度模式对此次事件预报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WRF 边界层方案对这次辐射雾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但模拟的发生时间有3 小时的延迟, 而LES 方案能很好地模拟出此次大雾过程的出现时间和雾区位置; 提高水平分辨率可以改善 LES 模拟的结果, 使得雾的形成时间和雾区范围更接近实况。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LES 实验模拟相比边界层方案, 地面的气温更低, 水汽更多, 相对湿度更大, 逆温层出现更早。因此对于这个个例而言, LES 可以明显提高中尺度模式对华北地区辐射雾的预报技巧。

    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特征研究
    杨洋, 刘晓阳, 陆征辉, 李郝
    2016, 52(5):  829-83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45
    摘要 ( )   HTML   PDF (11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位于新疆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的大气边界层过程受湖泊和戈壁的共同作用, 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特殊性。利用2013 年5 月21 日至8 月28 日在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获得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资料, 分析该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结果显示, 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大气边界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在夏季典型晴天时对流边界层异常深厚, 在所统计的100 天探空资料中, 有45 天大气边界层高度达3000 m 以上, 最高可达4400 m。同时, 探讨深厚对流边界层的形成机制, 认为博斯腾湖流域戈壁地区特殊的大气热力环境以及湖风切变等因素是形成深厚对流边界层的重要原因。

    中国潜在风力发电量的年际变化
    王凌霄, 鲁玺, 刘术艳, 林金泰
    2016, 52(5):  837-847.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47
    摘要 ( )   HTML   PDF (13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结果, 基于GE 2.5 MW 风机的功率曲线, 分析1982—2006 年中国大陆陆地上潜在风电量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 RegCM3 模式风速、观测插值风速和两者平均风速对应的 25 年平均年潜在风电量分别为每年 25, 2.5 和11 PWh, 均超过中国2030 年预期电力需求的20% (2 PWh)。三者年潜在风电量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 3%, 8%和 5%, 相对极差分别为 15%, 33%和 23%, 年际变化较大。由于风电和电力需求的季节性不匹配以及风电较大的年际变化, 若仅依靠风电, 在夏季容易出现电力缺口, 意味着需要大量后备发电机组, 这将提升发电总成本, 降低风电减排效益。

    藏北羌塘南缘早白垩世青草山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成因: 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刘洪, 张晖, 李光明, 黄瀚霄, 肖万峰, 游钦3, 马东方, 张海, 张红
    2016, 52(5):  848-86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45
    摘要 ( )   HTML   PDF (24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藏北羌塘南缘扎普?多不杂岩浆弧内的青草山花岗岩体由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 目前缺乏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来约束其成因和形成时代。用 LA-ICP-MS 方法测得石英二长斑岩锆石 206Pb/238U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2±1 Ma (MSWD=3.9), 花岗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 年龄为114.6±1.2 Ma (MSWD=1.1), 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含白云母、堇青石, 无角闪石, 具有富铝(A12O3 含量: 14.81%~15.86%)、贫钙(CaO 含量: 1.10%~2.44%)、总碱含量高(K2O+Na2O 含量: 6.86%~8.80%)的特征, 铝饱和指数 A/CNK 为1.06~1.20, 在 CIPW 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刚玉分子(1.20%~2.86%), 未出现透辉石, 表明该岩体为一套强过铝质亚碱性 S 型花岗岩。(La/Yb)N=3.24~16.20, LREE/HREE=4.37~12.4, 在配分曲线上显示左高右低的特征, 富集Rb, Th, U, K, La, Ce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Ta, Nb, P, Ti, Y 等高场强元素, 具有较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 青草山花岗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背景下, 上地壳杂砂岩质成分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地应力方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张志强, 师永民,卜向前, 梁耀欢, 张恩瑜
    2016, 52(5):  861-87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40
    摘要 ( )   HTML   PDF (3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基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对地应力方向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认识不足的现状, 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某区块长6 油层组4 口取芯井各向异性钻柱, 分别在干样与地层原位条件下进行现今地应力方向相对油田开发初期地应力方向偏转值的测定, 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干样与地层原位条件下测试的地应力方向变化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对于油田储层地应力进行地层原位条件下的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最大主应力方向相对偏转值在 4.65°~8.73°之间, 平均值约为 7°, 从储层物性特征、岩石破裂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天然水道”对地应力方向的偏转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根据油田开发初期地应力方向(NE65°), 确定研究区现今地应力方向约为 NE58°。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过程中水力压裂、加密布井以及井网调整等实际问题有重要指示意义。
    新疆西准噶尔萨尔托海地区英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对达拉布特蛇绿岩侵位时限的约束
    赵磊, 何国琦
    2016, 52(5):  871-88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46
    摘要 ( )   HTML   PDF (44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岩在其北东段萨尔托海地区被下石炭统火山岩-沉积岩不整合覆盖。对这套沉积-火山岩系中的英安岩进行 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 获得 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 349±2 Ma(早石炭世杜内期)。英安岩REE 分配型式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平坦、Eu 负异常明显的特点。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 所有样品的标准化丰度都随着元素不相容性的增加而增大。与经典的弧英安岩以及埃达克火山岩相比, 太勒古拉组英安岩 Sr 含量平均值为 195 μg/g, Sr/Y 平均值为 5.2, La/Yb 平均值为4.6, 远小于经典的弧英安岩和埃达克岩。结合太勒古拉组变形、变质微弱的特点, 认为早石炭世英安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 且在早石炭世之前达拉布特蛇绿岩已经就位。

    维也纳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探讨
    张红伟, 李江海, 张立伟
    2016, 52(5):  881-89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47
    摘要 ( )   HTML   PDF (18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维也纳盆地的地层和断裂发育特征, 总结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并对该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探讨。维也纳盆地是位于东阿尔卑斯与西喀尔巴阡褶皱带之间的走滑拉分盆地, 具有波西米亚和古生界至中生界双重基底, 构造演化分为侏罗纪伸展断陷、白垩纪至早中新世逆冲推覆和中新世中期盆地拉分3 个阶段。维也纳盆地自下而上形成3 个构造层, 分别为侏罗系至白垩系原地沉积层、二叠系至古近系外来推覆体沉积层和新近系沉积层。维也纳盆地发育上侏罗统泥灰岩和古近系页岩两套烃源岩, 上侏罗统启莫里阶Malmian 组泥灰岩是主要的烃源岩。储层分布于三叠系至新近系中新统的各个层段, 其中最重要的储层为中新统浅水三角洲相砂岩, 其油气储量占总储量的 76%, 其次为三叠系亮晶白云岩。区域盖层为新近系页岩。综合评价认为, 中生界外来推覆体(复理石浊积岩和三叠系白云岩)和原地中生界沉积物(即第二、第三构造层)是最重要的勘探潜力区。

    祁连山北缘老君庙冲断带构造几何学特征及演化
    肖毓祥, 杜文博, 张波, 张进江, 侯秀林, 王巍, 何欣, 李晓军, 阴从元
    2016, 52(5):  891-90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54
    摘要 ( )   HTML   PDF (6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老君庙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 结合以往研究成果, 分析祁连山北缘西段老君庙带的构造几何特征及构造演化。得到以下认识: 老君庙冲断带具有双层结构, 包括浅部的三角剪切型褶皱-冲断构造以及冲断带层下盘隐伏的逆冲构造楔体; 该冲断带自东向西与北东?南西走向的 134 断裂链接, 形成统一的“134-老君庙弯曲断裂”体系, 其后缘为134 走滑兼逆冲性质的调节断裂, 前锋为庙北三角剪切型褶皱-冲断系; “134-老君庙-青头山”断裂围限的上盘逆冲岩片向前陆方向扩张, 导致平行冲断带近东西向的挤压调节变形, 引起浅部新生代地层发生近南北走向的褶皱变形。

    一种基于AMSR-E和ASAR数据的土壤水分协同反演方法
    李新, 曾琪明, 王心逸, 黄江辉, 焦健
    2016, 52(5):  902-91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42
    摘要 ( )   HTML   PDF (27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缺乏卫星过境时地面同步观测数据的情况下, 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壤水分监测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一种不依赖地面土壤水分同步观测数据的主、被动微波协同反演逐日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观测新方法。该方法将补偿后的 AMSR-E 土壤水分作为“高时间分辨率土壤水分观测控制值”, 以此计算逐日土壤水分变化量, 并结合 ASAR 交替极化模式数据, 反演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基准日期值, 然后基于两者建立土壤水分协同反演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地势比较平坦、地表粗糙度较小且无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在陕西省渭北台塬西部地区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参数拟合的决定系数约为0.81; 反演得到的土壤水分与凤翔县农业气象站地面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比, 两者的决定系数为 0.92, 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均方根误差为0.025。反演结果可用于水分限制条件下作物生长模拟。

    不同氧化程度的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电荷转移速率研究
    于鹏, 邢璇, 王婷
    2016, 52(5):  911-91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34
    摘要 ( )   HTML   PDF (13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阳极电化学氧化法, 制备不同氧化程度的掺硼金刚石膜(BDD)电极, 并对其进行表征。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和 Mott-Schottky 曲线, 研究不同氧化程度的 BDD 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电荷转移速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 氧化后的 BDD 电极形貌和晶型结构几乎未发生变化, 但 EDX 能谱分析发现BDD 表面氧含量明显增加。循环伏安法和 Mott-Schottky 曲线阳极电流法研究发现, 电荷转移速率随氧化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接触角实验进一步证实, 随着 BDD 电极氧化程度的增加, 接触角减小, 电极表面亲水性逐渐增大, 因此以阳极电流方式表示的电荷转移速率增大。然而, Mott-Schottky 曲线以氧化还原电位差方式表示的电荷转移速率随氧化程度的增大, 先增大, 后减小, 这是由于在不同的氧化时间下, 表面基团的种类及其各成分在总含氧量中所占比例不同, 因此产生的电荷转移速率也不相同。

    黑河中游水资源空间分布对绿洲核心景观类型变化的驱动分析
    王祺, 蒙吉军
    2016, 52(5):  919-93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35
    摘要 ( )   HTML   PDF (43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西北内陆黑河中游绿洲为研究区,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 DEM、土壤、气候和DMSP/OLS 灯光数据, 采用多时序 Logistic 逐步回归方法, 分析 1986—1995, 1995—2000 和 2000—2010 年景观类型变化的驱动力, 揭示水资源空间分布对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的约束范围。结果表明: 1) 各时段耕地增加不存在共性驱动因子, 但耕地减少有共性驱动因子(海拔和人类活动); 建设用地增加的共性驱动因子是海拔、距离和人类活动, 但不同时段驱动效应不同; 2) 机井和河渠对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的影响机理类似, 影响范围为 1000~1500 m, 但河渠比机井更具约束力; 3) 海拔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影响范围在3500 m 以下, 其主要限制来自地形起伏的约束。研究结果对优化绿洲水土资源空间配置、提高绿洲水资源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采暖季室内外细颗粒物关系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吴亚涛, 刘兆荣
    2016, 52(5):  931-93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37
    摘要 ( )   HTML   PDF (5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于2014 年2—3 月和11—12 月对室内外环境中细颗粒物进行采集和分析, 研究通风条件、大气污染水平以及温、湿度等因素对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 通风条件和大气污染水平是影响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重要因素, 对细颗粒物的 I/O、室内外相关系数、细颗粒物的渗透因子以及大气细颗粒物对室内的贡献率均有影响, 通风条件越好, I/O 越高, 室内外相关系数和室外贡献率也越大; 随着大气细颗粒物浓度的升高, 细颗粒物 I/O 比值有升高的趋势, 且其波动范围逐渐减小, 室内外细颗粒物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增强, 室外贡献率逐渐增大, 但增速逐渐减缓。温、湿度均对细颗粒物室内外关系的影响较小。

    生物电Fenton氧化法去除水体中雌二醇的研究
    曾亚琼, 王斌伟, 李杰, 许楠
    2016, 52(5):  939-94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39
    摘要 ( )   HTML   PDF (6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应用生物电Fenton 系统去除水体中痕量有机微污染物雌激素, 以Fe@Fe2O3/NCF (无催化碳毡电极)为
    阴极, 研究该系统对雌二醇(E2)的去除效果, 并对该系统外电阻、电极含铁量、曝气量和阴极液 pH 值 4 个
    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研究表明, 化学氧化是该体系去除E2 的主要途径; 外电阻是影响生物电Fenton 系统去
    除E2 的主要因素, 当外阻和内阻相等(Rex = Rin = 150 Ω)时, 体系中E2 去除效果最好, 去除率可以达到90%
    以上。
    中国各省区(市)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冬琳, 李天宏
    2016, 52(5):  947-95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60
    摘要 ( )   HTML   PDF (25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工业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 用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非农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等3 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率, 分析1995—2012 年间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 得到以下结论。1) 全国的碳排量以及人均碳排放量在1995—2012 年间整体上呈上涨趋势, 可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增速下降 3 个阶段。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呈整体递减趋势, 递减速度变缓。2) 各省份碳排放随城市化率增加的区域差异明显, 北京、上海、天津均是碳排放相对较低和城市化率相对较高的地区。3) 从 3 种单位城市化率的碳排放来看, 绝大多数省市出现2000 年下降之后再上升的趋势。内蒙古自治区单位土地城市化率的碳排放最高, 单位人口城市化率(非农业人口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碳排放最高的是河北、河南和山东。4) 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对各省份而言, 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影响有限, 能源强度对各省区碳排放的贡献为负,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贡献有正有负, 而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贡献几乎均为正。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区域碳排放削减的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无机氮对增温和降水改变的响应
    武丹丹, 井新, 林笠, 杨新宇, 张振华, 贺金生
    2016, 52(5):  959-96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61
    摘要 ( )   HTML   PDF (7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海北站野外长期增温和降水改变控制平台, 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对增温和降水改变的响应。结果表明, 增温使铵态氮降低 47.5% (p = 0.001), 硝态氮降低 46.1% (p = 0.021)。降水的改变对无机氮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 增加降水使铵态氮增加 74.7% (p = 0.046), 硝态氮增加 154% (p = 0.017); 减少降水使铵态氮降低, 对硝态氮无显著影响。铵态氮、硝态氮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土壤温度无显著关系。这表明增温和降水改变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湿度而不是土壤温度影响生长季土壤无机氮。因此预测, 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 土壤湿度的增加可能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无机氮的可利用性增加。

    内蒙古白音敖包沙地云杉生长季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动态
    王逸然, 郑成洋, 曾发旭
    2016, 52(5):  967-97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62
    摘要 ( )   HTML   PDF (7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北方常绿针叶树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以我国特有树种——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 对生长季沙地云杉叶、枝、根、树皮等不同器官中的NSC 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沙地云杉不同器官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 5 月达到最大值, 此后逐渐下降, 8—10 月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说明芽萌发时所需的淀粉可能来自4—5 月光合产物的积累; 可溶性糖含量在 5 月略低, 此后逐渐上升, 10 月达到最高, 增加的可溶性糖可能并非来自当年生长期结束前所积累的淀粉。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与沙地云杉不同器官中淀粉、可溶性糖及 NSC 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