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典型绿洲城市土壤风蚀扬尘排放清单构建及时空分布特征
白雯宇, 李晓芳, 张宏彬, 王静, 赵雪艳, 赖晓姗, 洪雯, 姜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61 (2): 217-226.   DOI: 10.13209/j.0479-8023.2024.115
摘要43)   HTML    PDF(pc) (2418KB)(545)    收藏
为评估土壤风蚀作用对绿洲城市大气颗粒物排放量的贡献, 以新疆阿勒泰市、哈密市伊州区、喀什市为研究区域, 基于收集到的土壤扬尘源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 采用排放因子法和GIS技术, 建立研究区域2021年3 km×3 km高分辨率土壤风蚀扬尘颗粒物 PM2.5和PM10的排放清单。结果表明, 阿勒泰市、喀什市和哈密市伊州区土壤扬尘源PM10的排放量依次为40983.79, 6541.97和1974362.24 t, PM2.5的排放量依次为7069.69, 1090.49和326187.68 t。哈密市伊州区是研究区域内颗粒物排放量最大的区域, 其PM10排放量分别是喀什市和阿勒泰市的302倍和48倍。受土质类别、地处沙源区以及风速较大等因素影响, 哈密市伊州区土壤风蚀扬尘源颗粒物的排放强度也明显较高。哈密市伊州区土壤风蚀扬尘月排放特征呈现单峰型, 5月排放量最大; 喀什市和阿勒泰市呈双峰型, 喀什市的峰值出现在6和8月, 阿勒泰市的峰值出现在5和7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全球大地震破裂空间复杂度特征研究
王静, 盖增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 (4): 635-643.   DOI: 10.13209/j.0479-8023.2022.048
摘要629)   HTML    PDF(pc) (2078KB)(334)    收藏
基于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滑移数据, 用独立滑移单元的数量表征地震破裂复杂度, 据此对大地震破裂进行分组, 并研究破裂复杂度与主要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 探讨破裂复杂度的全球及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矩震级很大(Mw ≥ 8.5)的事件, 地震破裂复杂度更大; 破裂复杂度较高的地震分布在浅层地壳(≤ 30 km)内的概率最大, 随着震源深度增加, 破裂复杂度对震源深度的敏感性逐渐消失; 走滑断层机制占比较大的事件, 破裂复杂度较高; 破裂复杂度与地震能矩比没有明确的关系; 破裂复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相关。破裂复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是板块之间简单碰撞产生的俯冲带, 板块交界处的滑动速率和方向较为一致, 这种情形下以比较简单的事件类型为主; 第二类是多板块交界处, 或者板块交界处的滑动速率和方向在整个区域内存在差异; 第三类是大陆内部的强烈挤压地带。与第一类空间分布特征相比, 第二类和第三类情形下破裂复杂度相对更高。地震破裂复杂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复杂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低温等离子体改善义齿基托表面润湿性的研究
潘红,王国敏,孙志辉,叶帼嫔,孙科,潘洁,张珏,王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75)      PDF(pc) (660KB)(367)    收藏
使用直流电激发4种工作气体(Ar, Ar/O2, Ar/O2/N2和He/O2)来产生等离子体, 分别处理热凝树脂样本1, 2, 4, 6, 8, 10分钟, 每组9个样本。使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处理前后各样本的接触角; 利用发射光谱(OES)对等离子体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表面的元素价键改变。经过Ar, Ar/O2, Ar/O2/N2和He/O2等离子体处理后, 热凝树脂表面的润湿性均显著增加, 处理 1 分钟时, 样本表面的接触角与原始值相比, 显著减小(p<0.001), 随着时间的延长, 减小趋势变缓。OES结果显示等离子体的活性成分中包含有大量的?OH; XPS分析表明: 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 热凝树脂表面的C元素与O元素的比例减小, 有新的亲水性基团C?OH产生。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热凝树脂表面后, 产生新的亲水性基团C?OH, 从而增加表面亲水性。研究结果提示低温等离子体可能为临床上处理义齿基托树脂提供新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的活性氧成分分析及其杀菌效应研究
国晋菘,潘洁,张茜,吴杉,梁永栋,王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早期无镁细胞外液处理诱导NMDAR亚基mRNA表达的远期变化
王静敏, 姜玉武, 曹海燕, 薄涛, 吴希如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77)      收藏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无镁诱导的反复惊厥样放电为模型,根据对培养6d(天)皮层神经元的不同处理分为3组:正常DMEM培养液组(CONT1)、正常细胞外液组(CONT2)和无镁细胞外液组(MGF)。神经元在上述3种液体中孵育3h,然后恢复正常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在培养7、12及17d时应用实时定量PCR测定了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后NMDA受体亚基NR1、NR2A与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MGF组NR1 mRNA表达在培养7d时明显降低,培养12d时明显升高(p<0.05);NR2A mRNA表达在培养12d时明显降低,培养17d时明显升高(p<0.05);NR2B mRNA表达在培养7d与17d时明显升高(p<0.05)。而培养17d NR1 mRNA表达、7d NR2A mRNA表达及12d的皮层神经元NR2B mRNA表达3组中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GF组NR1/NR2A、NR1/NR2B和NR1/NR2A/NR2B在培养7、12与17d皮层神经元均有明显的变化。可见早期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可以诱导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远期NMDAR亚基mRNA表达的改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