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11-20
    感知求职进展对求职行为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
    盛子桐,施俊琦
    2012, 48(6):  873-878. 
    摘要 ( )   PDF (4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 利用295个毕业生的样本点, 分两个时间点进行数据收集, 并采用分层回归进行中介作用分析, 对求职行为的影响机制中的情绪这一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求职积极情绪对下一期求职行为存在着显著预测作用, 并且求职积极情绪在感知求职进展和求职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强调了情绪在求职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最后对大学毕业生和就业指导人员提出了建议。
    PLC自动控制系统在常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系统纯化部分中的应用
    刘晓瑜,孙樯
    2012, 48(6):  879-885. 
    摘要 ( )   PDF (5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北京大学常规40Ar/39Ar同位素定年实验室纯化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在明确系统控制要求的基 础上, 设计了一种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控制核心对纯化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自动化改造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的改造是, 首先将手动阀门更换为适合系统要求的自动阀门, 然后根据纯化系统对自动阀的控制要求对PLC的I/O口进行分配, 并设计相关的外围电路; 软件部分的改造是, 利用辅助寄存器的相关位实现自动阀的互锁和对自动阀实现时序控制。纯化系统的自动化可以节省人力, 提高实验仪器的利用效率, 并降低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同时为实验室的进一步自动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与断层上盘效应
    何仲太,马保起,李玉森,郝彦军,沙鹏
    2012, 48(6):  886-894. 
    摘要 ( )   PDF (58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宽度为研究对象, 以地表微变形、裂隙和鼓包、叠瓦状断层及反冲断层等为标志界定破裂的宽度, 查明中央破裂带和前山破裂带宽度的分布。结果表明, 中央断裂带与汉旺?白鹿断裂带的地表破裂宽度不同, 中央断裂带不同段落的地表破裂宽度也不相同。断层还表现出明显的断层上盘效应, 北川?映秀断裂上盘最小避让距离为70 m, 下盘最小避让距离为23.5 m, 断层两侧避让总宽度不应小于108 m; 汉旺?白鹿断裂上盘最小避让距离为35 m, 下盘最小避让距离20 m, 总避让宽度不应小于58 m。地表破裂宽度及断层上盘效应与破裂带陡坎高度、地震烈度分布、强震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超低渗油气藏非对称压裂数值模拟理论及应用
    吴文娟,师永民,王小军,刘洪涛,秦小双,王磊,柴智,李晓敏
    2012, 48(6):  895-901. 
    摘要 ( )   PDF (16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采油区延长组的长6油层组为例, 利用测井资料开展地质建模、三维岩石力学场和三维应力场研究, 获得井筒以外空间任一点与压裂密切相关参数的非均质网格节点数值模型。依据岩石破裂准则定量模拟计算出压裂缝的实际展布形态, 建立非对称裂缝空间分布模型, 包括缝高、缝长、缝宽和裂缝的走向。结合生产动态资料, 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 提出单井重复压裂措施方案。经过现场实施, 日增产原油4吨左右, 效果显著。
    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蒋宜勤,罗静兰,王乃军,刘华清,郭永峰,李双文
    2012, 48(6):  902-912. 
    摘要 ( )   PDF (88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测井解释成果等资料, 对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中玄武质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 其次是浅成侵入辉绿岩, 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也占一定比例。火山岩岩相以火山溢流相为主, 其次为浅成侵入相, 火山沉积相和火山爆发相所占比例较少。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孔隙?气孔型和裂缝型 两大类, 玄武岩的储集空间以气孔(残余气孔)和基质溶孔为主, 辉绿岩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蚀变矿物溶 孔为主, 凝灰质砂岩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溶蚀缝为主, 凝灰岩以砾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为主。歧口凹陷新生界火山岩储层发育过程中, 溶蚀作用是决定性因素, 岩性和岩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 构造裂缝是储层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风化淋滤作用是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
    1965?2011年河北塞罕坝地区降水量变化规律的小波分析
    任艳林
    2012, 48(6):  918-924. 
    摘要 ( )   PDF (40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Morlet复小波函数对河北省塞罕坝地区1965?2011年降水变化规律进行了小波分析, 揭示了塞罕坝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 47年来该地区月降水量、年降水量与生长季降水量距平值变化主要表现在两种尺度上: 一种是4年左右的年际尺度振荡, 这是经过高频滤波后的年际变化中的低频部分; 另一种是18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年代际振荡。由于塞罕坝地区生长季降水平均占年降水量的83.1%, 通常二者的变化趋势相同, 但也不完全一致。由典型尺度小波系数过程线图可预测, 2012?2015年塞罕坝地区的降水量仍然偏多, 但距平值会减少。
    降水变化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无机氮和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
    任艳林
    2012, 48(6):  925-932. 
    摘要 ( )   PDF (1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内, 采用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和顶盖埋管法, 在生长季内分0~5, 5~10, 10~20和20~30 cm 4层, 研究穿透雨增加或减少30%对土壤无机氮(铵态氮与硝态氮之和)及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樟子松人工林地下0~30 cm无机氮含量为6.70±2.31 mg/kg, 其中铵态氮5.59± 1.78 mg/kg, 硝态氮1.11±0.77 mg/kg。不同土壤深度的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3种穿透雨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增雨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0~30 cm的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为?0.24 (?6.65~10.24) mg/(kg?30d)。穿透雨处理和土壤深度对净氨化速率无显著影响, 0~5 cm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其余3层, 增雨和减雨处理的净硝化速率和净氮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说明降水变化对土壤铵态氮及氨化作用的影响弱于对硝态氮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降水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
    基于线性加权的Cell-ID定位方法
    万家欢,庄春华,陈秀万,张威奕,万玮
    2012, 48(6):  913-917. 
    摘要 ( )   PDF (13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oogle基站数据库, 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加权的Cell-ID定位方法, 以综合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在定位时所能接收到的小区基站的信号强度和相应的小区基站坐标等信息。该方法仅需要升级智能终端软件就可以实现定位。 实验表明, 在2??要求下, 定位误差小于150 m, 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比较低的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应用需求。
    降水变化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其表观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
    任艳林,杜恩在
    2012, 48(6):  933-941. 
    摘要 ( )   PDF (4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降水变化对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在北京大学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人工林中进行了降水控制实验, 用减雨30%、增雨30%和对照3种 穿透雨处理来模拟长期的降水变化情景。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3种穿透雨处理总体上对生长季土壤 呼吸速率及其表观温度敏感性Q10无显著影响p>0.05)。配对t检验多重比较结果则显示, 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大小为对照<减雨30%<增雨30%, 增雨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对照 (p<0.001), 对照和减雨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土壤呼吸表观Q10平均值大小为减雨30%<对照<增雨30%, 随着降水量增加, 表观Q10逐渐增大, 但处理间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意味着降水量减少30%可能对森林土壤呼吸的限制较小, 而降水量增加30%则可能显著地增加土壤呼吸CO2释放量。
    风险显性区间数线性规划模型(REILP)解对约束风险偏好的敏感性与稳健性研究
    陈星,邹锐,刘永,盛虎,郭怀成
    2012, 48(6):  942-948. 
    摘要 ( )   PDF (8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数值试验的方法考察了风险显性区间数线性规划(REILP)模型最优解的稳健性问题, 即其最优解在决策者对不同约束条件存在偏好的情况下是否一致。数值案例一为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土地利用规划问题, 目标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约束的前提下实现不同农业种植组合的收益最大化; 数值案例二为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水资源优化分配问题, 目标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约束的前提下, 企业间水资源利用分配所获得的效益最大化。 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REILP的解在某些情况下呈现稳健性特征, 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呈现出最优解随着决策者对约束条件偏好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特征。REILP模型的这种特点表明, 在实际应用中, 建模人员需要特别分析最优解对决策者偏好的响应, 从而产生有效稳健的决策支持。此外, REILP解对决策者偏好的变异性也使其具备能够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产生多种替代方案的能力。
    滑坡崩塌危险性多尺度编码及其蒙特卡罗解译方法
    王伟,李天宏,倪晋仁
    2012, 48(6):  949-956. 
    摘要 ( )   PDF (5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编制了滑坡崩塌多尺度分类编码体系。针对滑坡崩塌灾害的特点, 将不同尺度下影响滑坡崩塌发生与危害程度的多因子信息, 通过编码形式赋予特定的滑坡崩塌单元。选取有灾害记录的单元作为参照组, 利用蒙特卡罗模型对参照组单元的编码进行解译, 其余大量单元的编码则可根据编码之间的相似性快速确定其危险度。该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不确定性小、对数据要求低、编码信息全面直观、减少数据冗余及降低运算量的特点, 研究成果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滑坡崩塌特征、滑坡崩塌危险度预测和滑坡崩塌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滑坡崩塌危险性编码及其蒙特卡罗解译
    王伟,李天宏
    2012, 48(6):  957-964. 
    摘要 ( )   PDF (6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滑坡崩塌危险性多尺度编码及其蒙特卡罗解译方法(简称编码方法)应用于中国滑坡崩塌危险度识别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 以县市为基本单元对滑坡崩塌危险性信息进行编码, 并通过蒙特卡罗模型解译部分单元的编码作为参照组, 其余单元的编码则可通过与参照组单元编码的快速匹配运算确定其危险度。根据编码解译结果, 将中国按照滑坡崩塌危险度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5个类区。相关分析表明, 滑坡崩塌危险性编码与地质码及地形码相关性比较高。 神经网络的检验、蒙特卡罗解译结果与历史灾害记录的对比, 以及编码方法计算结果与其他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 共同验证了编码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耐铅微生物筛选及其铅去除能力的初步研究
    杨亮,郝瑞霞,吴沣,肖育雄
    2012, 48(6):  965-970. 
    摘要 ( )   PDF (6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铅锌尾矿厂周围土壤样品中分离出4株耐铅菌。4株耐铅菌均能在Pb2+浓度范围为100~1000 mg/L的培养液中生长。在pH 6, 25℃, 160 r/min及初始Pb2+浓度为600 mg/L时, 菌株Pb-X-1, Pb-Z-3和Pb-Z-4的Pb2+去除率分别为78.31%, 77.8%和87%。菌株Pb-X-2在初始Pb2+浓度为100~400 mg/L时, 去除率均高于95%。16S rRD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Pb-X-2属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菌株Pb-X-2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去除机理为细胞表面吸附与胞内富集。
    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玉照,刘永,颜小品
    2012, 48(6):  971-981. 
    摘要 ( )   PDF (5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于对受损或处于人为干扰下的流域进行恢复与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一般性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概念模型进行适当改进, 并将改进模型应用到流域尺度的研究中。基于改进模型提出包含5类指标的流域生态安全指标体系, 涵盖了生态安全灾变的整体情况。揭示了流域潜在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对流域生态安全造成“压力”, 引起流域生态、资源环境的“状态”改变, 进而“影响”人类活动, 最终促使一系列“响应”措施产生的完整因果链, 从而为流域生态安全灾变的分析提供了完整的研究思路。以金沙江流域为例, 在生态安全诊断的基础上, 纳入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因素, 建立起一套评价金沙江流域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 涵盖了包括人均GDP及其年增长率、水土流失面积比例、森林覆盖率等在内的59个指标, 验证了改进后的DPSIR模型在流域尺度生态安全评价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
    基于GIS的村级土地生态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为例
    程伟,吴秀芹,蔡玉梅
    2012, 48(6):  982-988. 
    摘要 ( )   PDF (25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梳理土地生态评价的内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以重庆市江津区龙华镇燕坝村为案例, 基于GIS技术, 对燕坝村土地进行了生态评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的可得性, 构建了由4个目标层、10个指标层和18个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然后, 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 并应用GIS的栅格分析功能, 逐一对各个指标层和目标层因子得分进行了计算。最终得到各个栅格单元的生态综合评价得分。结果显示: 燕坝村一等地和二等地生态质量较好, 占总面积32%左右, 主要分布在中部及东南部较平坦的区域; 三等地生态质量适中, 所占比例最大, 为42.87%, 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河漫滩等地; 其余为四等地和五等地, 生态质量较差, 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的丘陵集中区和地质灾害易发点的影响范围内。该生态评价结果可为进一步实施村域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载硫活性炭纤维(ACF/S)吸附脱除模拟焚烧烟气中的铅
    闵玉涛,袁丽,刘阳生
    2012, 48(6):  989-997. 
    摘要 ( )   PDF (61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不同浓度的硫溶液中, 通过化学浸渍方法将单质硫负载到活性炭纤维(ACF)表面, 得到活性炭纤维负载硫(ACF/S)材料。在不同气氛下(HCl, SO2, HCl+SO2)的垃圾焚烧模拟烟气中, 以ACF/S对烟气铅进行吸收实验,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研究其对铅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 ACF/S中的单质硫大多富集在ACF表面, 对ACF比表面积影响不大, 但明显提高了ACF对铅的去除效果。此外, 在不同的烟气氛围(HCl, SO2, HCl+SO2)中, ACF/S均对烟气铅均有较好的捕集效果, 对颗粒铅捕集率均达到65%以上, 对气态铅均达到80%以上。因此, 利用硫改性活性炭纤维提高焚烧烟气中的铅的捕集率是可行的。
    环渤海地区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研究
    刘玉,刘彦随,郭丽英
    2012, 48(6):  998-1008. 
    摘要 ( )   PDF (46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构建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分析模型, 开展了环渤海地区1990年和2008年的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及综合功能的分级评判。结果表明: 2008年, 经济发展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唐地区、沈阳都市区、胶东半岛、鲁中地区、城市辖区及周边县域; 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鲁西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和海河冲积平原; 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指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生态保育功能强势区集中分布在辽东山地区、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冀东北山地丘陵区。与1990年相比, 环渤海地区县域多功能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迅速提升; 粮食生产功能提升幅度较小, 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向平原农区集中; 生态保育功能变化不显著, 北部山地丘陵区的生态保育功能进一步凸显。
    考虑偏好差异与备选方案相关性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杨励雅,赵鹏军
    2012, 48(6):  1009-1015. 
    摘要 ( )   PDF (4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克服传统logit模型的IIA缺陷, 构建合适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尝试结合广义极值模型与潜在类别模型, 选取出行费用、出行时间、停车费用及等待时间等作为方式选择效用变量, 选取个人收入、出行目的与出行距离作为类属函数变量, 构建一种区分潜在类别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 该模型能同时刻画备选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出行者的偏好差异。利用2005年北京市第三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 对模型参数进行估 计和检验。参数估计结果表明: 1) 相较于传统MNL模型与不区分潜在类别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 区分潜在类别的配对巢式logit模型具有更优的统计学特征; 2) 对出行费用敏感的出行者比例大于对出行时间敏感的出行者比例, 提供交通服务时, 降低费用将比缩短时间更为有效。
    吸附树脂负载锰氧化物去除水中镉和铜
    鲁雪梅,熊鹰,张广之,倪晋仁
    2012, 48(6):  1016-1022. 
    摘要 ( )   PDF (3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孔吸附树脂SD300为载体, 采用原位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法将锰氧化物负载其上, 制备了新型锰氧化物?吸附树脂复合材料Mn-SD300, 并对其吸附水中Cd2+和Cu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TEM, XRD以及XPS的分析结果表明, 负载的锰氧化物以MnO2的形态存在。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n-SD300对Cd2+和Cu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9)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R2>0.99), 温度为303 K时, Mn-SD300对Cd2+和Cu2+的饱和吸附容量可分别达到76.92 mg/g和142.86 mg/g。在高浓度竞争离子Ca2+, Mg2+和Na+共存的情况下, Mn-SD300对Cd2+和Cu2+的吸附选择性要强于传统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
    机动车颗粒物数排放因子和特征
    王芬娟,方栋,Matthias Ketzel
    2012, 48(6):  1023-1029. 
    摘要 ( )   PDF (31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对现实环境中机动车颗粒物数排放因子及其排放特征进行研究, 在丹麦哥本哈根市高速公路和城区分别设立了交通站点和背景站点, 经过长期观测计算得到交通源排放的贡献, 并结合机动车数据估算了颗粒物数浓度排放因子。结果表明, 在高速公路和城区平均车流的颗粒物数排放因子分别是(215.4±5.3)×1012 km-1和(187.1±3.1)×1012 km-1。重型车和轻型车颗粒物数的排放因子都是在城区较高, 重型车颗粒物数的排放因子大约是轻型车颗粒物数排放因子的20倍左右。 机动车排放颗粒物数谱具有双峰特征, 峰值因观测地点的不同而变化, 高速公路边的峰值在10 nm左右, 城区的峰值在20~30 nm之间, 高速公路和城区都出现50~80 nm的第二峰值。颗粒物数排放因子主要由粒径小于100 nm的颗粒物数决定。轻型车和重型车的颗粒物数排放因子对机动车数量和类型有一定的依赖性, 观测地点和环境等因素也会造成现实环境中机动车颗粒物数排放因子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
    树脂在重金属水处理中的应用
    鲁雪梅,熊鹰,张广之
    2012, 48(6):  1030-1038. 
    摘要 ( )   PDF (10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树脂在重金属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分别阐述了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的性质、特点及在重金属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