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3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11-20
    回顾DNA双螺旋发现的里程碑意义
    许智宏
    2003, 39(6):  749-75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研究资源分配的调整、研究模式的转变和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讨论了DNA双螺旋模型提出的里程碑意义。提出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是无可阻挡的,人类的理性之光总会驱走黑暗,为世界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DNA打开生命之门
    —— 遗传、发育与进化
    樊启昶,朱作言
    2003, 39(6):  753-75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揭示直接引导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中心法则建立。在过去的短短的50年中,生命科学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几乎所有的传统生命科学分支学科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新兴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相继建立,生物学技术引发了社会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许多生物学观念也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打开的探索生命奥秘之门将继续引领人们去挑战更多的未解的生命之谜。
    基因学说的深化与发展
    陈延辉,杨小元,瞿礼嘉
    2003, 39(6):  760-76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双螺旋结构的建立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随后确立的中心法则使人们对于生命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回顾现代生物学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的看到,DN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和其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而对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使得从整体上研究生命过程成为可能,从而使人们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DNA双螺旋将把人类带入生物学世纪
    潘爱华
    2003, 39(6):  764-76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命科学可作为工具为其他自然科学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形成新学科。生命科学也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用它去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可产生“社会基因学”和 “经济基因学”。“社会基因学”即家庭是社会的密码,单位是社会的基因,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定律”可称为 “经济基因学第一定律”。经济和资产的数学重组、物理重组、化学重组和生物重组是经济基因学的表现形式。生物经济是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为基础,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因此,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人类应开始实施“社会基因组计划”和“经济基因组计划”。
    DNA与RNA谁是主角?
    朱圣庚
    2003, 39(6):  770-77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与RNA相伴而生,是一对孪生分子。生命起源最早出现可能是“核酸世界”,DNA与RNA是后来分化产生的。在当今生命系统中,DNA、RNA和蛋白质起着决定的作用,成为生命系统中的三驾马车。RNA干扰的发现表明,生物基因表型的变化是受RNA控制的。RNA转录后复杂的加工过程反映了RNA的进化历程。因此,重新认识RNA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二尾蛱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Ⅱ的DNA序列差异
    王戎疆,万宏,雷光春,李绍文
    2003, 39(6):  775-77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二尾蛱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DNA部分序列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二尾蛱蝶的遗传分化以及台湾海峡对其分化的影响。台湾和大陆二尾蛱蝶的COⅡ基因有0.75%~1%的差异,估算其分化时间大约在37.5~50万年前,台湾海峡可能有效地阻隔了两岸二尾蛱蝶的基因交流;台湾和大陆二尾蛱蝶间明显的基因差异可能与它们分属不同亚种有关,而大陆上不同地区的二尾蛱蝶也有较大的基因差异,推测大陆二尾蛱蝶可能存在2个亚种。
    烟草花粉低温处理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黄腾波,尤瑞麟
    2003, 39(6):  780-79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环氧树脂半薄切片、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研究了烟草花粉经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后的结构和活力的变化。在半薄切片中发现低温处理后一部分花粉细胞质收缩,整个细胞变瘪变空的衰退现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衰退的花粉占花粉总量的比例也逐渐增大。超微结构观察表现出同样的但更加精细的结构变化趋势。从各种细胞器的变化来看,低温处理中首先是高尔基体、质体,然后线粒体发生衰退,细胞核可见的结构变化较晚。花粉衰退过程中液泡和内质网起重要作用。通过液泡膜的部分或完全消失,液泡不断侵蚀和消化邻近的细胞质。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内质网大量增生、形成自噬泡,吞噬细胞质。最后花粉细胞质皱缩,变成一团深黑色无定形物质,花粉死亡。TTC法检测低温处理后花粉细胞活力变化的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进行,有活力的花粉占花粉总数的比例不断下降。到低温处理20d后,几乎所有的花粉都丧失了活力。结果表明:花粉在低温处理后的衰退过程是逐步的,有显著的时序性和特异性。这种衰退过程是细胞编程死亡。
    家猪基因组含有大量保守非编码区
    钟兰,李松岗, 李蔚
    2003, 39(6):  792-79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190万条家猪随机读序分别比对人和小鼠的基因组,除去已知基因的外显子和新预测的人的编码区,得到大量含有保守非编码区的家猪序列。11.05%的家猪读序含有“猪-人”保守的非编码区序列,3.13%的家猪读序含有“猪-鼠”保守的非编码区片段,1.86%的家猪读序包含“猪-人-鼠”三者保守的非编码区区域。三者保守的非编码区序列跟人的相似性明显高于跟小鼠的相似性。另外,很多人、小鼠的非编码RNA基因跟上述含有保守非编码片段的家猪序列至少比对上一次。
    大鼠脑损伤后海马GAP-43 mRNA水平的变化
    余瑞元,孙久荣,牟晓东,王燕峰
    2003, 39(6):  799-80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DIG(Digoxigenin)标记的GAP-43 cDNA片段为探针,使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大鼠皮层硬性脑挫伤后GAP-43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CA3、CA1和DG区的GAP-43 mRNA水平在损伤后48h明显升高,其中CA3区变化最甚,而且伤侧比对侧显著。1周和2周后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但不如48h的高,这显示表达的峰值在1周之内。上述结果为研究脑损伤后生理及机能代偿的修复机制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亚鳞木属及其相关属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王祺,郝守刚,王德明
    2003, 39(6):  858-87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亚鳞木属被视为中国晚泥盆世的标志性植物大化石之一。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亚鳞木属不宜归入传统所认为的原始鳞木目,因为它与系统发育上进化的封印木科、鳞木科和奇木科中成员的近共裔性状相似。作者提出该属的新分类系统:亚鳞木属隶属于亚鳞木科,归入广义的水韭目。在当前的分支图中,亚鳞木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处于封印木科和薄皮木科之间,这种分支式样表明系统发育上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并不是在石炭纪突然出现的,而是在晚泥盆世(法门期)就已经演化。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的成员或鳞木科 (或奇木科) 的祖先类群之一。
    驱油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微观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廖广志,马季铭, 孙刚,牛金刚,周吉生,刘凤歧
    2003, 39(6):  815-82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多角激光光散射法测定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重均分子量、根均方旋转半径、第二维里系数等微观结构性能参数,发现了常规聚合物微观结构性能参数与粘均分子量的联系,同时比较了超高分子量抗盐聚合物与常规聚合物微观结构性能参数的差异,指出粘均分子量等指标表征聚合物性能的误差和局限性,建议在现有评价方法中补充微观结构性能参数,以准确衡量HPAM的综合性能,优选高效聚合物品种,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的技术经济效果。
    无稀释剂法K-Ar定年的原理及地质应用
    雷永良,穆治国,黄宝玲,苗国均
    2003, 39(6):  821-82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轻火山物质K-Ar定年中Ar的精确测量一直是地质年代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常规K-Ar定年法中,样品外来氩的40Ar/36Ar比值被假定为295.5。但研究表明,这种假定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年轻样品的测量中受到了限制。一种无稀释剂的测Ar技术已在近年来得到了发展和应用。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测氩系统不受38Ar稀释剂的混染,利用标准大气的校准可测得样品中的40Ar、38Ar和36Ar。考虑火山岩中大气氩分馏造成的影响,利用测得的38Ar/36Ar比值还可以对所测样品中的外来40Ar/36Ar比值进一步加以校正,给出精确的放射性成因40Ar*含量计算和K-Ar定年。目前,无稀释剂的K-Ar定年技术在地质上已有广泛应用,并能取得晚第三纪到第四纪可靠的年龄,对地质事件做出合理地解释和重建岩浆活动历史。对无稀释剂法K-Ar定年原理及地质应用的介绍,将为K-Ar年代学应用于研究晚第三纪以来的年轻火山岩提供一种有力的手段和解决途径。
    洛阳龙门石窟水的赋存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张成渝
    2003, 39(6):  829-83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于地下水的发育和大量溶洞的存在,龙门石窟与国内其他石窟相比,有着典型的水文环境。采用岩体力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库仑准则和摩尔圆,评价了水的赋存对洞窟立壁岩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饱水前后节理面滑动临界剪切强度的降低和在应力摩尔圆的直观图示可以得到,边坡卸荷裂隙中水的存在明显降低了岩体的力学强度,是诱发洞窟岩体失稳事件产生的活跃因素。
    流体饱和岩石超声速度频散的特性研究
    邓继新,史謌,俞军
    2003, 39(6):  835-84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出在实验超声频率下储层砂岩样品“局部流”模型理论频散、Biot理论频散与实验总频散的定量关系。在低压情况下,实验总频散与Biot理论频散差异较大,Biot理论频散不足以解释实际频散结果;而作者所用“局部流”模型理论频散(已包括Biot理论频散)与实际结果符合较好;压力较高时,“局部流”模型频散以及总频散均会下降,这时Biot理论可以解释流体饱和速度变化。孔隙度较大样品在加压的过程中会出现主导频散机制的转换。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岩石中低面率塑性孔隙随压力的变化,而孔隙刚度的差异是“局部流”作用存在的基础。研究了不同孔隙流体对岩石速度频散的影响。流体粘度增加,实验总频散与“局部流”模型频散均有较大增加,而Biot理论频散变化不大。流体的粘度,以及岩石的渗透率在两种频散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反的。
    假单胞菌S-7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特性研究
    郝瑞霞,王关玉, 潘永强
    2003, 39(6):  844-84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假单胞菌S-7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糖脂和脂肽表面活性物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6mg/L,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由72mN/m降到29.7mN/m,油水界面张力由30mN/m降到1.3mN/m。发酵液在不同的温度、pH和矿化度条件下,具有稳定的表面活性。发酵液可以乳化原油,使原油的粘度降低86.95%。研究表明,表面活性物质是S-7菌株在微生物采油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石珊瑚起源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
    柯叶艳,齐文同,顾红雅
    2003, 39(6):  850-85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珊瑚是现代最重要的造礁动物,在地质史的过去和现在都非常重要。石珊瑚的起源一直是珊瑚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重大问题:石珊瑚究竟是起源于古生代的皱壁珊瑚、一种石珊瑚形珊瑚,还是一类软体海葵,目前还很难下定论。建立在现代石珊瑚及其化石的形态学特征基础上的传统研究手段和新兴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手段,是研究石珊瑚起源问题的2种主要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珊瑚的18S rDNA,构建了珊瑚纲珊瑚的系统发育树,对当前国际上争论纷纷的有关石珊瑚起源问题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比较研究,以期为更好地解决石珊瑚起源问题提供思路。
    Baars的意识剧院模型
    耿海燕
    2003, 39(6):  901-90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识研究中一些相近的概念经常被混淆不清,Baars通过一个剧院模型形象地阐述了意识、注意、工作记忆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剧院的舞台好比工作记忆,而注意的作用就如一只聚光灯,舞台上被聚光灯照亮的部分就是意识内容。剧院模型与很多实验证据相一致,基于剧院模型可以提出一些可验证性的假设。
    燕园广场绿地景观分析
    王潇潇
    2003, 39(6):  888-89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北大燕园内几个主要广场的绿地景观展开调查,对主要校园广场植物进行了总结。将几个主要校园广场按所在功能区分为行政办公区广场、教学科研区广场、生活区广场和校景区广场等几部分,分别介绍了植物造景的主要原则在燕园广场绿地景观规划中的体现,分析了燕园广场绿地景观规划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分配常数及气液相比对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灵敏度的影响
    王永华
    2003, 39(6):  896-90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测定水中甲醇、氯仿、正己烷和对-二甲苯,系统讨论了分配常数、气液相比、温度和无机盐等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不同组分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果对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分析有重要意义。
    京广地区大气过氧化物浓度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左澎,张剑波,叶鹏,曾立民,胡敏,张远航
    2003, 39(6):  871-87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北京和广州地区大气过氧化物浓度,并分析了相关因素对过氧化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北京地区在5月、6月和9月3个监测时段中H2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10-9、0.338×10-9和0.148×10-9;广州11月H2O2的平均浓度为0.168×10-9(VH2O2/Vair)。植物排放对有机过氧化物的生成有一定贡献,有机过氧化物浓度变化与H2O2浓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过氧化物浓度与O3和甲醛浓度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SO2浓度则表现出负相关性。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Cr(Ⅵ)离子的吸附
    刘小鹏,张剑波,王维敬,李凤
    2003, 39(6):  880-88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化学法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分别制备了交联壳聚糖、丁烷基壳聚糖和O-羧甲基壳聚糖,用γ射线辐照降解制备了低摩尔质量的壳聚糖,研究了它们对废水中较难处理的污染物Cr(Ⅵ)的吸附情况,壳聚糖对Cr(Ⅵ)吸附的最佳pH值范围为5.0~6.0,最佳吸附时间大约为2h,每克壳聚糖可吸附约3mg Cr(Ⅵ),吸附率最大可达90%以上。交联壳聚糖、丁烷基壳聚糖和低摩尔质量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效果都比壳聚糖本身要好得多:交联壳聚糖吸附1h即可达到吸附饱和;丁烷基壳聚糖吸附Cr(Ⅵ)的最佳pH值出现在5.0附近,更能适应酸性环境;辐照降解后,壳聚糖在(0.4~0.8)×105g/mol的范围内存在一个吸附最大值。
    腺病毒介导MTS1的抑癌作用
    杨柏成,郭振泉,黄仪秀,张凤英,朱圣庚
    2003, 39(6):  804-80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多肿瘤抑制因子(MTS1)是一个抑瘤基因,在许多原发性肿瘤及细胞系中都发现了它的突变,有潜在应用价值。由于腺病毒独特的性质,它介导的肿瘤基因置换疗法,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应用与关注。人癌胚抗原启动子能指导组织特异性表达。将癌胚抗原启动子置于MTS1基因上游,并在下游加poly A化信号,通过穿梭质粒pΔE1SP1A在人胚肾细胞HEK 293中与腺病毒载体pBHG11进行同源重组,插入腺病毒E1区。获得的重组病毒粒子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初步表明重组腺病毒能抑制MCF7的生长。
    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初探
    佘振苏,杨铸,欧阳正清,朱怀球,王超,尹建鑫
    2003, 39(6):  809-81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展了一种研究基因序列进化的随机替代模型,根据一组从某个最近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若干序列,可以预测此共同祖先序列,并计算随机替代概率矩阵,确定了从祖先序列的各个碱基到进化序列的各个碱基之间的替代概率。将这一模型应用于分析包括SARS冠状病毒在内的4种冠状病毒全基因组的演化规律,确定了在若干较保守的编码蛋白基因序列中同义替代位点的最近共同祖先序列以及分歧进化后的累计同义替代数目。结果表明,SARS病毒和其他几种已知的冠状病毒具有相当的进化历程,但存在不同的进化途径,支持了SARS病毒在造成此次大规模感染人体之前已经历了较长的进化历程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