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5年 第5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7-20
    研究论文
    融合词义消歧的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研究
    李冬晨;张献涛;樊扬;吴玺宏
    2015, 51(4):  577-58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54
    摘要 ( )   PDF (4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句法分析与词义消歧相结合, 根据层次化语义知识的句法分析框架, 在句法分析训练过程中, 利用句法结构信息对文法模型进行调整, 解决了引入语义时所面的歧义问题, 构建一种句法分析和词义消歧的 一体化方法。实验表明, 在句法分析过程中进行词义消歧处理, 使句法分析的性能显著提升, 同时也获得词 将句法分析与词义消歧相结合, 根据层次化语义知识的句法分析框架, 在句法分析训练过程中, 利用句法结构信息对文法模型进行调整, 解决了引入语义时所面对的歧义问题, 构建一种句法分析和词义消歧的一体化方法。实验表明, 在句法分析过程中进行词义消歧处理, 使句法分析的性能显著提升, 同时也获得词义消歧能将句法分析与词义消歧相结合, 根据层次化语义知识的句法分析框架, 在句法分析训练过程中, 利用句法结构信息对文法模型进行调整, 解决了引入语义时所面对的歧义问题, 构建一种句法分析和词义消歧的一体化方法。实验表明, 在句法分析过程中进行词义消歧处理, 使句法分析的性能显著提升, 同时也获得词义消歧能力。
    空气对InAs 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影响
    张昕彤;李星;王小耶;付梦琦;杨涛;陈清
    2015, 51(4):  585-59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13
    摘要 ( )   PDF (39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备基于单根InAs 纳米线的平面场效应晶体管纳米器件, 测量并研究器件在真空、空气、氮气、氧气、水汽和大气污染成分二氧化氮中的电学特性。与真空中的结果相比, 空气中器件的阈值电压向正栅压方向偏移, 关态电流上升, 开关比下降。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对器件性能没有可分辨的影响; 氧气的影响很弱; 水汽使关态电流上升, 开关比下降, 但使阈值电压向负栅压方向偏移。研究表明, 大气污染成分二氧化氮使器件的阈值电压向正栅压方向偏移, 开关比不变。研究结果表明, 空气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是水汽和二氧化氮共同作用的结果。
    kHz 脉冲分子束的产生及其在强场原子分子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许少华;王鹏;杨宏;吴成印
    2015, 51(4):  591-595.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14
    摘要 ( )   PDF (20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悬臂压电脉冲阀, 制备出最高重复频率达到3 kHz 的脉冲分子束。通过测量氮气分子束在飞秒激光作用下隧道电离生成的N2 +(B-X)荧光光谱, 对脉冲阀的性能做了表征。这种kHz 脉冲分子束搭配kHz 飞秒激光器, 将推动飞秒强激光驱动的原子分子动力学实验研究。
    暂态强热流作用下钨烧蚀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朱一舟;颜莎;薛建明;贺书凯;张博尧;王宇钢
    2015, 51(4):  596-60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15
    摘要 ( )   PDF (3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 对金属钨在由离子辐照引起的暂态热流下的烧蚀现象进行研究。建立一维热传模型, 通过施加不同能量的热脉冲, 研究钨靶材的热响应。计算烧蚀阈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统计分析烧蚀深度与热脉冲能量的关系。研究热脉冲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分配状况, 并对低于和高于烧蚀阈值下的不同能量分布状况进行讨论。从模拟的角度, 建立一个对钨在离子辐照下烧蚀过程的初步的物理图像。
    鸣沙沙粒振动频率自锁机制
    林官明;赵小虎
    2015, 51(4):  601-605.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55
    摘要 ( )   PDF (5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在30°安息角的沙坡面上, 单一粒径球形沙粒的运动状态。假设沙粒无滑动且碰撞时角动量守恒, 则扰动沙粒经过不超过5 次的滚动、抛射、再滚动后,即进入与初条件无关的周期性运动, 其频率为0.39 g/D , 与鸣沙流的梯度相近, 临界抛射角稳定在 51.2°, 抛射过程沙粒自旋角速度为 16 r/min。自保持的周期性决定了沙粒的整体协同运动, 是鸣沙发声及频率自锁的根本原因。
    地铁列车高速过站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金海;杨立国;陈凯
    2015, 51(4):  606-61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52
    摘要 ( )   PDF (19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CFD 数值模拟方法, 采用“动网格”技术, 对列车高速过站(80 km/h)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 给出高速列车开始驶入、完全驶入和驶离车站时, 站台区域行人高度风速变化情况。在站台行人区域布置63 个风速测点, 对列车风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并结合评定人员活动的风环境舒适度评估标准, 划定站台区域人员活动安全和舒适范围, 为站台区域设计提供建议。
    北京某商业中心行人风环境的风洞试验研究
    金海;杨立国;陈凯
    2015, 51(4):  613-619.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53
    摘要 ( )   PDF (31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风洞试验方法, 对北京某商业中心行人风环境进行研究, 通过对行人活动区域测点风速的统计分析, 得到该区域16 个风向角下的行人高度风速分布。结合气象资料, 利用针对不同行人活动类型的大概率发生事件的行人风环境评估标准, 对该商业中心的风环境品质进行定量评估, 并对可能造成行人不舒适或危险的区域提出改善建议。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的臭氧来源分析
    陈皓;王雪松;沈劲;陆克定;张远航
    2015, 51(4):  620-63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89
    摘要 ( )   PDF (41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 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 2009 年11 月臭氧浓度演变过程, 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对其中两个典型的光化学污染日进行臭氧来源识别, 并与清洁日的情况做对照分析。结果表明, 广州市区和东莞的排放对本地及珠三角西南部臭氧贡献很大(15~30 μL/m3), 深圳宝安区排放对珠江口有明显的贡献(15~25 μL/m3)。流动源和溶剂使用源是珠三角臭氧生成最主要的两类前体物排放源, 主要影响范围覆盖珠三角的中部和西部, 流动源对佛山和江门交界地区的臭氧小时浓度贡献可达50 μL/m3。较高的边界外传输使得珠三角在出现不利污染气象条件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臭氧污染, 但珠三角的前体物排放是造成污染时段臭氧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控制珠三角内的污染源排放对控制臭氧污染具有关键作用。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张诗逸;冯长春;刘雪萍;王福良;谢旦杏
    2015, 51(4):  631-63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71
    摘要 ( )   PDF (10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基于土地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 提出以生态敏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要素, 选取14 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其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 并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改进模型算法, 形成综合评价法、模糊评判法和RS/GIS 相结合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结果分等级显示土地生态敏感程度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的空间分布, 根据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 划定区域建设用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 以长沙市湘江新区为例, 基于2010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 定量评价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 根据评价结果得到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建设用地格局。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全碳排”核算与碳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张雪花;李响;叶文虎;张宝安
    2015, 51(4):  639-64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73
    摘要 ( )   PDF (4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全碳排”核算方法, 其核算账户包括能源消耗碳排放、生物质资源消费潜在碳耗用和废弃物排放潜在碳耗用; 以太阳能值为量纲归一化工具, 进行全碳排放量核算; 以全碳排核算为基础, 综合考虑单位碳排人口承载量、单位碳排经济产出量和单位碳排人均可支配收入获取量等信息, 构建能够反映碳效率和发展协调度的碳排放绩效综合指数, 以衡量一个地区的碳绩效。以北京市和重庆市为例, 评价2001—2011 年间的碳排放综合绩效。结果显示: 两个城市的能源消耗碳排在全碳排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可见即使从全碳排视角来看, 能源消费仍是影响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 两个城市三个方面的分指标值差异较大, 可见不同的生产水平对碳排影响不容忽视; 较之仅考虑能源碳排及碳生产率的传统碳效率评估, 基于“全碳排”核算的碳综合绩效评价, 可以更为公平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碳绩效, 为地区碳减排责任认定提供科学参考。
    江汉平原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的估算
    李建峰;宋宇;李蒙蒙;黄昕
    2015, 51(4):  647-65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88
    摘要 ( )   PDF (10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江汉平原地区秸秆焚烧的危害, 通过入户调查确定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的比例, 用排放因子法估算2010 年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秸秆焚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量, 结合入户调查的结果、MOD/ MYD14A1 和GLC2000-China 的地表覆盖数据, 分析该地区农作物秸秆焚烧排放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2010 年江汉平原秸秆焚烧共排放73.3 Gg (1 Gg=109g) PM2.5, 18.6 Gg OC, 3.27 Gg BC, 7763 Gg CO2, 238 Gg CO, 10.6 Gg CH4, 28.6 Gg NMHCs, 0.382 Gg N2O, 5.74 Gg NH3, 8.26 Gg SO2 和17.1 Gg NOx, 其中5 月、9 月和10 月是秸秆焚烧的高峰期。在所有县市中, 监利县、仙桃市和天门市是秸秆焚烧排放最多的3 个地区, 荆州市市辖区是单位面积农田上秸秆焚烧PM2.5 排放最高的地区; 在所有的农作物中, 水稻秸秆焚烧对排放的贡献最大, 其次是油菜和小麦。
    养分添加对内蒙古不同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影响
    贺星;马文红;梁存柱;红梅;柴曦;赵巴音那木拉;张宇平;杨绍欢;张佳鑫;辛晓平
    2015, 51(4):  657-66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90
    摘要 ( )   PDF (8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 在内蒙古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区分别建立长期养分添加试验。在三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 分析不同养分(N 和P)添加、不同梯度(N: 10, 5 和2.5 g/m2; P: 10 g/m2)对这3 种代表性草地群落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导致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生物量增加27%~53.3%, 平均增加37.8%, 并且施氮浓度越高, 地上生物量增加越多。地下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比地上生物量小, 整体上, 高浓度的氮添加使内蒙古草原的群落总生物量平均增加10.2%。较干旱的荒漠草原对氮限制的响应比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更明显。磷肥对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不明显。施氮肥促进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的根冠比(R/S)降低, 典型草原的根冠比则轻度增加。施肥对内蒙古温带草原根系的垂直分布没有显著影响。位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草地生态系统对施肥的响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 意味着在碳循环模型预算和草地管理中需要考虑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对养分添加的响应。草地地上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高于地下部分, 如果不考虑地下部分, 可能会高估整个生态系统对施肥的响应。
    真菌对重金属Pb(Ⅱ), Cd(Ⅱ), As(Ⅲ)和Cr(Ⅵ)耐受性的比较研究
    杨振兴;田从魁;党晨原;常方;倪晋仁
    2015, 51(4):  667-67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92
    摘要 ( )   PDF (8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两种不同土壤环境中筛选获得19 株真菌, 并对其重金属耐受性进行比较分析。其中, 从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矿区土壤中筛选获得17 株真菌, 经鉴定分别属于曲霉属、木霉属、青霉属和镰孢属; 从重金属污染较轻的廊坊经济开发区绿化用地中筛选获得2 株真菌, 经鉴定均为黑曲霉。研究重金属对不同土壤环境中分离的真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s), 分析菌种、生存环境、重金属浓度等因素对真菌重金属耐受性的影响, 探讨真菌耐受高浓度重金属的机理。研究表明, 从矿区分离获得的真菌中, Aspergillus niger PTN84 等可耐受144 mmol/L Pb(Ⅱ), A. terreus PTN21, A. flavus PTN29 和Trichoderma asperellum PTN1 可耐受36 mmol/L Cd(Ⅱ), Fusarium sp. PTN12, A. terreus PTN21 和T. asperellum PTN1 可耐受36 mmol/L Cu(Ⅱ), Fusarium sp. PTN12 可耐受72 mmol/L As(Ⅲ), 整体上其重金属耐受能力高于文献报道的菌株, 在重金属土壤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唐秀美;任艳敏;潘瑜春
    2015, 51(4):  677-68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97
    摘要 ( )   PDF (8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典型热带台地地区的海南省屯昌县南吕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 探讨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技术。首先, 利用ArcGIS 和FRAGSTAS 软件, 计算项目区景观尺度和斑块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 分析项目区的景观格局情况; 然后, 采用农用地分等因素组合的方法, 分析项目区耕地利用的限制性, 以项目区农用地分等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 分析评价单元的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强度, 以此明确评价单元整治的难易程度和整治重点; 最后, 在对项目区进行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项目区的规划设计, 包括空间布局和生态设计两部分, 空间布局主要是确定整治项目区土地利用格局, 包括确定各类用地的空间位置和数量比例关系以及各种地类及整治工程的位置, 生态设计是对项目区内的用地类型和整治工程进行生态化设计, 包括对田块、道路、沟渠等提出适合热带台地地区气候和地貌特点的生态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热带台地地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灌丛分布与坡度的关系: 京津冀山地实例研究
    王韬;郝倩;刘鸿雁
    2015, 51(4):  685-693.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91
    摘要 ( )   PDF (10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京津冀山地暖温带灌丛为研究对象, 基于网格化的坡度、气候和植被类型的数据, 利用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分析灌丛的面积百分比与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网格内灌丛的百分比与坡度的关系之间存在一个拐点, 而不是单调的线性关系。在缓坡上, 灌丛的百分比随坡度增加而增加, 可能是因为坡地在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在陡坡上出现两种格局: 除荆条酸枣以外的灌丛的百分比随坡度升高而降低, 主要体现陡坡对资源的限制作用; 荆条酸枣灌丛的百分比没有下降趋势, 可能是因为荆条酸枣灌丛在海拔分布上的差异导致。此外, 研究还发现, 当不考虑气候条件的空间差异时, 除荆条酸枣灌丛以外的类型均分布在15°附近;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拐点的位置不同。
    中国2001—2013 年PM2.5 重污染的历史变化与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评估
    穆泉;张世秋
    2015, 51(4):  694-70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74
    摘要 ( )   PDF (6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 21 世纪以来中国PM2.5 重污染及其健康影响与损失的历史变化, 通过构建2001—2013 年中国31 个省PM2.5 重污染数据集, 结合最新的流行病学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结果, 同时在死亡风险赋值中考虑年龄结构的影响, 评估2001 年以来各省因PM2.5 重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与相应的经济损失。研究结果表明, 2001 年以来PM2.5 重污染现象持续发生, 全国平均每年71%的省份都受到重污染的影响。尽管13 年间的PM2.5 重污染浓度并未呈现明显恶化趋势, 且发生比例及其健康影响在2001—2012 年间持续减少, 但2013 年出现长时间的重污染现象, 成为13 年间重污染发生比例/频率最高的年份。2013 年因PM2.5 重污染带来的过早死亡达6.5 万例, 健康损失为281 亿元, 相当于2001—2013 年期间健康损失总和的54%。其中, 中东部8 个省份和2013 年1 月的持续重污染是2013 年健康损失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基于遥感影像的中尺度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吴健生;许多;谢舞丹;彭建
    2015, 51(4):  707-717.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00
    摘要 ( )   PDF (54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 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其他与人口分布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因子, 在中尺度区域上研究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及应用。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 首先获取2010 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普查数据; 然后基于各个相关因子(公路、铁路、河流、坡度、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计算概率系数; 最后综合各种输入变量和概率系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把人口普查数据分配到各个像元上。用城市人口普查数据对分配结果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为: 京津冀地区2010 年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结果在城市尺度上的校验准确率可以达到74%以上。此检验结果表明该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中尺度区域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
    北京地区夏季云出现概率及云底高度分布的特征分析
    郭婧晗;薛惠文;刘晓阳
    2015, 51(4):  718-72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02
    摘要 ( )   PDF (7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北京地区2007—2009 年夏季8 km 高度以下云出现概率(探测到云的次数与总探测次数之比)及云出现概率在一天内的分布规律, 并研究三年中夏季单层云的云底高度分布规律, 典型对流云的云底高度特征, 以及对流云云底高度与地面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北京地区夏季云出现概率约为12%, 一天内云最容易出现在夜间, 下午较夜间云出现得少; 云底高度分布呈单峰, 最容易出现在700±50 m 高度, 低云(云底高度在3000 m 以下)出现次数占云总出现次数的82%; 典型对流云云底高度出现在400~2500 m 高度, 一天之内云底高度变化不大。利用绝热气团模型得到云底高度与地面相对湿度的线性关系, 并以此方便地给出对流云云底高度, 平均相对标准差为0.321。
    龙凤山和瓦里关臭氧总量异常变化与天气过程关系研究
    涂小林;郑向东;赵春生
    2015, 51(4):  725-73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03
    摘要 ( )   PDF (14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黑龙江龙凤山和青海瓦里关Brewer 地基臭氧总量的长期观测资料以及与观测时段对应的全球 NCEP R1 系列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 龙凤山和瓦里关臭氧总量观测值有时存在剧烈的逐日变化, 对这种异常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并对其与对流层天气过程的关系进行研究, 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臭氧总量的异常变化大多数出现在11 月至次年5 月的冬、春季节, 并且臭氧总量的异常升高(第一类异值点)总是伴随着平流层低层(250~70 hPa)的槽线和地面(1000 hPa)的低压中心后方的天气形势, 而臭氧总量的异常降低(第二类异值点)则时常伴随平流层低层的脊线和地面的高压中心后方的天气形势, 这表明臭氧总量的异常变化可以作为地面天气系统转变的一个信号。
    全球地形影响大气和海洋经圈环流的耦合模式研究
    孙瑜;杨海军
    2015, 51(4):  735-74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06
    摘要 ( )   PDF (13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气候系统模式(CESM1.0)研究陆地地形改变对大气?海洋经圈环流的影响。模式首先给出真实海陆分布及陆地地形情况下的大气?海洋气候态, 然后给出平板陆地情况下(陆地海拔均匀10 m)的气候态。与真实世界相比, 平板陆地情形下大气?海洋经圈环流发生重大改变: 首先, 年平均大气对流中心南移到赤道附近, 使得大气哈德雷环流相对于赤道对称; 其次, 海洋的经向翻转流变强, 大西洋经向翻转流完全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在太平洋出现强大的经向翻转流及热盐环流。在平板陆地情形下,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抬升减弱, 向北的大气热量输送减少, 北半球温度降低, 大气对流中心因而向赤道迁移; 同时, 海洋向极地的热量输送也减弱, 中高纬度海洋变冷, 北太平洋海水密度增加很多, 北大西洋海水密度降低, 导致海洋经向翻转流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
    碳酸盐岩H2S 平衡体系原位溶蚀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
    张单明;秦善;刘波;巫翔;张学丰;刘建强;田永净
    2015, 51(4):  745-75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4.180
    摘要 ( )   PDF (13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自主组装的水热金刚石压腔设备, 结合激光拉曼光谱, 原位连续观察封闭条件下碳酸盐岩与H2S 溶液反应的升温(室温→230℃)和降温(230℃→室温)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从室温升温至140℃, 碳酸盐岩矿物大量沉淀, 继续升温至230℃, 沉淀较少。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 碳酸盐岩整体趋于沉淀, 且白云石比方解石、白云岩比灰岩更稳定。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 碳酸盐岩少量溶蚀。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在深部封闭条件下, 随着埋深增加, 碳酸盐岩整体趋于胶结, 原始孔隙度较好的储层经过快速封闭埋藏及缓慢抬升, 有利于形成优质储层。断裂、岩浆热液等活动可能打破封闭体系, 其改造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一种基于对象快照模型的时空查询原子模型
    刘岳峰;康葳
    2015, 51(4):  755-76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08
    摘要 ( )   PDF (4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对象快照模型, 在分析时空对象最基本时空特征的基础上, 定义时间范围、空间范围、时空范围、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和属性状态6 个基本查询元素。在此基础上, 以时间为主轴, 定义原子查询类型, 并提出基于原子类型构造新类型的方法。对基本元素和原子查询的定义不涉及应用级语义, 使其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和适应性; 同时具有明确的GIS 表达, 使其具备可实现性。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时态GIS 中时空查询接口实现的基础和依据。
    温室气体变化数值模拟试验中全球降水和温度变化的迟滞效应
    孙道勋;杨海军
    2015, 51(4):  763-77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004
    摘要 ( )   PDF (10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耦合气候模式(GFDL-CM2.1)研究变动气候背景下全球平均降水和温度的变化。不同情景CO2 强迫试验表明, 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全球平均降水与地表温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但是降水同时也受到CO2 浓度的直接影响。在CO2 增加又恢复的试验中, 降水变化滞后于地表温度变化, 出现降水 “迟滞效应”。在CO2 增加过程中, 温室效应增强会立即导致大气长波吸收增强, 大气获得的净辐射能量增加, 为维持大气能量收支平衡, 地面向上潜热通量受到抑制, 形成CO2 增加对降水的抑制效应。随之而来的温度上升则主要引起大气层顶出射长波辐射以及大气对地表的长波回辐射增加, 大气净辐射能量减少, 地面潜热通量增加, 从而引起降水的增加。在CO2 减少过程中, 情况正好相反, 温室效应减弱会增加降水, 而温度降低会减少降水。温度和CO2 对降水的不同影响决定了降水的迟滞效应。
    述评
    地表向下短波和长波辐射遥感参数化方案研究综述
    彭丽春;李万彪;叶晶;成董;李宇明;曹立佳
    2015, 51(4):  772-78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4.181
    摘要 ( )   PDF (4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近年来利用卫星和地面常规资料估算向下长、短波辐射研究参数化方案, 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综合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介绍向下短波和长波辐射参数化方案的理论背景, 按照晴空和有云条件, 分别对辐射参数化方案进行总结, 并对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予以评述。晴空条件下, 向下短波参数化方案以统计和辐射传输模式为主, 长波辐射参数化方案以单、双参数法为主。有云条件下的辐射参数化方案则主要受限于云量的确定。地表向下短波和长波辐射的计算的局限性在于, 需要根据所能获取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地表覆盖类型和卫星遥感数据, 选择合适的参数化方案。将来, 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为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遥感数据结合研究估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