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6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6-03-20
    新甘交界红柳河地区辉长质糜棱岩的确定及其意义
    郭召杰,谢艳霞,马军,刘瑞,张志诚
    1996, 32(2):  222-23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甘交界处的红柳河蛇绿岩套中发育辉长质糜棱岩,辉石、斜长石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特征。辉长质糜棱岩主要集中于蛇绿岩套的堆晶辉长岩单元内,可能是洋壳生成后不久下部不同层次间滑脱的产物。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颗粒物的元素组成
    陈静生, 王飞越, 程成旗, 陈江麟, 宋吉杰
    1996, 32(2):  206-21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中国东部11条主要入海河流颗粒物(悬浮物和<63μm表层沉积物)中17种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首次估计了我国河流颗粒物的平均元素组成。最后,根据提供的中国河流颗粒物元素组成资料和文献中对世界主要河流颗粒物元素组成的研究结果,对全球河流颗粒物的平均元素组成进行了新的估计。
    祁连山北麓挤压隆起山地边缘不对称地堑发育模式研究
    郑文涛, 段烽军, 杨景春
    1996, 32(2):  215-22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构造、沉积和地貌的野外调查与资料分析研究了河西走廊压性山地边缘所发育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构造地貌——喇叭形不对称地堑。它在呈弧形的山地边缘平面上为喇叭形河口,实际上是发育在特定的构造部位、由断层围限的不对称地堑。它是挤压型活动断裂带中有代表性的构造现象,古浪不对称地堑便是其中之一。探讨了该不对称地堑的发育模式。
    液态Sn及其合金(≤300℃)与Al的相互作用
    陈荣, 张启运
    1996, 32(2):  157-16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显微结构方法研究了Sn及合金在一定的钎剂作用下与Al的相互作用。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研究了锡及其7种锡合金钎料与Al的相互作用。Sn-Zn、Pb-Sn-Zn与Al相互作用后,在Sn合金层内和作用界面上有针状固溶体相生成。部分Sn合金在合适的钎剂作用下与Al有较好的润湿效果和界面反应。
    高精度求解密度泛函理论方程的方法与程序
    洪功义, 刘文剑, 黎乐民
    1996, 32(2):  172-18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发展,要求提高其计算精度。我们在分析产生计算误差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对策,设计了求解Kohn-Sham方程的方案和计算程序,使得在合理的计算量范围内可以达到总能量具有8位有效数字,比常用的DVM结果的精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能满足当前一般量子化学研究工作的要求。本文对该方法和程序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6个小鼠ES细胞系的建立和鉴定
    胡新立, 尚克刚
    1996, 32(2):  248-25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报道从小鼠129/ter品系中建成6个胚胎干细胞系,经过核型检查,体内、体外分化等鉴定后发现,6个细胞系中有2个细胞系是正常二倍体,其中ES细胞系MESPU 13为XY型,其核骨架蛋白质成分相当于3~4d(天)的鼠胚细胞的核骨架成分,可长期维持二倍体未分化状态,并具有高效的嵌合能力。核型不正常的细胞系所形成的畸胎瘤生长较快,但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核型正常的ES细胞有所不同。对影响建系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
    (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酯为软段嵌段聚酯氨酯的合成、表征以及生物降解性
    黄祖秀, 邵际平
    1996, 32(2):  140-14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通过开环聚合,合成了双端为羟基,不同分子量、不同配比的(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酯。用红外、核磁、端基滴定、DSC等手段,对其组成、端基结构、分子量及热分析性能进行了测定,并进一步合成了以共聚酯为软段,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链节为硬段的嵌段聚酯氨酯,进行了物性测定与体外降解试验,着重讨论了软段组成与分子量对嵌段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钛(Ⅳ)-槲皮素-氯酸盐体系极谱催化波的研究
    拓宏桂, 贺维军, 李南强
    1996, 32(2):  163-16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pH3.2氯乙酸盐缓冲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钛(Ⅳ)-槲皮素-氯酸盐催化波,其二阶导数检测限达7.0×10-9mol/L。已成功地应用于纯金属镁中10-4%钛的测定,并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Ti(Ⅳ)∶槲皮素=1∶1,平行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4.8×105(mol/L)-1·s-1
    小鼠心脏缺灌和再灌早期乳酸脱氢酶释放规律
    周未艾, 高天礼
    1996, 32(2):  239-24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离体小鼠心脏,用Langendorff法灌流,平衡10min后全心缺灌,于再灌期最初5min内按一定时间顺序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浓度(U/L),作为心肌细胞损伤的指标。实验分3组,分别采取不同的缺灌时间:5min,10min和15min。平衡期LDH释放对照值3组分别为(7.8±0.8)、(7.9±0.7)和(7.6±0.7)U/L。缺灌期即开始LDH的大量释放,随缺灌时间加长而递增。再灌期,3组LDH均呈现双相释放,第Ⅰ峰出现于再灌开始15s,峰值极高,分别为:5min缺灌组:(55.4±3.8)U/L;10min组:(86.8±5.4)U/L,15min组:(96.2±6.8)U/L,均与各自平衡期对照值差异显著(p<0.001)。该峰升降迅速,主要反映缺灌对心肌的损伤。第Ⅱ峰出现于再灌早期第180~240s之间,峰值较低。3组分别为(15.4±2.0)、(17.3±1.6)和(15.9±1.4)U/L。3组之间,除第Ⅰ峰峰值5min组与10min组、15min组差异显著外,其余各点均无显著差异。此外,统计了再灌期5 min内出现的心律失常,有室性早搏(PVC)和室速(VT)。PVC次数在上述3组中分别为187±17,217±10和244±14。VT所占时间在这3组中分别为(10±2)s,(22±3)s,(24±2)s。再灌期正常窦性节律时间(NSRT)分别为(214±SD29)s(SD为标准差),(196±SD24)s和(183±SD24)s。实验首次用小鼠离体心脏建立了一个以心肌LDH释放为指标的实验模型,为深入研究缺血再灌对心脏损伤及其防护提供了方便和新的可能性。
    浙江沿海中全新世古气候、古环境初步分析
    江大勇, 杨守仁
    1996, 32(2):  199-20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次通过对浙江象山爵溪镇下沙、大岙和岱山大长涂岛小沙河3个中全新世海滩岩剖面进行以动物群分析为基础,应用δ18O和14C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初步分析了浙江沿海中全新世的古气候、古环境。认为海滩岩中热带贝类的出现是中全新世时气候变暖的结果。当时热带向北扩展到了浙江中北部地区,可分为3个暖期:6 040 aBP前、5 860~3 218 aBP和2 875~2 770 aBP,其中5 860~3 210 aBP较暖,它又可分为:5 860~5 490 aBP,5 490~4 110 aBP和3 765~3 210 aBP3个阶段,以5 490~4 110 aBP为最暖期,由δ18O计算的古气温约比现今当地高5~6℃。还由微量元素等特征推测了当时的古环境。
    多脉茵芋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洪杰, 管宁宁, 张明哲
    1996, 32(2):  135-13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多脉茵芋(Skimmia laureola ssp. multinervia)中获得两组挥发性成分A和B。用GC/MS方法从中鉴定出了新植二烯、月桂酸甲酯等18种化合物,其中GC/IR技术对组分A是鉴定化合物结构的一个补充手段。
    半菁化合物热行为和晶体结构的研究
    王科志, 黄春辉, 周永芬, 徐光宪, 周其凤, 林秀云
    1996, 32(2):  146-15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了5个不同烷基链长的半菁化合物:Me2NC64CH=CHC54 NCnH2n+1Br(n=16, 12, 4, 2和1)。由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差热(DTA)、热重(TG)谱、微分扫描量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研究结果,讨论了烷基链长的变化对半菁化合物有关性质的影响。首次发现n=16时半菁化合物为近晶型双变性液晶,90°偏光显微镜下,呈典型的焦锥织态结构。测定了化合物Me2NC64CH=CHC54NC25Br·nH2O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6125(9), b=1.739 1(12), c=1.878 4(8) nm, β=99.794(8)°, V=5.220(5) nm3, Z=12。
    应用CS在Ag-S键中的插入反应生成新型Ag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
    Ⅳ 四核银簇合物(Ph3P)4Ag4Br4的形成与晶体结构
    金祥林, 汤卡罗, 曾辉, 唐有祺
    1996, 32(2):  151-15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CS在AgS键中的单核插入产物(Ph3P)2Ag(S2CSR)(R=C6H5或 C6H2Pri3-2,4,6)与1,2-二溴乙烷-异丙醇混合溶剂反应,生成一个中性四核银簇合物(Ph3P)4Ag4Br4,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
    钒(Ⅳ)-槲皮素极谱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
    拓宏桂, 李南强
    1996, 32(2):  168-17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pH5.2的醋酸盐缓冲底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V(Ⅳ)-槲皮素络合物吸附波。钒浓度在1.0×10-7 mol/L--1.0×10-5 mol/L范围内与二阶导数波峰高成正比关系,检测下限为7.0×10-8 mol/L。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组成为V(Ⅳ)∶Qu=1∶1,条件稳定常数为3.3×105。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3.9 s-1
    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阎凤鸣, 李松岗, 许崇任, 林昌善
    1996, 32(2):  254-26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叶碟法(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和取食称重法,测定并肯定了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在叶碟法中,非选择性拒食率低于选择性拒食率;本实验结果表明, 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可能有一定影响,对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深刻影响,幼虫体重降低,发育迟缓,蛹重降低,并出现畸形蛹。亚洲玉米螟的蛀孔绝大部分在植株节间的下部,而该部位的丁布含量最高,这种现象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植物基因工程的现状与展望
    朱玉贤
    1996, 32(2):  261-27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80年代以来植物基因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药用蛋白,用工程病毒为载体生产药用蛋白,改进植物品质及逆境适应性,提高光合作用和固氮效率,抗除草剂工程植物及工程微生物与生物医学的关系等作了可行性分析和前景预测。
    变温磁园二色谱研究叶绿素与镧的复合物
    李赛君,张完白,高松,吴瑾光,井上秀成
    1996, 32(2):  182-18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甲醇和醋酸体系中合成得到翠绿色的叶绿素镧配合物,研究了它和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a的紫外可见光谱,并首次研究了它们的磁园二色性谱(MCD谱)。叶绿素镧的UV-Vis谱和MCD谱与叶绿素a的相似,但是与脱镁叶绿素a有明显的区别,从而证明了镧离子已配位到叶绿素的卟啉环上,并形成了金属叶绿素镧的配合物。三者的变温MCD谱均含有C项的贡献,对于C项的来源,初步推测为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这有待于EPR谱和更宽温度范围的MCD研究来确认。此外,由MCD谱推断叶绿素镧与叶绿素a具有相似的单层结构。
    造山带逆冲与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平衡关系的定量讨论——以库车陆内前陆盆地为例
    张明山, 钱祥麟, 李茂松
    1996, 32(2):  188-19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的盆地称之为前陆盆地。近年来关于陆内(板内)造山的理论进一步拓宽了前陆盆地的含义。笔者建议将毗邻大陆板内造山带的拗陷盆地命名为陆内前陆盆地,并可以与典型前陆盆地类比。造山带向前陆区逆冲引起山麓带岩石圈的构造响应,形成前隆和前陆盆地。不同地区的前陆盆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演化阶段性也有许多差别。它们受岩石圈基底性质和大地构造位置,造山带隆升和剥蚀,前陆盆地沉积速度和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最新的方法是采用校正的构造回剥曲线、时间段曲线、沉积速率等定量数值描述造山冲断楔和前陆盆地间的构造-沉积平衡关系,即山体隆升逆冲与盆地构造沉降的平衡,以及山体逆冲推移与盆地沉积间的平衡。南天山南麓库车陆内前陆盆地为典型的封闭系统,是理想的研究区。上述方法对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的分析表明,经过校正的回剥曲线反映逆冲和沉降更为精确。结合时间段曲线,沉积速率和区域地质资料能得出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生储盖组合与储油构造形成的主要时期和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佐证。
    杜仲形成层活动周期中多糖贮量和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
    罗立新, 崔克明, 李正理, 李举怀
    1996, 32(2):  231-23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杜仲(Eucommia ulmoides)枝条中的多糖颗粒经I-KI溶液染色不显蓝黑色反应,偏光显微镜检查也不显示各向异性。髓、木质部、木射线和皮层薄壁细胞内多糖贮量的变化和形成层的活动周期有关:从5月下旬至12月中旬,逐步积累;从1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则逐步消失。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的多糖颗粒很少,而且没有季节性变化。淀粉酶同工酶酶谱在不同组织中不同,并随形成层的活动状态而变化,但与多糖颗粒的积累和消失无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