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2年 第3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2-01-20
    一种嵌入式小波四叉树帧间编码算法
    王明辉,彭立中
    2002, 38(1):  1-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了一种新的嵌入式小波四叉树帧间编码算法。算法对于运动补偿余量误差帧首先进行小波变换,并选取适当的阈值,用重要图表示大于该阈值的重要系数。根据残差帧小波系数的统计特性,用四叉树方法编码重要图,并对重要系数作位面编码,生成嵌入式码流。实验表明,与EZW,ZTE等算法相比较,该算法编码效率高,复现图像质量好。
    廖山涛一个组合引理的又一证明
    张勇
    2002, 38(1):  8-1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出廖山涛一个关键的组合引理一个几何式的证明。
    一类具有正负系数的中立型方程的振动性
    张晓声,王铎
    2002, 38(1):  11-1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出中立型方程d/dt[x(t)-R(t)x(t-r)]+P(t)x(t-τ)-Q(t)x(t-δ)=0振动的充分条件。这里R(t)+∫tt-τ+δQ(u)du-1可以是变号的,并且不要求∫t0s[P(s)-Q(s-τ+δ)]∫s[P(u)-Q(u-τ+δ)]duds=∞.
    旋转柔性梁的振动控制仿真及实验探讨
    祝发荣,黄清华,陈德成
    2002, 38(1):  24-2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综合比较已有文献所建立的刚体-柔性附件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微元法为根据提出对旋转柔性梁运动方程中各项的理解,澄清了某些文献中模糊的认识。利用位置正反馈控制律,对旋转耦合系统中柔性梁的振动控制进行了数值仿真。并进一步利用压电陶瓷作为传感器和致动器,从实验上探讨旋转柔性梁的振动控制并给出了初步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自然对流边界层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的实验研究
    颜大椿,张汉勋
    2002, 38(1):  18-2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对流边界层的稳定性由浮力振型失稳开始,并随着浮力振型的湍流化进入非线性阶段,与此同时,无粘性振型在外层开始失稳。实验结果表明,修正格拉斯霍夫数(Grashof) G>100时,浮力振型破碎并在最大速度点附近形成湍流层;当G>170时,外层无粘性振型湍流化而近壁层的粘性不稳定性开始失稳,形成中层-外层-内层三种流动不稳定机制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
    在状态阵可交换下单输入饱和系统的平衡点的判别
    郭树理,黄琳,楚天广
    2002, 38(1):  30-3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首先引入了饱和系统平衡点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单饱和输入下,开环,闭环均稳定或其一稳定时的平衡点的分布规律及判别准则;最后指出,当原点全局渐近稳定时,其余非零稳定平衡点均为伪平衡点的必要性。
    Unix下基于用户的网络访问控制和审计
    李俊,李海涛,王波
    2002, 38(1):  35-3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于多用户的Unix需要有基于用户的网络访问控制和审计。通过在Solaris中编写网络模块iplog的方法,在内核之外实现了访问审计,增强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这种方式在网络负载不大的情况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RFQ电极参数计算和加工程序 — RFQPOLE
    颜学庆,陆元荣,吴瑜,张宏林,高淑丽,方家驯
    2002, 38(1):  39-4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RFQ加速器电极参数计算程序FRQPOLE。该程序可以直接调用RFQ束流动力学计算程序PARMTEQ的输出文件,采用准正弦近似求出加速器电极极面参数随纵向位置z的关系。然后以北京大学26MHz 1MeV O+的微翼型RFQ电极为例进行了计算,求解出电极极面参数后给出直观的电极图形和铣刀模拟加工过程。
    PDHF方法对sdg区奇A115~123I的能谱研究
    刘英太,廖继志
    2002, 38(1):  44-4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将近似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Fock(PDHF)方法用于3s-2d-1g壳层区的5个奇A核115~123I。计算了它们的基态带及低激发带能谱,并与实验能谱作了比较,发现利用PDHF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能级符合很好。
    模拟压控移相器
    陆元荣,W Gutowski
    2002, 38(1):  49-5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利用铁氧体磁环制作窄带3dB耦合器的原理和方法,详细分析了利用此耦合器设计制作模拟压控移相器的理论和制作技巧,以及所制作的多种频率的压控移相器的测试技术指标和实际运行情况。
    IP波长路由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王勇,殷洪玺,徐安士,吴德明
    2002, 38(1):  57-6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计了一种新的骨干网中实现IP波长路由的方法,称为DPDP(缺省波长和专用波长),设计实验验证了节点结构设计、工作流程和相应通信协议设计的合理性,最后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低剂量辐照条件下的MOSFET因辐照导致的阈值电压漂移的模拟
    万新恒,张兴,高文钰,黄如,王阳元
    2002, 38(1):  63-6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导了MOSFET器件阈值电压漂移与辐照剂量和辐照剂量率之间的解析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参数提取方便,适合于低辐照总剂量条件下的MOS器件与电路的模拟。并进一步讨论了MOSFET的辐照敏感性。结果表明,尽管PMOS较之NMOS因辐照引起的阈值电压漂移的绝对量更大,但从MOSFET阈值电压漂移量的摆幅这一角度来看,在低剂量辐照条件下NMOS较之PMOS显得对辐照更为敏感。这一研究结果可能为辐照剂量学提供新的应用思路。
    线性变换SERM分解选取的快速方法
    韦长江,郝鹏威,石青云
    2002, 38(1):  69-7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给出了一种线性变换的整数SERM分解的选取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SERM分解的近似最优结果是大量存在的,而且这些近似最优结果的分布是分散的,当分解结果的误差度量比较小时的时候,有当置换矩阵相近时,分解结果的误差也相近的实验事实。基于此观察结果,给出了基于局部搜索的SERM分解的近似最优分解方法,可以得到非常接近最优分解的结果。此方法的收敛速度很快,只需很少的几次搜索即可得到可以实用的结果,同时我们利用所选取的分解结果做了无失真图像压缩的实验,并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1997年强厄尔尼诺事件预报及其检验
    魏松林
    2002, 38(1):  77-8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赤道东太平洋(0°~10°S,90°~180°W)海水表面温度(SST)距平值表征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指数(ENI)。根据ENI定义出1870-2000年期间25次厄尔尼诺事件和26次拉尼娜事件,采用ENI三周期叠加预报模式提前6个月预测出1997年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为较准确预测出1998年嫩江特大洪水提供了预报依据。
    多模态模型及其在气候分析中的应用
    王蕾,康杜鹃,李晓东
    2002, 38(1):  83-8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气候要素的概率分布进行了讨论,根据这些概率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多模态模型,并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对赤道平流层纬向风、ENSO指数(ESI)序列、冰岛Reykjavik(21.90°W, 64.13°N)气压和瑞典温度、北半球树木年轮等数据的分析表明:气候系统中多模态现象具有普遍性。
    城市及乡村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刘树华,李洁,文平辉
    2002, 38(1):  90-9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立了一个研究城乡非均匀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模式。模拟了城市及郊区、乡村下垫面的地面热量通量、地表温度、混合层高度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等特征。对城乡之间的差别进行了对比。模式主要依赖于以下参数和物理量:地面反照率、下垫面粗糙度、土壤的可含水量、下垫面的热容量和热扩散系数、云量等参数。结果表明,本模式能合理地模拟不同地表热量平衡、地表气温、混合层高度、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位温廓线等,以及它们的日变化。该模式所取参数主要针对北京市,时间为九月初,对于其他城市,参数应作相应的调整。本模式还可以用于其他均匀或非均匀下垫面的模拟。
    关于热红外多角度遥感扫描方向的选取问题
    徐希孺, 陈良富
    2002, 38(1):  98-10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回答了表征农作物行播结构特征的植株高(H)、垄宽(W)与垄间距(D)对行播作物热辐射方向性产生何种影响的问题。为了减少多角度热辐射亮度值之间的相关性,只有当扫描方向与垄向相互垂直(φ=90°)时,它的相关系数最少,有利于反演TvTs。而顺垄扫描则相关系数最高,且对方位角变化敏感,不利于TvTs的精确反演。
    大同地裂缝灾害形成机理
    李树德,袁仁茂
    2002, 38(1):  104-10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大同市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已产生9条地裂缝,总长30.8km,其展布为NE-SW或NEE-SWW方向。通过对地裂缝分布及其特征的研究,发现大同地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新生代以来,大同盆地受来自青藏高原和太平洋方向的侧向挤压,而导致右旋剪切拉张以及地幔上隆,使区内地壳减薄,基底地壳断裂发展到上地幔。于是,伴随着断陷作用而发生地震和地裂缝,而且地裂缝仍在扩展中。
    自适应型WebGIS构成模式初探
    程承旗,胡雪莲
    2002, 38(1):  115-12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元数据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流行的WebGIS结构模式的不足,拓展了元数据的概念,提出了程序元数据的概念,并基于其上提出了构件灵活配置的应用分布模式,较好的解决了Internet环境下系统应用的灵活配置及分布式数据的共享的问题。
    青藏高原东部囊谦第三纪盆地沉积构造特征
    王世锋, 伊海生, 王成善
    2002, 38(1):  109-11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叙述了青藏高原东部囊谦盆地的构造环境,地貌特征,地层的岩相、沉积体系、古流向等特征及盆地火山岩出露状况。指出盆地形成于走滑拉张环境,盆地沉积环境为近源、快速堆积,沉积体系不对称分布且相变迅速,物源区单一性,古流向的变化表明了盆地的不断加大及控制盆地的扎曲断裂的持续活动性。
    连续分心实验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吴艳红,朱滢
    2002, 38(1):  121-12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汉字为材料,在即时回忆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 在30s延迟实验中, 表现出明显的首因效应,但近因效应消失;在连续分心实验范式中证明长时记忆中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说明现有理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联想记忆和绝对记忆的概念,成功地解释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性质之差异。
    管理者个人影响力的测量与分析
    谢晓非, 陈文锋
    2002, 38(1):  127-13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条目的收集、问卷设计、施测以及问卷结构效度检验的完整过程,形成"管理者个人影响力"问卷;并根据3个评价标准对问卷条目进行了筛选。经条目筛选后的问卷其结构效度得到改善。3个分量表表现出个人风格5.8(SD=0.4895)>权力规范5.1(SD=0.6223)>相互关系4.7(SD=0.6189),说明管理人员影响下属主要依赖自身魅力,注重建立非正式的权威,这也的确是最有效和值得倡导的方式。管理人员中存在两类被试在权力、关系、人格3个变量上的均值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它表明在这3个变量上明显存在高分组与低分组。低分组被试在对下属的影响方式上,有可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有必要通过培训对他们加以提高。本研究为管理者个人影响力的培训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
    包 燕
    2002, 38(1):  136-14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分配注意范式探讨了短时记忆编码和提取所需的注意资源。研究发现:与集中注意相比,编码阶段进行第二作业导致记忆成绩显著降低,而提取阶段进行第二作业则对记忆成绩没有影响。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的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编码是需要较多注意资源的控制加工,而短时记忆提取则是相对无需注意资源的自动加工。这与当前关于长时记忆的研究结果类似,而与早期以第二作业成绩为测量指标的短时记忆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视觉神经表征中底-顶和顶-底的双向激活
    ——来自人与猴的实验证据
    秦速励,沈政
    2002, 38(1):  142-14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以来,建立在坚实生理学证据之上的底-顶加工说和特征检测理论在视觉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对于顶-底加工人们只能靠一般常识,即知识或经验通过激活记忆中的神经表征影响视觉过程。但是近年来,来自人和猴的研究为顶-底的加工提供了实验证据。 首先位于猴腹侧加工系统内的物体和面孔视觉记忆表征,提供了神经编码是怎样创立、组织和再激活的最佳实验证据。联想性编码是通过学习由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神经元建立的,这些神经元具有将时间性关联刺激的表征联系起来的能力。其次,不仅来自视网膜的底-顶信号,而且来自前额叶的顶-底信号都能触发联想性编码的提取,既可以作为有意识回忆的神经基础,又是顶-底加工影响视觉过程的基础。脑损伤病人研究、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人类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和猴fMRI研究以及猴细胞电生理分析相结合,将进一步加强人们对视觉脑机制的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