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麻伟娇, 卫延召, 李霞, 陶士振, 李勇广, 赵铮亚.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远源、次生油气藏成藏过程及主控因素[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6): 1195-1204. |
[2] |
周宾, 关平, 魏恒飞, 张永庶, 付玲, 于川淇.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致密油新类型的发现及其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1): 37-49. |
[3] |
范俊佳,潘懋,周海民,柳少波,卓勤功,郑永平. 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油气运移路径及充注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3): 507-514. |
[4] |
李?,师永民,唐亮田,杨成. 多层系断块油藏二次开发地下认识体系重构---以沾化凹陷河滩油田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5): 813-818. |
[5] |
张巍,关平,韩定坤,孟仟祥,谢小琴,简星,刘若冰. 川东北地区三叠-侏罗系陆相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5): 826-838. |
[6] |
潘文庆,张巍,于红枫,于红娇,张正红,关平,简星. 塔里木盆地跃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成因机理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4): 603-613. |
[7] |
鞠玮,侯贵廷,肖芳锋. 墨西哥湾盆地陆棚区油气田数量与储量规模的分形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6): 1049-1055. |
[8] |
张立伟,师永民,李江海. 徐家围子断陷营一段火山岩旋回测井响应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3): 481-487. |
[9] |
吕红华,任明达,柳金诚,李有利. Q型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6): 740-745. |
[10] |
吕红华,夏正楷,江波,任明达,李有利. 数学地质方法在储层沉积相分析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4): 462-469. |
[11] |
王美娜,李继红,郭召杰,王伟峰. 注水开发对胜坨油田坨30断块沙二段储层性质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6): 855-863. |
[12] |
侯贵廷, 王文明, 杨默涵. 砂体非线性分布的定量研究方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2): 184-188. |
[13] |
孙旭光, 陈建平, 郝多虎. 塔里木盆地煤显微组分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及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37(6): 832-838. |
[14] |
孙旭光, 王关玉,金奎励. 贵州水城晚二叠世树皮体成烃的演化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6(2): 209-213. |
[15] |
曾凡刚, 妥进才, 李源, 蔡春芳. 广西3种褐煤芳烃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34(6): 793-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