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佳益, 董琳, 石开波.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寒武系第二统肖尔布拉克组内的颤藻化石[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60(3): 475-488. |
[2] |
于鑫, 孙作玉, 孟庆强, 季承, 周敏. 巢湖地区早三叠世晚斯密斯亚期含鱼化石碳酸盐岩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2): 225-240. |
[3] |
谭宇, 关平, 庞磊, 刘沛显, 周叶骏. TSR反应中地球化学条件的热力学估算[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1): 148-158. |
[4] |
何勇, 刘波, 刘红光, 石开波, 王远翀, 姜伟民.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通古孜布隆剖面下奥陶统蓬莱坝组白云石化流体来源及白云岩成因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4): 781-791. |
[5] |
刘红光, 刘波, 张学丰, 曹鉴华, 黄臣军, 刘格云, 吴双林.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及演化[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2): 373-384. |
[6] |
庞大卫, 蒋飞虎, 慕小水, 彭杨, 董琳. 东濮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湖相沉积与地球化学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1): 49-60. |
[7] |
张单明;秦善;刘波;巫翔;张学丰;刘建强;田永净. 碳酸盐岩H2S 平衡体系原位溶蚀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4): 745-754. |
[8] |
杨云坤,刘波,秦善,罗平,张单明,周明辉,石开波,田永净. 基于模拟实验的原位观察对碳酸盐岩深部溶蚀的再认识[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2): 316-322. |
[9] |
李文山,李江海,周肖贝,李维波,王洪浩,杨静懿. 塔里木盆地中央高磁异常带成因: 来自地震反射剖面的新证据[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2): 281-287. |
[10] |
刘瑞娟,关平,简星,田伟. 塔里木盆地基性岩“球粒”特征及成因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4): 614-620. |
[11] |
郎晓玲,彭仕宓,康洪全.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5): 775-784. |
[12] |
崔欢,关平,简星. 塔北西部岩浆热液?地层水流体系统及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响应[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3): 433-443. |
[13] |
张鹏,侯贵廷,潘文庆,琚岩,张庆莲,李乐,舒武林. 新疆柯坪地区碳酸盐岩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5): 831-836. |
[14] |
张友,邓荣敬,刘念周,徐备. 柴达木盆地西部上干柴沟组上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4): 431-438. |
[15] |
孙旭光, 陈建平, 郝多虎. 塔里木盆地煤显微组分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及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37(6): 832-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