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宇宁, 孟智勇, 雷蕾, 易笑园, 刘泓君, 李飒. 中国东北冷涡背景下连续发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演变特征个例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3): 421-433. |
[2] |
唐继顺, 刘晓阳, 刘均慧, 李爱国, 王鹏飞. 北京低边界层雨滴谱的垂直分布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6): 1045-1057. |
[3] |
张静怡, 秦华鹏, 翟艳云. 渗透铺装蒸发强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5): 934-940. |
[4] |
邢英华, 程翔, 秦华鹏, 赵志杰. 基于HSPF的绿色基础设施水文效应模拟——以大浪河流域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5): 1053-1059. |
[5] |
张香丽, 赵志杰, 秦华鹏, 江燕. 常州市不同下垫面污染物冲刷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3): 644-654. |
[6] |
徐志搏, 王钧, 曾辉. 我国东中部地区小时降雨集聚时空特征[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4): 597-606. |
[7] |
张春喜,王迎春,王令,丁青兰,陶祖钰. 一次短历时特大暴雨系统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4): 647-650. |
[8] |
丛威青,李铁锋,潘懋,庄莉莉. 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的区域降雨型地质灾害动力学预警方法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2): 212-216. |
[9] |
郑永光,陈炯,费增坪,王洪庆,张焱.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2): 157-165. |
[10] |
丛威青,潘懋,任群智,李仁锋,李铁锋. 泥石流灾害多元信息耦合预警系统建设及其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4): 446-450. |
[11] |
曹治强,刘辉志,李万彪,童科,牛晓蕾.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微波辐射和闪电特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5): 731-739. |
[12] |
刘伟, 张庆红. 登陆台风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1): 73-79. |
[13] |
刘淑媛,陶祖钰, 孙健. 用香港风廓线雷达资料看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模拟能力[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9(3): 375-380. |
[14] |
吴庆丽, 李亚萍, 高慧琳, 郑永光, 李万彪. 1998年7月20~25日湖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9(1): 51-57. |
[15] |
孔宁宁,曾辉,李书娟.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地形分异格局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8(4): 543-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