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宇宁, 孟智勇, 雷蕾, 易笑园, 刘泓君, 李飒. 中国东北冷涡背景下连续发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演变特征个例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3): 421-433. |
[2] |
吴多常,孟智勇. 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的移动和地面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3): 463-470. |
[3] |
韩雷,王洪庆,林隐静. 光流法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5): 751-755. |
[4] |
韩雷,张焱,王洪庆. 腐蚀方法在风暴自动识别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4): 592-596. |
[5] |
张春喜,王迎春,王令,丁青兰,陶祖钰. 一次短历时特大暴雨系统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4): 647-650. |
[6] |
郑永光,陈炯,费增坪,王洪庆,张焱.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2): 157-165. |
[7] |
梅珏,梁旭东,吕环宇. 单Doppler雷达IVAP风场反演试验[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1): 48-54. |
[8] |
游春华,蔡旭晖,宋宇,郭虎. 京津地区夏季大气局地环流背景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6): 779-783. |
[9] |
曹治强,刘辉志,李万彪,童科,牛晓蕾.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微波辐射和闪电特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5): 731-739. |
[10] |
邵明轩,陈敏,陶祖钰,陈露. 用四维变分法同化自动站降水资料[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5): 701-709. |
[11] |
胡小明,刘树华,梁福明,王建华,刘和平,李炬,王迎春. 北京区域近地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4): 514-522. |
[12] |
朱晓金,张庆红. 台湾地形对1998年6月7—8日中尺度对流系统降雨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3): 388-398. |
[13] |
刘伟, 张庆红. 登陆台风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1): 73-79. |
[14] |
刘淑媛,陶祖钰, 孙健. 用香港风廓线雷达资料看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模拟能力[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9(3): 375-380. |
[15] |
吴庆丽, 李亚萍, 高慧琳, 郑永光, 李万彪. 1998年7月20~25日湖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9(1): 5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