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明佳, 孙建宝, 薛莲, 沈正康. 广域InSAR时序分析技术对华北平原地表形变的监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9(6): 934-944. |
[2] |
张新悦, 冯禹昊, 曾辉, 唐志尧. 1982—2014年华北及周边地区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1): 153-161. |
[3] |
曲恬甜, 闫涛, 张文, 曾辉. 落叶松人工林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和生物量对氮添加的响应[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3): 587-596. |
[4] |
上官淮亮, 刘鸿雁, 胡国铮, 郭伟超. 干旱林线区不同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格局及其主导因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3): 553-560. |
[5] |
庞菲, 李秋根, 刘树文, 王宗起, 柳政甫, 梅可辰. 吕梁地区宁家湾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55(1): 133-147. |
[6] |
周庭红, 黄宝春, 贾舒斐, 梁雅伦, 张东海, 赵千, 张也, 闫永刚. 华北地块沁水盆地下三叠统刘家沟组古地磁倾角浅化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54(3): 521-534. |
[7] |
李鹏飞, 冯瑶, 赵昕奕. 2002—2011年华北平原北部农田缺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6): 1112-1118. |
[8] |
莫南,郭磊,童英,王涛,刘江,李建波. 华北北缘大青山小井沟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6): 1021-1034. |
[9] |
赵鹏,刘波,秦善. 京津晋冀寒武系第三统鲕粒灰岩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5): 825-830. |
[10] |
罗红玲,吴泰然,赵磊. 乌拉特中旗二叠纪I型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5): 805-820. |
[11] |
贺元凯,吴泰然,罗红玲,张文.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新太古代的陆-陆碰撞事件: 来自合教S型花岗岩的证据[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4): 571-580. |
[12] |
关佳欣,李成才. 我国中、东部主要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和变化[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2): 185-191. |
[13] |
凤永刚,刘树文,吕勇军,田伟,柳小明. 冀北凤山晚古生代闪长岩-花岗质岩石的成因: 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制约[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1): 59-70. |
[14] |
侯贵廷,钱祥麟,李江海.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8(4): 493-496. |
[15] |
许保良, 王式洸, 韩宝福, 阎国翰, 何中甫. 富集性和亏损性A型花岗岩(以华北燕山和新疆乌伦古河地区岩石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34(2): 352-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