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宇宁, 孟智勇, 雷蕾, 易笑园, 刘泓君, 李飒. 中国东北冷涡背景下连续发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演变特征个例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8(3): 421-433. |
[2] |
王一川,张庆红. 2008年残奥会一次预报失败天气个例的数值模拟不确定性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4): 647-654. |
[3] |
张雯雯,刘黎平,阮征,葛润生. 风廓线雷达去地杂波方法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7(1): 79-84. |
[4] |
张春喜,王迎春,王令,丁青兰,陶祖钰. 一次短历时特大暴雨系统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4): 647-650. |
[5] |
郑永光,陈炯,费增坪,王洪庆,张焱.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43(2): 157-165. |
[6] |
鄢俊一,王洪庆,张焱,郑永光,张春喜. 卫星资料在中尺度模式ARPS中的应用[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42(6): 791-796. |
[7] |
曹治强,刘辉志,李万彪,童科,牛晓蕾.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微波辐射和闪电特征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5): 731-739. |
[8] |
邵明轩,陈敏,陶祖钰,陈露. 用四维变分法同化自动站降水资料[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5): 701-709. |
[9] |
朱晓金,张庆红. 台湾地形对1998年6月7—8日中尺度对流系统降雨的影响[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3): 388-398. |
[10] |
王宝民,柯咏东,桑建国. 城市街谷大气环境研究进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41(1): 146-153. |
[11] |
刘伟, 张庆红. 登陆台风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40(1): 73-79. |
[12] |
吴庆丽, 李亚萍, 高慧琳, 郑永光, 李万彪. 1998年7月20~25日湖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39(1): 5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