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1998—2019年三峡水库磷浓度及形态变化, 并进行通量汇算。研究时段分为3个阶段: 1998—2002年(阶段I, 三峡水库运行之前)、2003—2012年(阶段II, 过渡时期)和2013—2019年(阶段III, 三峡水库实现175 m正常蓄水位, 且金沙江下游段向家坝水库运行后), 以阶段I和III为重点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三峡成库、水位抬高及金沙江向家坝水库和溪洛渡水库的运行, 三峡水库悬浮泥沙浓度值已降至很低(常年回水区2013—2019年均值为42 mg/L, 丰水期均值为96 mg/L)。22年间, 泥沙入库量和出库量皆呈下降趋势。三峡成库后的2003—2012年, 泥沙淤积量巨大(平均1.546 亿 t/a); 向家坝成库后的2013—2019年, 泥沙淤积大为减少, 淤积量仅为2003—2012年的37%。2013年是三峡库区磷污染程度由加重趋势至减轻趋势的拐点, 之后三峡水库总磷和溶解态磷浓度皆呈显著下降趋势。三峡水库磷的主导形态由颗粒态变为溶解态, 溶解态磷占比由成库前的39%上升为2017—2019年的 69%。2004—2012年是总磷滞留的高峰期, 期间总磷入库量大且年际波动大, 约60%的磷随泥沙发生沉降, 年均滞留量为8.222 万 t/a; 2013—2019年, 总磷入库量大幅度减小且年际波动变小, 入库和出库磷通量趋于平衡。总磷、溶解态磷和颗粒态磷通量均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河流泥沙总磷浓度与泥沙含量正相关的实质是颗粒态磷浓度与泥沙含量的正相关。总磷浓度、通量和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泥沙含量下降和磷污染控制。
娄保锋, 余明星, 黄波, 杨妍, 林晶晶. 1998—2019年三峡水库总磷浓度与形态变化及通量汇算[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60(3): 548-562.
LOU Baofeng, YU Mingxing, HUANG Bo, YANG Yan, LIN Jingjing. Variation of Concentration, Form and Flux of Phosphoru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from 1998 to 2019[J].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2024, 60(3): 54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