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过刊浏览
编委会
联系我们
编辑部公告
English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江崎洋一[Author]) AND 1[Journal]) AND year[Order])
AND
OR
NOT
文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摘要
分类号
DOI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贵州罗甸大文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海平面变化及其全球对比
王海峰,刘建波,江崎洋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Select
2.
四川华蓥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稳定碳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成因
崔莹,刘建波,江崎洋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
574
)
可视化
收藏
对四川华蓥楼房湾剖面稳定碳同位素进行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碳同位素变化趋势与全球变化基本一致。早三叠世早期Δ
B
平均值高于晚二叠世晚期,指示海水中磷酸盐浓度的增大和初级生产力的繁盛。从晚二叠世末期开始δ
13
C
carb
的缓慢降低是由大规模火山作用以及陆地风化作用加强造成的;早三叠世最早期δ
13
C
carb
和δ
13
C
org
的快速同步降低所代表的全球碳循环变化主要受控于生物集群绝灭的主幕及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底部缺氧水上涌。总之,二叠-三叠纪之交碳同位素变化是火山作用、海平面变化、海洋和陆地生物集群绝灭以及缺氧水上涌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Select
3.
安徽东至早奥陶世红花园组生物礁: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前的微生物礁
曹隽,刘建波,江崎洋一,足立奈津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
798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安徽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的生物礁、微生物岩进行研究,发现蓝绿菌类?Girvanella在生物礁中大量分布,是生物礁的主要造礁成分。其他造礁生物包括瓶筐虫、石海绵、腹足类、腕足类、棘皮类等。Girvanella?以散乱分布、包壳、组成内碎屑以及与海绵伴生等4种方式在本区生物礁中存在,并且在生物礁成礁过程中以生物本体矿化作用及粘结、捕获颗粒的作用形成生物礁格架;瓶筐虫及石海绵为生物礁中的居住者,因此,生物礁性质为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微生物起到了主要的造礁作用。此外红花园组典型含生物礁沉积序列是由底部的生屑灰岩基底、中部的海绵层(少量微生物岩)及顶部的微生物岩组成的。通过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生物礁的对比发现,东至建新剖面红花园组中瓶筐虫/石海绵-微生物礁的发育及微生物的繁盛是全球性的,是由于底栖生物扰动对潮下带微生物发育影响尚未彰显造成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