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丁文龙, 樊太亮, 黄晓波, 等. 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古构造应力场模拟与裂缝储层有利区预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34(5): 1‒6
[2] 周新源, 李本亮, 陈竹新, 等. 塔中大油气田的构造成因与勘探方向. 新疆石油地质, 2011, 32(3): 211‒217
[3] 关雎, 李军, 郭秀丽.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25(4): 84‒86
[4] 赵雪凤, 朱光有, 刘钦甫, 等. 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4): 516‒521
[5] 王宏强. 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转换与沉积‒构造格局[D]. 西安: 西北大学, 2001
[6] 操成杰. 川西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与应用[D].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5
[7] 陈清华, 刘池阳, 王书香, 等.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23(2): 196‒202
[8] 贺勇, 韩詹, 白晓亮, 等. 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特征.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 6(3): 10‒15
[9] 焦存礼, 邢秀娟, 何碧竹, 等.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特征与成因类型. 中国地质, 2011, 38(4): 1008‒1015
[10] 张乐, 姜在兴, 郭振廷. 构造应力与油气成藏关系.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18(1): 31‒35
[11] 党犇, 赵虹, 付金华, 等.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特征研究. 天然气工业, 2005, 25(7): 14‒16
[12] 汪必峰, 戴俊生, 盛学香, 等. 牛35 断块沙三中储层裂缝预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33(3): 18‒26
[13] 刘聪, 黄晓波, 樊太亮, 等. 塔中地区奥陶系现今构造应力场模拟及裂缝预测.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2(4): 475‒477
[14] 周新桂, 张利容, 张明利, 等. 欢喜岭油田中潜山带成藏期应力场及裂缝分布.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24(1): 50‒54
[15] 曾联波, 田崇鲁. 构造应力场与低渗透油田开发.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8, 25(3): 91‒93
[16] 王喜双, 李晋超, 王绍民, 等. 塔里木盆地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 石油学报, 1997, 18(1): 23‒27
[17] 侯贵廷. 裂缝的分形分析方法.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994, 2(4): 301‒306
[18] 戴俊生, 汪必峰. 综合方法识别和预测储层裂缝.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10(1): 1‒2, 8
[19] 童亨茂. 储层裂缝描述与预测研究进展.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4, 16(2): 9‒13
[20] 秦启荣, 刘胜, 张宗命. 塔中Ⅰ号断裂带O2+3 石灰岩裂缝期次研究. 天然气工业, 2002, 22(6): 117‒118
[21] Smart K J, Ferrill D A, Morris A P. Impact of interlayer slip on fracture prediction from geomechanical models of fault-related folds. AAPG bulletin, 2009, 93(11): 1447‒1458
[22] 张鹏, 侯贵廷, 潘文庆, 等. 塔里木盆地北缘碳酸盐岩野外构造裂缝发育规律研究. 高校地质学报, 2013, 19(4): 580‒587
[23] 孟庆峰, 侯贵廷, 潘文庆, 等. 岩层厚度对碳酸盐岩构造裂缝面密度和分形分布的影响. 高校地质学报, 2011, 17(3): 462‒468
[24] McQuillan H. Small-scale fracture density in Asmari Formation of southwest Iran and its relation to bed thickness and structural setting. AAPG Bulletin, 1973, 57(12): 2367‒2385
[25] 张庆莲, 侯贵廷, 潘文庆, 等. 新疆巴楚地区走滑张鹏等 塔中地区新近纪构造作用下寒武系应力场模拟与裂缝预测 471 断裂对碳酸盐岩构造裂缝发育的控制. 地质通报, 2010, 29(8): 1160‒1167
[26] 李乐, 侯贵廷, 潘文庆, 等. 逆断层对致密岩石构造裂缝发育的约束控制.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2): 466‒473
[27] 陈清清. 塔中隆起带早古生代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研究[D].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28] Van Golf-Racht T D. Fundamentals of fractured reservoir engineering. Amsterdam: Elsevier Science, 1982
[29]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水利电力情报研究所. 岩石力学参数手册.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1
[30] 魏国齐, 贾承造, 宋惠珍, 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构造‒沉积模式与碳酸盐岩裂缝储层预测. 沉积学报, 2000, 18(3): 408‒413
[31] 赵宗举, 罗家洪, 张运波, 等.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石油学报, 2011, 32(6): 937‒948
[32] 冯增昭, 鲍志东, 吴茂炳, 等. 塔里木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学报, 2006, 8(4): 427‒439
[33] 卢华复, 王胜利, 贾东, 等. 塔里木盆地与天山山脉晚新生代盆山耦合机制.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11(4): 493‒503
[34] 曾联波, 漆家福, 王成刚, 等. 构造应力对裂缝形成与流体流动的影响. 地学前缘, 2008, 15(3): 292‒ 298
[35] 王仁, 何国琦, 殷有泉, 等. 华北地区地震迁移规律的数学模拟. 地震学报, 1980, 2(1): 32‒42
[36] 丁中一, 钱祥麟, 霍红, 等. 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二元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19(1): 1‒7
[37] 赵宗举, 贾承造, 周新源, 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选区.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11(4): 6‒15
[38] 池国祥, 薛春纪. 成矿流体动力学的原理, 研究方法及应用. 地学前缘, 2011, 18(5): 1‒18
[39] 马宁.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及有效缝长研究.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 34(19): 76‒79
[40] 孟选刚. 郑庄长6 油藏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影响研究[D]. 西安: 西安石油大学, 2010
[41] 杨春和, 殷建华. 盐岩应力松弛效应的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99, 18(3): 262‒265
[42] 俞凌杰, 张文涛, 范明, 等. 膏岩三轴压缩试验及高温相变特征研究. 岩土力学, 2012, 33(11): 3318‒ 3322 [43] Luther A, Axen G, Cather S. Deciphering the early history of a multiply reactivated fault using strain analysis in an adjacent fold: evidence for early brittleplastic slip on the Picuris-Pecos fault, New Mexico, USA. Geosphere, 2012, 8(3): 703‒715
[44] 李乐, 侯贵廷, 潘文庆, 等. 逆断层对致密岩石构造裂缝发育的约束控制.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 (2): 466‒473
[45] 宋国奇, 刘克奇. 断层两盘裂缝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4):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