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59卷 第6期 2023年11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ol. 59, No. 6 (Nov. 2023)
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24002)资助
收稿日期: 2022–11–06;
修回日期: 2023–03–04
摘要 梳理激情犯罪的操作性定义和评估要素, 编制适用于服刑人员的《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 并检验其信效度。样本 1 招募 40 名狱警, 评定 15 份典型暴力卷宗, 探索该检测表的评定准确率、因子结构以及内部一致性。样本 2 招募 14 名狱警, 评定 275 份罪犯卷宗, 将 UPPS 冲动性量表等作为校标, 测量对应的服刑人员, 检验该检测表的关联效度、评定阈值、重测和评定者信度。结果表明, 激情犯罪组得分高于对照组;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单因素模型,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同时体现出较好的汇聚和区分效度; 该检查表具有较强的检测效力, 经过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确定其阈值为10.5, 可作为筛查激情犯罪服刑人员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 激情犯罪; 检查表; 他评; 信度; 效度
激情犯罪(crime due to passionate impulse)指在强烈情绪推动下实施的暴发性、冲动性犯罪行为, 也称为冲动犯罪[1–2]。经法院处理的命案中, 六成属于激情犯罪[3]。情绪型犯罪占伤害和杀人案件总数的 70%~80%, 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可见激情犯罪占比之大与危害之严重[4–6]。目前, 我国尚未在法律上对激情犯罪进行明确的定义, 同时缺少针对性的心理学研究与干预, 研究者通常依据犯罪行为, 将激情犯罪与暴力犯罪一概而论[7]。为了减少激情犯罪的发生, 并帮助激情犯罪人员重返社会, 首先需要明确激情犯罪的概念与评定标准, 为开展相关的心理病理学研究和临床干预奠定基础。
犯罪学视角下定义的激情犯罪, 重点关注“激情、暴力、失控”这几个要素, 其核心观点如下: 行为人因为刺激而爆发激情, 进而做出失控的暴力行为。这种定义可以描述激情犯罪的过程, 但缺乏细节性的界定, 难以直接根据定义对激情犯罪人员进行筛查[2,8–12]。
刑法学研究者根据国际上立法情况, 提出主要包含诱因、情绪、主观、时间、对象和罪名的若干激情犯罪要素。这种定义关注特定的先前事件和高度情感压力状态下的犯罪人特征, 并强调激情犯罪的诱因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连续性, 排除了醉酒、吸毒和药物滥用等因素的干扰[13–18], 缺点在于忽视了当事人的内心过程(如是否处于行为失控的心理状态下)。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 大多数学者关注冲动性攻击行为(impulsive aggressive behavior)与预谋性攻击行为(premeditated aggressive behavior)的区别。其中, 冲动性攻击行为指在外在因素刺激下丧失行为控制力而产生的攻击行为[19]。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 间歇性爆发综合征(intermittent explosive disorder, IED)被定义为一种由内部或外部因素触发的反复冲动行为, 并被描述为一种涉及破坏性行为、冲动控制障碍和品行问题的综合症状[20]。这种界定方式有着明显的病理化特点, 其定义只适用于部分存在心理障碍的病患而非激情犯罪群体, 不宜全盘接受, 用于激情犯罪的筛查, 但在 IED 的界定中引入排除标准这一要素, 值得借鉴。
目前在激情犯罪研究领域, 大多数研究者将访谈、自评量表或卷宗筛选作为激情犯罪的评定工具。有研究者开发了“攻击/暴力行为分类程序”, 通过访谈被试过去 6 月内的行为, 对攻击行为进行分类, 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不适宜大范围运用[21]。接下来, 有研究者推出《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 通过让被试自我评价来测量其攻击行为的冲动性或预谋性[22], 但这种方法受被试主观性的影响较大。还有研究者使用卷宗区分激情犯罪和累惯犯罪, 并设定“初犯、无预谋、强烈情绪、暴力” 4 个标准, 但对激情犯的定义阐述不明晰——因为激情犯罪并不只是累惯犯罪的对立面[23–24]。本文认为, 在上述评定方式之中, 使用卷宗进行评定是最快速有效, 又能保持客观性的手段。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梳理激情犯罪相关定义, 对激情犯罪做出明确界定和操作性定义, 并提出筛选激情犯罪的核心七要素, 开发有效的检测工具, 并考察其在狱警中运用的信效度。
卷宗: 均来自深圳市某监狱。样本 1 包括 15 份典型的暴力犯罪案例, 通过匿名化处理, 模糊姓名、地点和事件等具体信息。由两名主试(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和心理学研究生学历的狱警各 1 名)利用《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初测版)对 15 份卷宗进行独立评定, 之后进行同行小组讨论, 最终认定其中的 7 个案例为激情犯罪, 其他为非激情犯罪, 评定者间一致性较高, Kappa 值为 0.88(p<0.001)。样本 2 包括 275 份卷宗, 经过两名主试评定, 结合同行小组讨论, 认定其中 77 份为激情犯罪卷宗, 98 份为暴力非激情犯罪卷宗, 100 份为其他类型卷宗, 评定者间一致性较高, Kappa 值为 0.89 (p<0.001)。
评定者: 除主试外, 所有评定者均来自深圳市某监狱。为避免评定者与被评定者的关系造成的影响, 评定者所评定的卷宗均来自非本人直接管理的服刑人员。样本 1 选取干警 40 人, 均为男性, 这些干警的年龄在 27~51 岁之间, 平均 38 岁, 标准差为7 岁; 他们的工作年限在 1~28 年之间, 平均 12 年, 标准差为 7 年; 大多数干警具有本科学历。样本 2中另外选取监狱干警 14 人, 均为男性, 这些干警的年龄在 25~42 岁之间, 平均 32 岁, 标准差为 4 岁; 他们的工作年限在 2~20 年之间, 平均 9 年, 标准差为 4 年。
被评定者(被试): 根据样本 2 选取的 275 份卷宗, 邀请卷宗对应的服刑人员自愿参加问卷调查。所有参与者都是男性, 年龄在 18~64 岁之间, 平均36 岁, 标准差为 10 岁; 他们的服刑时间在 0.5~10年之间, 平均 3 年, 标准差为 2 年。发放问卷 275 份, 回收有效问卷 249 份, 占 90.6%。
激情犯罪检查表: 使用本研究编制的《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调查表包含 10 个条目, 其中包括客观标准、主观标准和排除标准各 3 条, 最后 1 条为评定者的主观认定结果(不参与计分)。该调查表参照心理障碍诊断的格式编写, 其细则说明中对每一个条目提供解释和例子, 确保评定者能够理解并顺利使用。
UPPS 冲动性量表(UPPS Impulsive Behavior Scale): 由 Whiteside 等[25]编制, 并由吕锐等[26]修订为中文版。该量表采用迫选的方式计分, 包括 45 个题目, 并分为 4 个冲动性相关的维度: (缺少)预先考虑、急迫性、快感寻求和(缺少)毅力。国外的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7], 其中文版在对大学生的测评中也显示出良好的信效度[26]。在本研究中, 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7。
反社会型人格组织量表(Antisocial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 Scale, APOS): 由郭小迪[28]编制, 根据DSM-IV 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条目, 参考Kernberg[29]的人格组织理论, 结合临床经验与实际访谈, 将反社会型人格分为高人格组织水平和低人格组织水平。问卷包含 20 道题目, 其中 17 道题目用于测量反社会型人格组织水平特征, 3 道题目用于测谎。该量表分为冲动与攻击(IA)、利己主义(Ei)和悖德(Im) 3 个分量表, 每道题目中代表高人格组织水平的选项记为 1 分, 代表低人格组织水平的选项记为 2 分, 其他中性选项记为 0 分, 测谎题不计分, 量表得分范围为 0~34 分。受测者的得分越高, 代表其反社会型人格组织水平越低。该量表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以及效标关联效度等指标良好, 在本研究中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 0.85。
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rritabi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ale, IDA): 由袁勇贵等[30]引进, 分为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和外向性激惹 4 个维度。该量表包含 18 个条目, 每个条目对应一个相关症状, 各条目按 0~3 级评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在本研究中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67。
本文将激情犯罪作为关键词, 对犯罪学、刑法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 将激情犯罪的不同定义和鉴别要素列举于表 1。结合上述理论模型, 综合犯罪学、刑法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果, 将激情犯罪的操作性界定为“由诱发因素导致强烈情绪爆发、陷入情绪和行为失控状态(即激情状态), 进而在激情中针对情绪引发者实施伤害的犯罪行为”。考虑到时间上的连续性, 并排除物质滥用的干扰后, 本文将激情犯罪归纳为诱因、对象、暴力、激情、失控、时间和排除 7 个因素, 作为编制《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的理论基础。
表1 激情犯罪的构成要素总览
Table 1 Summary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rimes due to passionate impulse
来源年份诱因对象暴力激情失控时间排除其他 犯罪学Karpman[8]1929√√√ 栗克元等[31]2003√√ 江仁宝[9]2003√√√ 张忠斌等[10]2005√√√√ 陈和华[32]2014√√√√ 罗大华等[33]2016√√√ 刑法学Marneros[13]2007√√√√ 杨从杰[15]2007√√√√√ 李佳丽[34]2009√√√√√ 韩春园[35]2011√√√√√悔罪 李珊珊[18]2015√√√√√ 李鹤群[17]2015√√√√√ 美国刑法√√√√√ 英国刑法√√√√ 德国刑法√√ 挪威刑法√ 匈牙利刑法√√√ 心理学DSM-IV[36]1994√√√√多次 Barratt 等[37]1997√√√√√
说明: √表示包含某一要素或相关描述, “其他”一列为前7种要素以外的其他要素。
参照精神病态检查表的编制过程[38–40], 采用文献梳理、明确操作性定义、确定维度以及按维度编制题目的方式完成《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的编制。在量表编制过程中, 对前人关于激情犯罪的理论均不同程度地采纳。考虑到部分要素不止涵盖一条评定标准(如时间要素, 犯罪人需符合“情绪消退后不再继续攻击”且“在犯罪行为前没有预谋”两条评定标准), 经过研究小组讨论与专家建议, 并借鉴DSM 系统在诊断心理障碍时的方法, 本文共构建 9道评定标准来界定激情犯罪, 这些评定标准可归纳为客观标准、主观标准和排除标准 3 个类别。
《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的评定标准表述如下。
客观标准描述激情犯罪要素中能够凭借卷宗进行客观情况判断的部分, 包括“诱因”、“对象”和“暴力”3 个要素: 1)犯罪行为发生前较近时间内受到外界刺激; 2)针对刺激来源实施犯罪, 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 3)犯罪行为激烈且具有暴力性。
主观标准需要评定人根据材料进行推测, 包括激情犯罪时的“激情”和“失控”要素: 1)外界刺激使此人产生强烈的情绪; 2)强烈情绪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自我控制能力; 3)实施犯罪时, 此人处在一定程度的失控状态中。
排除标准主要用于区别激情犯罪与其他犯罪, 明确激情犯罪的判断, 包括“时间”和“排除”要素: 1)失控状态消退后, 没有继续其攻击行为; 2)犯罪行为没有预谋; 3)失控的犯罪行为并非醉酒、吸毒和使用精神类药物导致。
样本 1 用于量表编制, 并且初步探索评定准确率、因子结构与内部一致性。选取监狱干警 40 名, 在主试的带领下阅读《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及其细则说明, 针对 15 份卷宗材料中的每个案例, 对检查表中的每个条目进行评定和打分。
样本 2 用于检验关联效度、评定阈值、重测和评定者信度, 并验证样本 1 的评定结果。选取监狱干警 14 名, 针对 275 名服刑人员的卷宗进行评定, 另选取 3 名干警, 对其中 69 份卷宗进行重复评定, 用于计算狱警的评定信度。同时邀请卷宗所属的服刑人员使用 UPPS 量表和 IPO 量表测量其冲动性和人格组织水平, 并在 30 天后, 选取其中 40 份卷宗, 邀请其评定者重新进行评定, 计算重测效度。
采用 EpiData 3.0 录入数据, 采用 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进行量表结构效度验证。
在样本 1 中选取 15 份典型卷宗, 经过研究团队集体评定和讨论, 确认其中 7 份卷宗涉及激情犯罪, 其余 8 份卷宗则为其他类型犯罪。我们邀请 40 名狱警, 对上述 15 份典型卷宗进行初步评定(每名狱警都评定全部卷宗), 并根据作答态度、评定逻辑以及是否漏填等情况, 筛选出评定结果完整且有效的26 名狱警, 对这 15 份卷宗进行全面的评价, 这些评价的统计摘要(包括总分的均值和标准差)见表 2。将研究者评定和讨论的结果作为金标准, 计算得到狱警评定的总体准确率为 70.0%, 对激情犯罪卷宗评定的准确率为 61.7%, 对非激情犯罪卷宗评定的准确率为 77.3%。
在样本 2 中选取 275 份真实犯罪卷宗, 另外邀请 14 名狱警进行评定, 每名狱警评定 22~24 份卷宗, 评定统计摘要见表 2。经过研究团队讨论, 确认这些卷宗当中的 77 份为激情犯罪, 198 份为其他类型犯罪。将研究者评定和讨论的结果作为金标准, 狱警评定的总体准确率为 89.5%, 对激情犯罪卷宗评定的准确率为 94.8%, 对非激情犯罪卷宗评定的准确率为 87.4%。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样本卷宗数犯罪类型评定总人次评定总分均值标准差评定准确率/%Cronbach’s α 样本1 15 激情犯罪18313.274.7861.70.83 非激情犯罪207 8.116.3877.30.90 全部39010.536.2370.00.90 样本2275 激情犯罪 7715.212.6194.80.70 非激情犯罪198 1.844.7087.40.97 全部275 5.587.3589.50.98
为了验证《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的有效性, 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 对比激情犯罪卷宗和非激情犯罪卷宗各条目和量表总分的得分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犯罪类型的卷宗在各条目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 样本 1 中量表总分差异显著(t=8.94, p<0.001), 样本 2 中量表总分差异同样显著(t=20.55, p<0.001)。
样本 1 中,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测其内在结构。首先, 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 统计量检验, 结果表明该样本适合进行因素分析(χ2=2018.72, p<0.001; KMO=0.88)。在进行因素分析时, 结合各因子解释的方差、碎石图判断以及特征值大于 2 的标准, 抽取得到单一因素模型(该因素的特征值为 4.99), 该模型能解释 55.5%的方差(表 3)。计算各条目的题目‒总分相关系数与因素分析载荷, 结果见表 4。题目‒总分相关系数 r =0.61~ 0.84, 均为显著相关(p<0.001)。考虑到样本 1 的卷宗较少, 并表现出单维度的特点, 在样本 2 中再次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同样证实了《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的单因素特点(该因素的特征值为 7.51), 该模型能够解释 83.5%的方差。
内部一致性信度: 用 Cronbach’s α 系数测得《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非常好(样本 1 中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0, 样本 2 中 Cron-bach’s α 为 0.98)。删除任意一个条目后, 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均有所下降, 在不同类型的犯罪人员中表现出的内部一致性较好(Cronbach’s α 系数为 0.69~0.97)。
表3 探索性因素分析模型结果
Table 3 Results of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model
样本因子特征值解释方差占比/%累计占比/% 样本114.9955.4655.5 21.0311.4266.9 30.798.8375.7 样本217.5183.4783.5 20.505.5589.0 30.303.3092.3
表4 题目‒总分相关系数与因素分析载荷
Table 4 Item-total correlation and factor analysis loadings
题目样本1样本2r载荷r载荷 题目10.84**0.860.98**0.98 题目20.73**0.730.95**0.95 题目30.81**0.830.94**0.93 题目40.84**0.850.98**0.97 题目50.74**0.740.91**0.92 题目60.77**0.760.90**0.91 题目70.67**0.660.79**0.80 题目80.66**0.650.91**0.91 题目90.61**0.600.86**0.86
注: ** p<0.001, 下同。
表5 重测信度与评定者信度
Table 5 Test-retest reliability and rater reliability
题目重测信度评定者信度Kappa值Spearman相关系数Kappa值Spearman相关系数 题目10.85**0.85**0.79**0.84** 题目20.88**0.88**0.69**0.77** 题目30.79**0.79**0.84**0.85** 题目40.82**0.87**0.85**0.85** 题目50.61**0.70**0.70**0.89** 题目60.45**0.54**0.65**0.79** 题目70.36**0.33**0.43**0.55** 题目80.74**0.83**0.69**0.77** 题目90.58**0.70**0.57**0.76**
重测信度: 样本 2 中, 邀请 3 位狱警, 在评定 30天后重新评定其中的 69 份卷宗, 并与首次评定结果配对, 计算重测信度。《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各条目的重测信度见表 5, Kappa 值为 0.36~0.88, p 值均小于 0.01; 量表总分的重测信度(Spearman 相关系数)为 0.85, 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评定者信度: 样本 1 中, 考虑到每个评定者均评定了 15 份卷宗, 我们比较 26 位狱警评定者对各个卷宗总分的评定结果, 探讨评定结果是否受到评定者个人特质的影响。使用非参数检验的 Kendall W2作为统计量, 检验每个评定者对不同卷宗打出的总分, 计算得到 Kendall W2 为 0.322 (χ2=112.87, p<0.001), 说明评定结果不会受评定者的特质影响。在单独对激情犯罪卷宗或非激情犯罪卷宗的分析中, 我们得到同样的结论(Kendall W2 分别为 0.15和 0.18, p 值均小于 0.001)。样本 2 中, 共邀请 14 名狱警对 275 名服刑人员的卷宗进行评定, 并随机选取其中 46 份卷宗, 邀请不同的狱警进行重复评定, 以此检验不同的狱警是否可以对同样的卷宗做出一致的评定。计算得到《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各条目的评定者信度见表 5, Kappa 值为 0.43~0.85, p 值均小于 0.01; 量表总分的评定者信度(Spearman 相关系数)为 0.81, 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内容效度: 本研究开展的文献梳理、概念和维度界定、条目筛选以及专家讨论, 保证了《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的内容效度。
表面效度:《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包含 10 道题目(其中第 10 题不计分), 清晰易懂, 针对各项标准对卷宗进行是或否的评定, 结果显示具有较高的表面效度。
汇聚效度: 样本 2 中, 将《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的量表总分与 UPPS 各分量表、APOS 各分量表、IDA 各分量表及各量表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得到 Pearson 相关系数, 如表 6 所示。《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与 APOS 量表中冲动攻击分量表中等程度相关(r=0.33, p<0.001), 与 UPPS 急迫性、UPPS缺少毅力、UPPS 总分以及 APOS 总分之间弱相关(r=0.16~0.26, p<0.05), 表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汇聚效度。
区分效度:《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与 UPPS 缺少预先考虑、UPPS 快感寻求、APOS 利己及 APOS背德维度之间没有相关性(r 均小于 0.14), 表明该量表具有一定的区分效度。
表6 校标关联效度相关性检验结果
Table 6 Results of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 correlation test
效度类型校标r 汇聚效度UPPS急迫性 0.24** UPPS缺少毅力 0.19* APOS冲动攻击 0.33** UPPS总分 0.16* APOS总分 0.26** 区分效度UPPS缺少预考虑 0.05 UPPS快感寻求−0.07 APOS利己 0.08 APOS背德 0.14 同时效度IDA抑郁 0.14 IDA焦虑 0.13 IDA外向性激惹 0.25** IDA内向性激惹 0.09 IDA总分 0.19**
同时效度: 将 IDA 量表作为临床指标, 计算同时效度。《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与 IDA 量表的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之间没有相关性(r 均小于0.14), 但与外向性激惹、IDA 量表总分之间弱相关(r=0.19~0.25, p<0.001)。
考虑到样本量, 首先对样本 2 进行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将主试评定的卷宗筛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计算狱警人员的检测效力, 得到 AUC=0.95, 在95%置信区间的 AUC 为 0.92~0.98, 说明《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对样本 2 具有较强的检测效力。根据 ROC理论中的约登指数[41], 选择临界点为 10.5, 得到该检查表的敏感度为 0.99, 特异性为 0.88, 阳性预测率为 98.5%, 阴性预测率为 88.0%。
对样本 1 进行 ROC 曲线分析, 得到 AUC=0.74, 在 95%置信区间的 AUC 为 0.69~0.79, 说明《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对样本 1 具有中等水平的检测效力, 临界点 10.5 处的敏感度为 0.73, 特异性为 0.58, 阳性检出率为 72.7%, 阴性检出率为 58.0%。
本研究成功地编制并验证了适用于服刑人员的《激情犯罪他评检查表》, 该检查表具有如下优点: 1)较高的检测效力、良好的信度和检测准确率; 2)呈现出单因素结构; 3)表现出良好的内容效度、汇聚和区分效度; 4)评定阈值为 10.5, 有助于更准确地鉴别激情犯罪。
后续研究中可进行以下方面的探索: 1)激情犯罪人员实施犯罪的过程受到哪些心理学特质的影响以及犯罪过程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2)激情犯罪人员的冲动性究竟是一种状态因素还是一种特质因素, 即激情犯罪人员的冲动性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 还是在情绪影响之下才会表现出差异; 3)如何设计针对激情犯罪的临床干预方案, 才能有效地减少激情犯罪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Cimino L. The impulsive crime: aspects of psycho-pathology and psychodiagnosis //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rends and issues in crime prevention, rehabi-litation, and victim support. Hershey, PA: IGI Global, 2020: 79–99
[2] 陈和华. 激情犯罪不宜从轻处罚的心理学依据——从“药家鑫杀人案”导入. 法学, 2011(5): 117–126
[3] 张丽佳. 激情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理论界, 2006(7): 103–104
[4] 何为民, 罗大华, 马皑. 犯罪心理学研究中运用量化方法引起的理论思考. 社会心理科学, 2006(2): 7–13
[5] 魏蔚. 青少年激情犯罪的预防[D]. 南昌: 南昌大学, 2012
[6] Mai K, Ellis A P J.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premedi-tated and impulsive unethical behavior //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New York, 2016: 12943
[7] 毛旭. 激情型暴力犯罪罪犯的人格特征与认知操作能力特点的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8] Karpman B. Psychoses in criminals: clinical studies in the psychopathology of crim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29, 70(5): 520–534
[9] 江仁宝. 激情犯罪的特点与防治.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3(4): 45–47
[10] 张忠斌, 郭园园, 赵慧, 等. 刑事审判的价值取向.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11] 栗克元, 吕瑞萍. 犯罪心理学. 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
[12] 罗大华, 何为民. 犯罪心理学.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
[13] Marneros A. Differentiation of impulsive crimes from crimes of passion. Der Nervenarzt, 2007, 78(11): 1283–1289
[14] Chen R. On the basic issues of crime of pass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2007, 24(4): 5–8
[15] 杨从杰. 激情犯罪研究[D]. 郑州: 河南大学, 2007
[16] 庄云婧. 激情犯罪的刑事责任研究[D].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2013
[17] 李鹤群. 论刑法上的激情犯罪[D]. 石家庄: 河北经贸大学, 2015
[18] 李珊珊. 激情犯罪的判定、立法可行性及防控对策分析[D]. 苏州: 苏州大学, 2015
[19] Barratt E S, Stanford M S, Dowdy L, et al. Impulsive and premeditated aggression: a factor analysis of self-reported acts. Psychiatry Research, 1999, 86(2): 163–173
[20]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2013
[21] Stanford M S, Barratt E S. Impulsivity and the multi-i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2, 13(7): 831–834
[22] Stanford M S, Houston R J, Mathias C W, et al. Cha-racterizing aggressive behavior. Assessment, 2003, 10 (2): 183–190
[23] 关慕桢, 刘旭峰, 苗丹民, 等. 激情犯和累惯犯暴力态度的比较. 心理学报, 2010, 42(5): 599–606
[24] Guan M, Li X, Xiao W, et al. Categor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crimes of passion based on attitudes toward viol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 2017, 61(15): 1775–1790
[25] Whiteside S P, Lynam D R. The five factor model and impulsivity: using a structural model of personality to understand impulsiv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1, 30(4): 669–689
[26] 吕锐, 张英俊, 钟杰. UPPS 冲动行为量表在中国 大学生人群中的初步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3): 480–484
[27] Bayard S, Joly E, Ghisletta P, et al.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impulsivity in Parkinson’s disease: measurement and structural invariance of the UPPS Impulsive Behaviour Scale.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16, 46(14): 2931–2941
[28] 郭小迪. 反社会型人格组织量表的编制[D]. 北京: 北京大学, 2018
[29] Kernberg O. Borderline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1967, 15(3): 641–685
[30] 袁勇贵, 沈鑫华, 吴爱勤, 等. 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四川精神卫生, 2002, 15(1): 11–13
[31] 栗克元, 朱军. 立功制度的价值构造.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 1(2): 10–14
[32] 陈和华. 冲动犯罪: 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 政法论丛, 2014(2): 87–95
[33] 罗大华, 何为民. 犯罪心理学.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6
[34] 李佳丽. 激情犯罪的刑法规制初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2): 46–51
[35] 韩春园. 激情犯罪研究[D]. 烟台: 烟台大学, 2011
[36]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IV.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37] Barratt E S, Stanford M S, Felthous A R, et al. The effects of phenytoin on impulsive and premeditated aggression: a controlled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1997, 17(5): 341–349
[38] Hare R D, Hart S D, Harpur T J. Psychopathy and the DSM-IV criteria for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J Abnorm Psychol, 1991, 100(3): 391–398
[39] Hart S D, Hare R D, Harpur T J. The psychopathy checklist — revised (PCL-R).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1992, 8: 103–130
[40] Hare D R. A research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psy-chopathy in criminal populations.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80, 1(2): 111–119
[41] Hanley J A, Mcneil B J. The meaning and use of the area under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Radiology, 1982, 143(1): 29–36
An Other-report Checklist for Crime Due to Passionate Impulse: Construction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bstract After clarifying the operational definition and assessment criteria of crimes of passion, an assessment checklist for incarcerated individuals, “Crimes Due to Passionate Impulse Other-report Checklist”, was developed and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ere tested. Sample 1 involved 40 prison guards assessing 15 typical violent dossiers, exploring the checklist’s accuracy, factor structure,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Sample 2 comprised 14 prison guards evaluating 275 offender dossiers, using the UPPS Impulsivity Scale as a benchmark to measure corresponding inmates, examining the checklist’s convergent validity,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test-retest reliability, and evaluator reliabil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cores for the crimes of pass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upported a single-factor model. The scale demonstrated satisfactory internal consistency, evaluator reliabilit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meeting psychometric standards. It also showed good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With robust assessment capabilities, the checklist’s threshold was determined to be 10.5 via RO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itic) curve analysis, positioning it an effective tool for screening inmates com-mitting crimes of passion.
Key words crime due to passionate impulse; checklist; other-report; reliability; valid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