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2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2-03-20
    21世纪的配位化学是处于现代化学中心地位的二级学科
    徐光宪
    2002, 38(2):  149-15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21世纪的配位化学处于现代化学的中心地位,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配体和中心原子的概念大大扩充了,配位化学的内涵也有很大的发展,探讨了21世纪的配位化学工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NaBr/KZSM-5催化剂在甲苯氧化甲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周灵萍, 杜大明, 李宣文, 王少坤, 周爱秋, 刘建
    2002, 38(2):  153-15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NaBr/KZSM-5催化剂分别从NaBr负载量、反应温度及空速对甲苯氧化甲基化(OMT)反应性能即分别从甲苯转化率、C8化合物的选择性及ST/EB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发现NaBr/KZSM-5催化剂对OMT反应活性较高,适当的NaBr负载量能提高OMT反应活性,并能获得苯乙烯含量很高的C8芳烃产物。找出了OMT反应合适的反应温区及适宜的空速。用XRD、骨架IR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
    光谱法研究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王亚俐,王海芳
    2002, 38(2):  159-16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方法研究了苯甲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体外相互作用。苯甲酸钠的加入使得白蛋白紫外吸收光谱中210nm处的峰值逐渐降低,峰位红移。傅里叶红外光谱的测量结果显示随着苯甲酸钠的加入白蛋白中α-螺旋的百分含量减少。白蛋白中色氨酸残基的荧光被苯甲酸钠淬灭。以上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引起了BSA构象的变化,1mg的BSA中加入10mg苯甲酸钠,就会造成BSA损伤。
    光活性酮咯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拆分
    杨鳌,张雅薇,李坤宇,关烨第
    2002, 38(2):  169-17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1个氨基酸酯以及LD-α苯乙胺作为手性辅基,与外消旋酮咯酸生成一对光学活性的酰胺衍生物,再用简单易行的柱层析方法分离其非对映异构体。实验表明,分离效果与手性辅基上R1和R2基团的相对大小有密切关系。
    含氮羧酸的羟乙基甲硝唑酯的合成
    赵宪瑞,李崇熙
    2002, 38(2):  175-18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寻找羟乙基甲硝唑的替代物,分别采用酸酐法、酰氯法或DCC法,将氨基羧酸与羟乙基甲硝唑反应,得到5个亲水性不同的单酯或二酯,用MS谱确证了次氨基三乙酸与乙酸酐反应的中间物,并对得到的酯的1H-NMR谱进行了初步研究。3个二酯中,有2个未见文献报道。
    药物分子SK&F 96067与β-环糊精之间形成包合物的研究
    付云峰, 沈兴海, 徐宝财
    2002, 38(2):  164-16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丁酰基-8-甲氧基-4-(2-甲基苯基氨基)喹啉(SK&F 96067)是新合成的H+-K+-ATP酶抑制剂,它难溶于水。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和1H-NMR的方法研究该药物分子与β-环糊精(β-CD)之间包合物的形成。研究发现在水环境中该药物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谱有明显的等吸光度点;而且其荧光强度随着β-CD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两者的拟合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该药物分子能够与β-CD形成1∶1(客体∶主体)的包合物;1H-NMR的谱图显示该药物分子喹啉环上的质子信号向低场迁移,这是由于其喹啉环部分地进入了β-CD疏水腔的结果。
    大豆异黄酮提取过程中大豆蛋白变性的研究
    朱念东,原玉明,陈慎意,周晴中
    2002, 38(2):  181-18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不同含量的醇-水体系,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对从低温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和提取过程中大豆蛋白质的变性进行了研究。结合大豆蛋白的分离提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应为80%乙醇-水,在40℃下,提取1h。
    广州大气气溶胶部分无机组分及相关气体逐时变化测量
    周福民,邵可声,胡敏,唐孝炎
    2002, 38(2):  185-19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SJAC-MOBIC在2000年7月和11月两个采样时段测量了广州大气中的气溶胶SO2-4,NO-3,NO-2,Cl-及相关气体组分,得出了这些污染组分的逐时变化,结果表明气溶胶Cl-,NO-2,NO-3及气体HCl,HNO2,HNO3有明显的变化规律,SO2和SO2-4的变化取决于SO2的排放,11月的Sa/St明显高于7月。
    小鼠ES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韩嵘,汤富酬,尚克刚
    2002, 38(2):  192-196.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悬浮培养和0.5μmol/L RA诱导,建立了定向诱导ES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体系。在该体系中,神经元样细胞于类胚贴壁后48h之内出现,4~6d时达到最多,8~10d后减少。由ES细胞分化而来的神经元样细胞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并且可以与NF抗体发生特异反应。
    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金属硫蛋白(MT)间的相互作用
    康巧华,陈巧林,刘峰,任宏伟,茹炳根
    2002, 38(2):  197-20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硫蛋白-3(MT-3),又称神经生长抑制因子,为金属硫蛋白家族中惟一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员。为了验证其在细胞内是否形成二聚或多聚体,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用于检测。结果表明:MT-3与MT-3之间在酵母细胞内能发生相互作用,进一步用酵母双杂交实验还表明MT-3与MT-1间也存在弱相互作用。由此提示,在机体细胞中,MT-3可以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豌豆顶芽衰老过程中的显微、超微结构和nDNA的变化
    石鹏,王大勇,崔克明
    2002, 38(2):  204-21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显微、超微结构研究表明,短日照条件下豌豆顶芽的衰老过程是从营养生长锥向花芽的转化,而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Caspase-8 Western Blot和140 bp DNA片断积累的试验结果证明,转化为花芽的整个生长锥细胞发生了编程性死亡(PCD),而且其最顶端部分细胞首先发生PCD,而顶端周围的分生组织细胞逐渐分化出花芽的各部分,但顶芽最后并没有发育成为完整的花,所有细胞就都发生PCD,从而顶芽衰老。
    中国人HLA-G1的cDNA克隆、序列分析、表达和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
    周建军, 曲宏, 吴才宏, 韩卫东, 李志伟, 丰美福
    2002, 38(2):  212-22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中国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胎盘组织和肝癌组织等样品中克隆了包含完整HLA-G1读框的cDNA;与国外同行获得的该基因及其蛋白质序列比较分析表明,该基因虽然有着细微的种族特异性,但高度保守;并获得了它的截断型重组蛋白,根据蛋白一级结构和同源比较方法,模建了它及其与特异性受体KIR2DL4形成复合体的空间结构模拟,预测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特征。
    辽宁北票龙骨组织中类似血细胞结构的研究
    姚锦仙,张昀,唐治路
    2002, 38(2):  221-22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辽宁北票下白垩统义县组下部地层中出土的北票龙(Beipiaosaurus inexpectus)化石由部分椎骨和肢骨碎片构成,其中保存有血管和类似血细胞的结构。在肢骨周围有褐色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的印痕。细丝状皮肤衍生物无分枝,大约0.1mm宽,50~60mm长。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其肱骨的纵切面上有褐色血管结构,一些管腔中有褐色小圆球,它们沿着管腔分布。这些小圆球的形状和大小显示它们有可能是恐龙血细胞的遗迹。另外,图像分析法结果显示北票龙骨组织有较高的血管密度,表示它具有较高的新陈代谢率。从骨组织特征及作为体表隔热层的细丝状皮肤衍生物的存在来看,北票龙可能为恒温动物。
    北京大学校园内埋藏古树的发现及其意义
    夏正楷,陈福友,岳升阳
    2002, 38(2):  226-23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史前时期的大洪水及其对人类古代文明的影响一直是中外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北京大学校园内出土的埋藏古树,其埋藏特征和测年数据表明它们是5000a B P前后古永定河洪水泛滥的产物,与古树同时出土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物,提供了洪水给古代人类带来重大灾难的信息。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系统特征与评价
    戴尔阜,蔡运龙,傅泽强
    2002, 38(2):  231-23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以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从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两种类型,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四个方面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过程,并且应用于唐山地区1991-1999年土地利用持续性评价,结果发现:虽然近十年来唐山地区土地利用持续性在升高,但它是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付出生态环境代价基础上的。
    基岩斜坡变形与破坏的岩体结构模式分析
    李铁锋,潘懋,刘瑞珣
    2002, 38(2):  239-244.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体结构,特别是软弱结构面对基岩斜坡变形与破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岩体结构模式分析是建立斜坡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关键和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础。岩层层面、断裂构造、节理裂隙、片理与劈理以及侵入体和围岩的接触带等是控制基岩斜坡稳定的软弱结构面,这些成因不同、大小不一的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性质各异、力学强度不均的各种岩体结构体,构成了15种基岩斜坡变形、破坏的岩体结构基本模式。不同结构体的重新组合与排列是斜坡失稳的内在原因。三峡库区11种岩体结构类型的岸坡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变形与破坏。
    冀东变质核杂岩中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肖成东, 杨伦, 魏晓英, 丁建华
    2002, 38(2):  245-25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赋存于中元古宙长城系常州沟组的洞子沟银矿床和尖宝山金矿床是由密云-都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体系所控制的一组矿床。其成因为中元古宙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沉积矿源,后经中生代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岩浆体系叠加改造而成。洞子沟银矿床具有层控迭加改造的特点;尖宝山金矿床则具有破碎蚀变岩型矿床的特点。两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以及微量、稀土元素特征也表现一定的相似性。它们是中元古宙大红峪期和中生代印支、燕山等多期次的伸展构造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矿床在变质核杂岩中所处的构造部位及其矿体赋矿围岩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矿化特点。对该类矿床的成矿机制也做了初步探讨。
    西天山阿希金矿浊沸石化与古地热成矿流体系统的初步研究
    鲍景新,陈衍景,张增杰,陈华勇,刘玉琳
    2002, 38(2):  252-25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野外考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X射线物相分析和矿物红外光谱等研究,确定了阿希金矿浊沸石化的普遍存在;根据浊沸石化发生的规律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确定浊沸石化主要见于矿体的上部和外围,发育在地热流体系统的边缘和演化晚期,可作为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标志之一。导致阿希金矿浊沸石化的流体性质与热泉型金矿成矿流体和现代地热田类似,流体作用发生在石炭纪,证明西天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形成和保存环境,因此找矿前景较好。
    人胎盘G-蛋白Rab3a cDNA的克隆
    康巧华,季清洲,茹炳根
    2002, 38(2):  271-27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取全长的小分子G-蛋白Rab3a,以用于研究Rab3a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关系,本实验以人胎盘总cDNA为模板,PCR扩增到人Rab3a cDNA全编码区。产物回收后克隆于质粒pYESTrp2的BamHI/XhoI位点,测序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的Rab3a cDNA包含了起始和终止密码子。与PCR引物设计的参照Rab3a比较有5个核苷酸变异,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由此表明本实验获得的Rab3a cDNA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草履虫类核纤层蛋白的初步研究
    陈秋实,高崇明
    2002, 38(2):  276-28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DGD包埋去包埋技术对草履虫的核纤层通过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分子杂交等技术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核周存在由10nm纤维组成的核纤层;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在核周呈阳性反应,并在其表皮、口器等部位呈交叉的阳性反应;蛋白分子杂交的反应带在68kD处呈阳性反应。
    广西圆石山花岗岩体构造与侵位机制初探
    邓继新, 刘瑞珣, 史謌, 梁金城, 冯佐海
    2002, 38(2):  260-267.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圆石山岩体围岩热变质带及岩体内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对围岩的作用及岩体各单元间在先后定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岩体的侵位机制。同时运用岩浆动力学原理从另一个角度探讨其侵位驱动力。综上指出:经分凝后的活动性岩浆在深部侧向挤压和浮力的联合驱动下,沿深大断裂以最小临界宽度为2.21~3.88m的裂隙脉动上侵,整体以岩墙扩展的方式被动定位于银殿山穹窿的核部,但后期屋面前单元具有主动侵位的特点应为一种复合定位机制。
    微波辐射促进香豆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
    陈雄, 李崇熙, 马维勇
    2002, 38(2):  268-27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催化量硫酸的存在下,用微波辐射进行Pechmann反应,制备香豆素衍生物,获得中等至良好的产率。本方法快速、方便。
    从噬菌体抗体库中淘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单链抗体
    路小龙,张凤英,郭振泉,黄仪秀,朱圣庚
    2002, 38(2):  283-28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鼠源噬菌体抗体库淘选到展示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链抗体的噬菌体克隆。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从结合力最强的克隆中分离单链抗体基因,插入经改造的高效表达载体pET-21a(+)中,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从培养基中可检测到可溶性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单链抗体。
    陆生植物的起源和维管植物的早期演化
    郝守刚,王德明,王祺
    2002, 38(2):  286-293.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生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是地球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它影响到地球上所有的其他生命和全球环境。在过去的20年中,从中奥陶世历经整个志留纪至早泥盆世的岩层中,化石植物(微化石和大化石)的新发现改变了人们对陆生植物起源的认识,并且为陆生植物和维管植物早期演化分异提供了基部类群分化的时间框架。据此人们识别出地史中的3个陆生植物的时代:始胚植物时代、始维管植物时代和真维管植物时代。另一方面,分子系统的研究使人们深入认识了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早期分支。通过比较形态学研究和基因序列的共同努力,建立了植物系统发育树。总结了最近的进展和新的认识,评价了基于分支分析的系统发育研究。
    埋藏古木树轮碳、氢、氧同位素研究与古气候重建
    孙艳荣,穆治国,崔海亭
    2002, 38(2):  294-30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轮作为自然档案的一种,其同位素研究对探讨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树轮碳、氢、氧同位素的分馏原理,研究方法以及纤维素的提取等。研究表明,树轮同位素作为环境变化的示踪剂,是古环境再造和了解现代环境气候变化的一个强有力工具。尤其是在过去全球变化(PAGES)研究中,埋藏古木纤维素中的碳、氢、氧同位素分析已成为环境演化研究的主要量化手段。另外,对于中国这样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开展树轮稳定同位素随季节性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树轮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也比较简单,还存在不小差距,既要进一步积累基础资料,又要做区域对比,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