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7年 第5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5-20
    氢气超声速燃烧过程的多步简化反应机理数值模拟
    兰中秋, 邓彤天, 钟晶亮, 孙智利
    2017, 53(3):  397-40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50
    摘要 ( )   HTML ( )   PDF (189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 为了减少燃烧试验次数和改进超燃冲压发动机结构设计, 采用大型模拟软件Fluent, 对氢气和空气在超燃冲压发动机内的超声速流动与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对空气和燃料在发动机中的冷混流动进行模拟, 然后分别采用一步总包或多步简化化学反应机理, 模拟超声速燃烧过程。结果显示, 采用一步总包反应机理时, 燃料点火容易, 得到的燃烧效率也比较高, 但是得到的温度偏高; 采用多步简化反应机理, 不容易点火, 模拟过程中火焰易灭, 模拟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 但得到的流场与实验过程更接近。

    藏文的信息熵与输入法键盘设计
    完么扎西, 尼玛扎西
    2017, 53(3):  405-41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113
    摘要 ( )   HTML ( )   PDF (130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研究和分析藏文拼写文法的基础上, 对计算机藏文快速输入法键盘键位布局进行形式化描述, 推导计算机藏文键盘键位布局规则及方法。综合考虑藏文字符的字频统计结果、计算机藏文键盘键位布局规则、德沃拉克键盘键位击键方便指数以及为了便于记忆加以考虑的藏文字母与英文字母发音上的近似性, 设计一种能够实现藏文无重码快速输入的键盘键位布局。最后, 计算输入一个藏文字的平均击键数, 验证所设计的键盘键位布局比现有的输入法键盘键位布局更具科学性。

    融合多模型与高置信度词典的事件线索检测
    陈亚东, 洪宇, 王潇斌, 杨雪蓉, 姚建民, 朱巧明
    2017, 53(3):  412-42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05
    摘要 ( )   HTML ( )   PDF (43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出一种融合多模型和高置信度词典的事件线索识别方法, 将高置信度词典特征分别加入最大熵模型和条件随机场模型, 然后融合两个模型的结果, 旨在提高触发词识别的召回率和整体性能。针对事件真伪性识别任务, 进一步考察否定词或不确定词与触发词的物理位置距离和依存路径距离等特征, 提高事件真伪性识别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 针对触发词识别和事件真伪性识别任务, 与仅使用最大熵模型相比, 所提出的融合多模型与高置信度词典的方法能够提高触发词识别的性能6.43%, 提高事件真伪性识别的性能1.69%。

    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唐林楠, 吴彦澎, 刘玉, 唐秀美
    2017, 53(3):  421-42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06
    摘要 ( )   HTML ( )   PDF (222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TOPSIS模型、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 系统分析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空间特征、关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以期为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 1) 2013年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和地形分布差异: 中南部偏东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北部偏西地区次之, 西部丘陵区发展滞后; 2) 县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 区域趋同性比较明显, 河北南部以高高集聚(HH)类型居多, 北部以低低集聚(LL)类型居多; 3) 与OLS模型相比, GWR模型在揭示农业机械化水平空间非平稳性方面具有优势。在研究所选的自变量中, 地形因子对县域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较大且均为正向, 耕地经营规模和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 但整体上为正。建议在高原县域采取适度增加耕地经营规模, 调整作物种植比例等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在平原县域通过改变其他经济因素来提高发展水平。

    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特征研究—— 基于深圳市消费者调查的分析
    朱勇胜, 朱继松, 余升文, 邱国玉
    2017, 53(3):  429-435.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07
    摘要 ( )   HTML ( )   PDF (43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深圳市购车消费者为研究对象, 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嵌套 Logit 模型, 研究具有新能源汽车选择偏好的群体特征。结果表明, 年轻群体的选择偏好是混合动力汽车, 女性或受教育程度较高群体的选择偏好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年长者、低收入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群体的选择偏好是纯电动汽车。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细分市场, 以及针对性地开发电动汽车产品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城市地表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关系—— 以深圳市为例
    邹婧, 曾辉
    2017, 53(3):  436-44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21
    摘要 ( )   HTML ( )   PDF (92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深圳市2009年10月的TM影像和土地利用数据, 通过地表温度反演、温度差异分区和叠图分析方法, 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和结构与地表热环境分异特征之间的关系, 同时使用不同温度分区样地调查与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热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不同温度分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差异显著, 景观格局特征分异明显, 中温区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高、形状最复杂, 冷岛区景观的异质性最低、形状简单聚集程度高; 2) 不同温度分区的景观格局特征与温度的相关关系也截然不同, 热岛区的景观整体格局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 在冷岛区为正相关关系; 3) 绿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百分比及格局指数在冷、热岛区域与地表温度的相关关系差异显著, 并且对地表的降温效应显示明显的阈值特征。研究城市景观格局与地表温度的关系, 有助于深入理解土地利用格局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影响, 可以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缓解热岛效应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去除硫化物及产电的对比研究
    吕清, 张宝刚, 刘晔, 刘惠鹏
    2017, 53(3):  445-45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93
    摘要 ( )   HTML ( )   PDF (53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比研究空气阴极单室与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在去除硫化物及产电性能。当硫化物浓度为100 mg/L, 共基质葡萄糖浓度为812 mg/L时, 单室和双室MFC的最大开路电压分别达897.2 mV和821.7 mV, 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340.0 mW/m2和273.8 mW/m2, 库仑效率分别为5.6%和10.7%, 单室MFC表现出更好的电能输出, 而双室MFC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单室MFC运行72 小时后, 含硫化物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率为 75.4%。含硫化物废水中的有机质也可以得到同步去除, TOC的去除率为17.8%。上述结果表明利用MFC去除硫化物并同步产电是可行的, 阴极是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干旱区景观格局综合优化: 黑河中游案例
    蒙吉军, 王晓东, 周朕
    2017, 53(3):  451-46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22
    摘要 ( )   HTML ( )   PDF (363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黑河中游为研究区,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连接性和生境质量识别核心生态源地, 根据显性阻力、隐性阻力、地形和道路数据构建生态阻力面,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网络与节点, 并进行生态功能分区, 进而从点、线、面进行景观格局优化。结果表明: 1) 黑河中游生境质量较好的斑块仅占总面积的13.77%, 主要由湿地、高-中覆盖度草地和耕地构成, 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大起伏中高山以及黑河干流两侧; 2) 主干生态廊道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整个研究区, 辅助生态廊道主要连接核心生态源地与主干生态廊道, 分支廊道主要分布在东部, 连接相邻主干廊道(或是源地), 生态节点多分布在生态廊道薄弱的地方; 3) 根据累积阻力值频率突变与空间分布特点, 将黑河中游分为生态缓冲区、生态连通区、生态过渡区和生态边缘区 4 个功能区,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提出建设策略。研究结果可为黑河中游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指导。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居民认知度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黄荷, 侯可斌, 邱大庆, 李楠, 赵志杰
    2017, 53(3):  462-46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23
    摘要 ( )   HTML ( )   PDF (33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 研究北京市居民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认知度, 包括对环评公众参与的了解程度、参与积极性、理性情况和最关切问题等方面。对 1043 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北京市居民对环评公众参与的认知度相对较高, 超过半数居民对环评公众参与有所了解, 参与积极性较高, 能够理性看待环评结论, 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两个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制度的具体建议, 以期切实提升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瓶装水消费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
    朱继松, 朱勇胜, 余升文, 邱国玉
    2017, 53(3):  469-47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24
    摘要 ( )   HTML ( )   PDF (48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瓶装水消费的驱动因素, 以广东省的瓶装水消费为例, 利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以及误差纠正模型分析 GDP 指数、在校生人数和过夜游客数对瓶装水消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收入因素在长期和短期都对瓶装水消费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旅游和教育这两个典型行业的发展壮大都对瓶装水消费量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其中旅游业的发展对瓶装水消费量的长期促进效果更明显, 在校学生对瓶装水的消费则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此,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旅游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瓶装水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 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需要深入研究。

    基于系统外部性和内部性特征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典型村域模式
    曲衍波, 姜广辉, 商冉, 高宇
    2017, 53(3):  475-48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26
    摘要 ( )   HTML ( )   PDF (156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系统学原理, 诠释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内核”式系统结构及其组成要素。鉴于乡村地域功能和人居环境学理论, 以地域特征显著的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明确了地域功能分区与功能定位, 剖析典型村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要素, 刻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特征。从外部性导向和内部性表现的角度, 设计不同村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核要素组合方式, 归纳出新城综合发展-城市转移型、优势产业带动-中心社区型、现代农业主导-内部集约型、生态农业培育-新址重建型、生态旅游强化-原址改造型5种区域性典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及其要点, 为地方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富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流动人口迁移距离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
    但俊, 阴劼
    2017, 53(3):  487-49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5.043
    摘要 ( )   HTML ( )   PDF (383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 运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 探究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 结果如下。1 全国各区县平均近程流动比重最大, 中程次之, 远程最小。各地区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区域差异明显, 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近程流动为主,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内蒙古边境地区以中程流动为主,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西北地区以远程流动为主。2 近程、中程、远程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不同, 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近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 高度负相关区域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和省界地区; 中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 高度正相关地区主要位于中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区以及东南丘陵地区; 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或省界地区, 其他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3 近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吻合, 中程流动比重高-低集聚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存在“中心-外围”结构, 远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空间错位。

    A/O-混凝-BDD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参数优化
    单迎春, 王庆玮, 潘伟一, 石宛梓, 孙海美, 孙卫玲
    2017, 53(3):  497-50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5.044
    摘要 ( )   PDF (94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组合工艺“A/O-混凝-BDD”对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处理效果, 优化各段工艺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 各工艺最佳运行条件: A/O 工艺水力停留时间(HRT)为 10.7 d, 回流比为3.5; 混凝剂工艺氯 化铁为混凝剂, pH=5.5, 添加量为0.4 g/L; BDD工艺电流密度为60 mA/cm2, 电极面积/反应体积为4 m-1。最佳工艺条件下进、出水 CODCr 平均浓度分别为 13375 和60 mg/L, 去除率为99.5%; 进、出水 TOC 平均浓度分别为 6893 和 12 mg/L, 去除率为 99.8%。进、出水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 1889 和 0 mg/L, 去除率为100.0%。A/O、混凝和 BDD 对 CODCr 去除贡献分别为 59.0%, 32.9%和 7.6%, 对 TOC 去除贡献分别为50.5%, 46.1%和13.2%, 对氨氮去除贡献分别为84.3%, 2.5%和3.2%。

    A/O-混凝-BDD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Ⅱ. 有机物去除机理
    单迎春, 王琮禾, 魏婧淼, 孙海美, 孙卫玲
    2017, 53(3):  507-517.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45
    摘要 ( )   HTML ( )   PDF (162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A/O-混凝-BDD组合工艺系统最优运行条件下, 采用紫外扫描、分子荧光、GC-MS、红外光谱等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A/O-混凝-BDD组合工艺的各段工艺进出水有机物组成和结构特性的变化, 剖析不同工艺去除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 A/O工艺对脂肪族有机物支链和类色氨酸容易去除, 对类富里酸有较好的去除, 而对类腐殖酸较难去除; 水力停留时间(HRT)从4.0 d增加至10.7 d时, 增强了系统对类色氨酸和类富里酸的去除; 回流比从3.0增加至3.5时, 增强了系统对类色氨酸的去除, 但对类富里酸的去除效果变差。混凝过程主要去除脂肪族和蛋白质类有机物以及类腐殖酸, 对类富里酸去除效果较差, 出水中仍残留部分芳香性物质。BDD对渗滤液中残留的各种难降解有机物均能够有效降解。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邻避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杨芳, 何羿, 赵志杰
    2017, 53(3):  518-52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25
    摘要 ( )   HTML ( )   PDF (84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城市基础设施产生邻避效应的原因出发, 分析各种基础设施的规模、性质和空间分布状况对邻避效应的作用性质和影响程度, 结合人口的分布状况, 以设施的防护距离、影响范围和影响作用面积为主要参数, 构建了城市区域邻避指数的评价体系, 定量评价区域总体的邻避效应。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评估邻避效应分布情况, 并利用GIS技术得到邻避效应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海淀区邻避效应空间分异显著, 邻避指数总体上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征, 与地区发展规划、邻避设施分布与人口密集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邻避效应评价方法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环保设施布局提供指导。

    常州不同城市用地类型地表污染物累积特征
    江燕, 秦华鹏, 肖鸾慧, 何康茂, 赵志杰
    2017, 53(3):  525-53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58
    摘要 ( )   HTML ( )   PDF (113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面源污染物在城市复杂的不同下垫面具有不同累积特征的问题, 以常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 采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商业用地和文教用地等5种用地类别的64个样点地表累积物, 测试累积物中总悬浮固体(SS)、氨氮以及全量和溶解态的COD, TP, TN含量, 分析不同城市用地的污染物累积特征和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累积强度的季节变化差异, 得到如下结果。1) 交通用地各污染物的累积强度普遍高于其他功能用地, 尤其是SS和全量COD, 均值分别为59004.5和11179.7 mg/m2; 商业用地上溶解态污染物均高于其他用地; 文教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上各污染物的累积强度较低。2) 交通用地在2014年10月(秋季)和2015年3月(春季)的累积强度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 春季SS累积强度均值比秋季低约7.7%; 全量TN和溶解态COD, TN, TP和氨氮的累积强度均值比秋季高约3.3%, 49%, 85%, 61%和200%; 居住用地的累积强度则没有季节差异。3) 各类用地上颗粒态COD, TP和TN占全量的比例平均达86.5%, 85.1%和71.1%, 说明污染物主要吸附在颗粒态物质上, 颗粒态污染物占大部分。因此, 加大城市清扫力度有利于减少面源污染。4) 商业用地单位颗粒物中COD和TN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用地, 均值分别为532.6和17.5 mg/g。交通用地COD, TP和TN的含量比最低, 均值分别为212.2, 0.86和2.9 mg/g。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叶属性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李颖, 林笠, 朱文琰, 张振华, 贺金生
    2017, 53(3):  535-54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57
    摘要 ( )   HTML ( )   PDF (106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海北站氮磷添加实验平台, 研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碳、氮、磷含量(LC, LN, LP)属性对N添加、P添加和NP同时添加的响应。从10个物种总体来看, N添加使LN显著增加9.4%。P添加使LP显著增加81.8%。N添加和P添加对LDMC和SLA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无N添加条件下, P添加使LDMC减小2.3%, SLA增加3.5%; 在N添加条件下, P添加使LDMC减小10.1%, SLA增加15.3%。N添加和P添加对基于叶经济谱的物种排序无显著影响, 而NP同时添加显著改变了基于叶经济谱的物种排序。结果表明, 通过提高SLA和叶片NP含量, 使高寒草地植物对光、土壤可利用性N和P的获取与利用能力增强。NP同时添加可以显著改变叶属性的种间变异, 进而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植物在叶经济谱上形成新的分布格局。因此, 在利用叶属性预测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对NP同时添加的响应时, 应该考虑物种的特异性响应。

    京津冀山地有刺灌木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王秋懿, 郭伟超, 王韬, 郝倩, 许重阳, 柳絮, 韩玥, 邱爽, 刘鸿雁
    2017, 53(3):  545-55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61
    摘要 ( )   HTML ( )   PDF (113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京津冀山地460个样地调查的结果, 对该地区有刺灌木的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有刺灌木在约60%的样地出现, 主要为荆条灌丛样地, 在少数样地甚至成为灌木层优势种。有刺灌木共24种, 主要来自鼠李科、蔷薇科和豆科。恒有度最高的3种有刺灌木(酸枣、小叶鼠李和红花锦鸡儿)主要分布于海拔6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区较缓的阳坡和半阳坡。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光照和干旱是限制常见有刺灌木(尤其是酸枣)生长的重要因子。受气候、地形和群落因素的共同影响, 有刺灌木在京津冀山地不同生境条件下均有分布。

    我国铜资源供给风险识别及分析研究
    徐琳, 唐金荣
    2017, 53(3):  555-56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62
    摘要 ( )   HTML ( )   PDF (40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风险理论视角出发, 对我国铜资源供给风险概念内涵及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过程进行研究。通过风险识别建立我国铜资源供给风险清单, 并通过风险分析建立铜资源供给风险矩阵, 描述我国铜资源供给风险情况。根据风险矩阵, 2013年我国铜资源供给风险较高, 主要原因是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较高。此外, 资源供给国的社会发展情况和环境规制情况也对我国铜资源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政治和经济环境导致的风险相对较低。

    2000—2014年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彭飞, 范闻捷, 徐希孺, 刘星
    2017, 53(3):  563-57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124
    摘要 ( )   PDF (162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呼伦贝尔草原核心区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主要研究区, 基于 MODIS NDVI 数据, 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得到植被覆盖度, 并结合土地覆盖分类产品, 构建2000—2014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时间序列。通过时间序列分析, 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分析草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 同时引入覆盖度异常变化点检测算法, 并结合该地区同期气象数据, 进一步探讨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内在驱动力关系。结果表明, 植被覆盖度在空间分布上主要表现为: 从东往西依次递减, 特别是研究区西南部, 覆盖度最低15 年来研究区植被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现前 10 年下降、后5年缓慢上升的趋势。对植被覆盖度的异常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返青期和枯萎期覆盖度的剧烈变化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大, 生长旺季内(7—8)月覆盖度的剧烈变化主要与降水量有关。

    知识型员工的完美主义与拖延:尽责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侯玉波, 顾水云
    2017, 53(3):  573-57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46
    摘要 ( )   HTML ( )   PDF (38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247名知识型员工的有效问卷调查, 探讨自我导向完美主义与拖延的关系, 发现自我导向完美主义与个体的拖延得分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揭示, 大五人格中的尽责性在自我导向完美主义与拖延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对尽责性低的人而言, 自我导向完美主义显著降低了拖延, 而对高尽责性的人而言, 自我取向的完美主义对拖延没有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拖延这一日常现象及其影响拖延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结合激光雷达评估常规探空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混合层高度的适用性
    王存贵, 李成才, 贺千山, 檀望舒, 初奕琦, 李建
    2017, 53(3):  579-587.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102
    摘要 ( )   PDF (111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探测资料, 采用梯度法获取那曲地区夏季的混合层高度序列及日最大混合层高度; 利用每日两次(08:00 和 20:00)的探空资料结合地面最大位温, 采用气块法得到雷达探测对应日期的日最大混合层高度(MMH)。通过对比从不同资料得到的 MMH, 发现 08:00 探空反演结果与激光雷达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R为0.85, 均方根误差RMSE为0.30 km, 平均绝对误差 MAE 为 0.25 km, 并通过显著性水平为 0.95 的 t 检验); 20:00探空反演结果则与激光雷达结果偏差相对较大(R 为 0.84, RMSE 为 0.67 km, MAE为0.54 km, 未通过 t 检验)。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发现, 探空时刻的残余层、前期的天气变化过程以及对流泡活动或强卷夹过程引起的混合层高度时空变化等都可能是导致20:00高度结果与激光雷达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使得 20:00 探空资料不适合进行最大混合高度的反演。位温廓线的日变化特征也会影响反演结果的准确性, 导致08:00探空结果偏高, 但可以通过统计订正做修正。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冯秋园, 吴桐, 万祎, 刘学勤, 刘永
    2017, 53(3):  588-596.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20
    摘要 ( )   HTML ( )   PDF (50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综述并分析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介质、生物个体中的环境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结论如下。1) 风速、温度、生产力、溶氧、颗粒物的成分、粒径等气象和理化因素通过改变 POPs 在水-气界面及水柱-沉积物界面的传递以及 POPs 的降解、沉降、再悬浮、吸附、解吸等过程, 影响 POPs 在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介质中的环境行为。2) POPs 的种类、分子结构、大小、亲脂性等理化性质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被动扩散和代谢分解, 影响生物富集性大小。在不同的条件下, 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不同, 且各因素间互相影响, 起到协同或拮抗作用。3) 生物个体的生长率越大, 生物转化越强, 生物富集程度越小, 脂质含量越高, 生物富集能力越强。4) 雌性个体的生物富集能力弱于雄性, 不同条件下体型对生物富集的影响不同。当前有关 POPs 在环境介质、生物个体环境行为中的研究大多是独立开展的, 缺少对其互相联系与影响的综合分析, 也缺少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动态变化的研究。食物网是 POPs 传递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复杂多变, 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未来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特别需要加强对底栖食物网、浮游-底栖耦合食物网及微食物网在POPs传递中的作用的研究。